初高中的历史课,让我了解了一些中国历史,而对于欧洲历史,我只知一头(希腊文明)一尾(资产阶级革命),对于漫长的中世纪里,我所知寥寥无几,只知亨利四世卡诺莎悔罪、马丁路德新教改革、十字军东征。借助《德国人》记录片,对中世纪神圣罗马帝国这只“麻雀”解剖,让我对欧洲历史有初步印象。但是实话说,并没有让我建立起一个历史进程的脉络,对我这种欧洲历史小白不太友好。在剧情上,家族、宗教与世俗权利的斗争、命运的变化多端,永不停止。显赫家族的家徽、骑士比武、华丽的宫殿,这些镜头,让你差点以为在看权游。只有偶尔的历史砖家独白才让我瞬间清醒hh。
终于看完了,无与伦比的纪录片!全程高燃,尤其到了最后三四集,更是让人欲罢不能。作为一个纪录片发烧友,看了这么多年纪录片。从日本NHK,美国的国家地理、Discovery,到英国的BBC,感觉看到现在自己最钟爱的还是德国的纪录片。德国的纪录片不仅场面摄人心魄,画面极富美感,蕴含其中的更是一种丰满澎湃的情感,以及极富德意志气质的理性思维和反省精神,搭配丝丝入扣的背景音乐,看德国的纪录片真是一种综合的享受。而这部,足了列入我所看过的纪录片中最经典之列。?
作为传记类纪录片是不错的尝试,历史还原度较高,部分人物个性恰到好处得通过场景还原予以展现。但剧集间缺乏串联,制片人的野心囿于现实条件化为蜻蜓点水与浮光掠影,观者很难(或不能)籍此构建起德意志史观,且影片难免涉及欧洲史范畴内讨论的议题,使不同知识储备的人对该影片的鉴赏能力各异,期待续集能对此做出补充。
德国历史理解起来挺容易乱的,之前公国林立,邦国松散,时不时还要涉及到法、意、奥等国家…前三集节奏较慢,借助笔记才记住一些零散的知识点,第四集开始渐入佳境。最后一集回顾为自己国家奋斗过的人看得莫名感动,历史是何其地相似,和平真的很不容易。还有普鲁士真的超能打,看完好想玩欧陆风云...
断断续续的看完了两季,加深了一些之前已经知道的内容的印象,也了解了更多之前并不知道的事情。欧洲的历史的确有些乱,历朝历代的配置跟现代国家区别还挺大。不过感觉其实历史也许未必需要严格按照时间顺序来学习,多看几次多看几种说法总是能够增强印象的。而且,这次去了德国再看这些历史还挺带感。
德意志的严谨,对正统的争取,对菲特烈二世印象最深,其次是现代的威廉二世,诚如,一战交战国没有一个好东西,垄断军火商挑起的祸端,帝国主义的争霸之战。又入了德国纪录片的坑,怎么这么细腻。。这么科学~ 每个国家的纪录片拍摄风格差别真大~ 真的很期待国人也能多拍些优秀纪录片。
德国人的纪录片制作精良啊,分封的诸侯与强势君主之间的制衡是一条主线,从查理曼神罗到第二帝国,塑造德国的这些主人公有可能在某一个节点改变时间线但是历史的走向很难变化。虽然有一些归属感的纠结,比如查理曼大帝哈布斯堡拿破仑战争,但是片子基本没有陷于狭隘的民族主义和自尊心。
像电影一样很好看,细节也尽量还原,人物有点扁平,但一集40分钟想刻画得多复杂也不太可能。最喜欢马丁路德那集,不禁感叹只有这个民族才会出现这样对上帝都认死理的强迫症;三十年战争和威廉二世两集拍得恢弘大气,最后居然有点燃;遗憾是居然没有细讲二战的一集,这可说得过去?
(9/10)第二季人人影视只翻译了前两集,其中第1集《查理曼大帝》时间位于一季第1集之前,第2集位于一季的第3、4集之间。(这部影片极力避免了对战争英雄的过度歌颂,一些不同于国内的观点很有参考价值。华伦斯坦和古斯塔夫之间解读为宗教之争后面貌完全不同以往的印象了)
10集看全。奥托大帝与德意志雏形,亨利四世与主教,巴巴罗萨与狮子亨利,路德翻译的新约与基督教的分裂,天主教与新教之战——三十年战争,腓特烈二世与普奥之战——七年战争,拿破仑入侵德国与民族意识的觉醒,布鲁姆与三月革命,俾斯麦与普法战争统一德国,威廉二世的世界之战。
拍摄非常良心,场景做的相当好,演员表演生动,最后两集展现了许多珍贵的资料。不过,这剧虽然有一个明确的主线:统一的、民族的、民主的德国的诞生和巩固,然而叙事结构却是碎片化的,每集只有一个历史的小片段,显得非常琐碎,明显是体量不能承载大主题所致。
单看了讲三十年战争的第五集(国际关系史课程相关),配合课上和教材内容感觉对三十年战争中几个阶段的重大事件能产生更形象的认识呢,美中不足是对布拉格条约之后的法国阶段寥寥几笔就带过了(或者说全程就没怎么提到发过)...全片以后有空可能会看。
每集一个主角并以其为中心展开描绘德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点,以大量的人物对话和场景复现展示了历史上主角的个性,演员选得很有意思。有反思也有情怀,民族情感浓厚也并不讳言某些伟人的反面。第一季的路德和第二季的闵采尔是我最喜欢的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