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恐怖  纪录片  爱情  血战  大陆  科幻  美女  入侵脑  阿凡达  坚如磐石 

关于伊丽电影

 
电影译名: 艾莉的小秘密 / Darbareye Elly / About Elly
影片导演: 阿斯哈·法哈蒂
豆瓣评分: 8.10
影片地区: 其它
影片类型: 剧情,悬疑
上映年代: 2009
影片时长: 119
更新时间: 2018-01-07 22:14
浏览次数: 209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关于伊丽电影演员名单
格什菲·法拉哈尼 , 塔兰涅·阿里多斯蒂 , Marila Zare'i , 沙哈布·侯赛尼 , Mani Haghighi
关于伊丽电影简介及网友点评
在德国生活多年的伊朗人阿默德,回到伊朗探亲。他的大学好友为此特意举办了一个为期三天的海滩度假旅行,在朋友召集的那群人马中,有个叫伊丽的女人很快引起了阿默德的注意——这个漂亮的幼儿园老师,显然比他那个在德国刚刚离婚的前妻要好得多,这也滋生了阿默德想在伊朗定居结婚的念头。然而,不幸的事接踵而来……

可以吸取到的教训包括却不限于:1、跟男朋友分手不要黏黏乎乎,当断则断,不可拖拉,否则会令对方郁郁寡欢,徒添悲愤;2、给别人牵红线要谨慎,人家不乐意,不可强求,不然一片好心招来横祸,有苦说不出;3、不要掺合带小孩子的家庭出行,自己带小孩子出门玩也尽量不要喊别人,你觉得自家小孩可爱,别人不会这么认为,别人只会觉得自己私生活界线被侵犯;4、不要带小孩子去海边玩,有个什么三长两短,太难施救,说不定连大人的性命都会搭上,悲剧总是藏在万分之一的概率中;5、意外发生后不必相互推诿扯皮,毫无益处,找一个相对有效的解决方案即可,不可谩骂,不可施暴,对自己的亲人抱持善意,把每个人当作意外伤亡事件的受害者。故事很简单,但人物关系及对话冲突所制造的故事张力,让伊丽失踪后的每一分钟都心弦紧扣。

关于伊丽剧照

《关于伊丽》依然只瞄准一个事件,将画面外的故事和“消失的人物”抽丝剥茧在观者面前,步步紧逼,悬念十足。法哈蒂的特点总结为通过单一事件的不同进展阶段,层层刻画人物心理转变,直至最终人设全盘崩塌,让观者感受这种进退两难带来的憋屈愤懑;而不通过大量场景和新奇事件的堆叠来表象传意。该片法哈蒂到底讨论了什么?私以为是信仰在人性面前的崩塌:人面对巨大而无法解决的困难时,自觉要趋利避害,难免会编些谎言,而当谎言不再奏效,信仰却能赋予伪证不可质疑的权利。此时,精神寄托成了工具——人性的镜子,需之即来,用之即弃。信仰可以在信徒的相互监督里生长,也会在自保伪善中陷入泥淖。承担责任之苦是有结局的,违背信仰之苦是无止境的,到底该如何选择,痛苦的结局总比没有结局的痛苦要好。

关于伊丽剧照

用伊丽的消失把人物置于道德困境之中 人物逐渐崩溃 原本亲密的夫妻好友之间也开始了指责与不信任 我们通过碎片的故事了解伊丽 这过程也是对人性拷问的过程 面对自己的谎言与自私 结尾大家在海中奋力推车 隐喻了现实困境 伊朗社会对于婚约的看重与神圣不可侵犯 是这个背景的特殊性 以至于众人在知道伊丽有婚约时 一改之前撮合伊丽与艾哈迈德的态度 不想和这个扯上关系 伊丽可能就处在没有结局的痛苦之中 所以她是因为溺水而亡还是因婚约自杀 就像伊丽这个人一样依旧是个谜 群像戏很出彩 用较长的篇幅铺垫 人物个性鲜明 群戏调度讲究 整个故事在中段急转变化 从平静到紧张 富有张力 留白镜头韵味悠长 大量环境音 手持镜头晃动带来的不安感 剪辑流畅

关于伊丽剧照

观众在这个故事里超有参与感,仿佛自己也成了度假迷云里的一份子。但是我太不喜欢这群不成熟,或者说太世故的成年人了。为了把自己修饰得体面,隐瞒起重要的事情;也为了让自己负更少的责任更少的愧疚感,遮遮掩掩,粉饰自己的过失与错误。又因为许许多多的讲究,甚至说成是为他人着想,行动上却把别人骗的团团转。各位为人就不能光明磊落点,厚道点?我仿佛看了许许多多的小圈子也充满这种各位都不负责任,只想白嫖,出了问题却是让操心最多事情的负责人来承担最大的风险,其他人只想撇清责任,不仅是小圈子,甚至是大团体,也满是这种人,可耻

关于伊丽剧照

悬疑只是外壳,实质还是探索伊朗女性之困顿现状的。这其中既有女主犹豫不决的内心困顿,又有男权社会下举步维艰的现实困顿。伊丽做错了吗?她只不过想摆脱一个自己并不喜欢的男人。但在伊朗社会现状面前,一个订了婚的女人显然有损名节。而那些男人外表文质彬彬,内心暗涌的暴力却从未收敛。这也让他们越是迫不及待地对着古兰经发誓,越是显示出一种内在的虚弱,和急于撇清关系的不耐烦。所以伊丽和邀请她的女人一起选择了说谎,而原本一个健全的社会是无需圆这些略显荒谬的谎言的。

关于伊丽剧照

“痛苦的结局和没有结局的痛苦”:伊丽是谁?伊丽来自哪里?伊丽的前后只有在她消失之后才被提起,而一众的人只知道开玩笑。有时候我厌恶玩笑,在让他人引起不适的时候他们还在互相推脱责任,玩笑可以抵命吗?在看见做媒的人最后说了那句“她没有拒绝”的时候我突然明白,这是最真实的回答,未婚夫彻底失望了,伊丽只是一个死人,死人贞节与否已经没有关系了。节奏不错,群戏的时候几乎没有废话,大家从担心到害怕最后到掩饰,找小孩对口供的那一段简直奸诈极了。

关于伊丽剧照

伊丽不见了,失踪或是死亡?逃离或是被吞噬?至终没有结局。爱情亲情友情,“显在”的伊丽置身于各种社会关系的缧绁之中,她是失语的,无时无刻都在“被安排”“被起哄”“被困住”;当死亡的阴霾笼罩于海边的荒宅时,关于伊丽的一切关系都瓦解了,亲人的含糊其辞、未婚夫的决然而去、友人的污名化…伊丽的失踪也意味着彻底的无名与噤声。海浪汹涌,只有那片海滩荒蛮得似乎未曾留下任何文明的痕迹。

直到两小时结束,伊丽消逝前在海滩边的奔跑,仍然意犹未尽,就像她留下的浪打浪的潮水声,充斥全片。剧作自然想到萨金塞夫<无爱可诉>,但后续解剖,手持摄影,室内景别呈现的悬疑紧绷气氛,推卸,隐瞒,以及饱受强迫的话题争议,无不把矛头再度指向面纱国度的女性权益。“痛苦的结局总比没有结局的痛苦要好”,其实这句话仔细揣摩倒过来讲也通顺,只不过对于伊朗来说这样讲显然更好。

女主之所以带伊丽来度假,只是一厢情愿的想做媒人,其它人也纷纷起哄。悲剧发生后,女主又说伊丽没有拒绝,其它人则是想要撇清关系,伊丽的未婚夫也只在乎伊丽是否专一。每个人都是自私的,只在乎自己。正如这部名叫“关于伊丽”的电影,伊丽只出现了半个小时。《关于伊丽》不仅关于伊丽,更关于每个人的私心和本性。正如这表面上是寻找伊丽的故事,实则是折射出人们自己的内心。

1.阿斯哈·法哈蒂非常擅长讲故事;2.群戏相当精彩;3.如果《一次别离》和《关于伊丽》是伊朗的真实生活,那么可以判定的是,这个地方的人赢不了,所有的人受禁固于习俗,所有的女人受禁固于男人,所有的小孩从小时就学会不担当,这已不是人性,这是族性,简单的事将复杂,复杂的事将无奈,纠缠战斗永无止休和清明;4.然而有这样的导演这样的电影这样的声音亦是大幸。

1.对于伊丽的死真的没有想到,一直都以为是不辞而别2.格什非最后对“未婚夫”的回答很令人深思,为什么她的回答是没有拒绝呢?3.全程被影片深深地吸引着,无法自拔,很久没有遇到这样的电影了4.想起了一次别离,同样,在最后,最关键的信息慢慢露出来,矛盾点上升到最高,影片达到高潮,引人深思的问题得以显现5.一直很佩服对环境中“海”与“海声”的选取和处理

法哈蒂超强的叙事能力和完美的控制力,他是怎么做到用精妙的计算几乎实现了如纪录片般对真实人物反应的捕捉的?利用剧作上的模糊和手持的临场感为观众提供完美的沉浸感(多少艺术片的可望不可即,细节和真实比形式更能提供沉浸感)。另外,值得一提法哈蒂的电影不仅在探讨道德伦理性别政治的实验性质的边缘性问题,他还回归个人情感使得电影更具共感的外延性。

微小的框架下,贵在无比的真实,熟悉的霍尔木兹海峡,熟悉的颜值,一言不合就郊游,一言不合就尬舞,一言不合就抽水烟……这实在太“伊朗”了,更伊朗的是,法哈迪剥开了在禁忌皮囊下一颗颗躁动,敏感的心,和世俗的你我别无二致,在压力面前,并没有人真正关心过伊丽的死活,大伙儿关心的只是能否把自个儿宅干净,未婚夫关心的只有伊丽是否背叛了自己。

更多>同类高分电影推荐
夏天的滋味 聂鲁达 冰的融化 阿尔卑斯的激情 魔鬼深夜秀 猎人们 慢慢 至关紧要的岁月
0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