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讲述一边被时代和社会捉弄,一边拼命生活的4人的故事。
第47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配乐(提名)小林武史第47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新人AiNA THE END
这部电影像是一篇我要写作的小说。一个不会说话但会唱歌的女孩,和另一个女孩,拉着行李箱在街头游走,颜色突兀的假发,街头歌唱,悲伤的童年,镜头的摇移,这些都像一部熟悉的日本青春电影。那些镜头的特写和跳接,弥漫着久违的岩井俊二青春电影的味道。只是情节已经很旧了。岩井俊二的创造力,已显露出衰老的疲态。他的创作,是否都离不开边缘的病态的男孩女孩、主角被歧视的校园生活、爱而不得的暗恋。他的一生,都在拍那些懵懂、孤僻、敏感、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的男孩女孩,那些伤感然而异常美丽的青春故事。那些电影,陪伴了我们的孤单时刻,这是属于我们的生命记忆。岩井俊二是一个让我们感到温暖的名字。或许,他是属于那个时代的。就像香港电影只属于那个时代。那么就不要苛责他。这个下午是开心的。重要的是,或许一篇小说的雏形就此萌芽了。
岩井俊二似乎是吃老本的选手,什么都吃老本:叙事是老派叙事,总是夹杂一些青春的迷茫与无助,又总是一群人去寻找“生命的真谛”、几乎毫无剧情可以发挥的空间;人物设定依旧僵硬,“轻小说”时代45度仰拍的少女、内心疮痍遍布的少女、堕落却总可以将堕落归咎于大人的少女以及互助的早熟少女(少女帮助少女,这一点倒没问题),少男总是“酷酷的”(是的,不得不用这种老派的形容词),而大叔们又都猥琐却罪有应得。岩井俊二似乎用每一个少男青涩、善良并英俊着的面孔(像《万能钥匙》里那样)来挽留青春,决意跟肉身的老朽一刀两断,并将灵魂放在一个精美而虚假的宫殿里死守他的王位。连摄像头运镜、场景的设计都保留了旧有的样子,遑论那个翻版的Chara的声线。甚至爱情都是不可靠的,我们根本不相信男主跟女主的姐姐谈的是一场恋爱。
很憋闷很痛苦 虽然在中途知道了有两小时的版本 但也已经不想再找来对比了 哪怕只带着“听听歌就好” 或者“欣赏MV”的心情来看 依然有种被传销诈骗的感觉结婚欺诈受害者兽欲上身的时刻看得人作呕 4202年了怎么还搞用身体替他人偿还罪孽那一套 至于刻画311地震时 让女演员仅着内衣演绎天旋地转的表演 实在看不出其必要性 至于花大量笔墨描述的姐夫 只能窥其软弱 想当坏人又不够狠心 想表深情却只是利己最后两个人在雪地里躺下的场景 终于让岩井俊二起死回生了几分钟 但仍然太短 不足以抵消我三小时的煎熬
老天爷啊二十年后跳芭蕾的女孩从苍井优变成了演技被调教失败的来开专场live的顺风顺水女solo,后311题材以失语和发声为核心也太过俗套,说实话主人公那才华能值得那么多人都趋之若鹜吗?如果说对僵硬的福利制度和未成年保护法的触及还算举重若轻,最后挑战公序良俗开聚众露天音乐节也太过轻巧,反讽公权力也不用一个劲反抗去落实政策的小职员吧,公园保安做错什么了?不如展开讲讲丝丝那条线,岩井俊二拍得最好的应该是灵动到超现实的女孩,蓝发丝丝各种七彩发色丝丝简直比她的任何其他角色都灵气逼人。
4-,三个时空交错开始有些平淡,到中间灾情和情感联结出来才有了情绪。当然,影片的主题也不止如此。两个流浪少女,一个试图摆脱利用女性身份赚钱生存的传统而谋求独立,却在不甘和诱惑里越陷越深;另一个幸存于灾害但不满社服又害怕自己是个麻烦而主动流浪,因为音乐而能享受一点自由(广濑铃那条线相较另一边表现上弱一些)。与两人都有联结的男青年,则充满了无力感。少女们有各自不同的困境和问题,但无法助其健康成长却是社会性的问题。在腐烂、僵化的环境里,悲剧还会继续上演。
没有难看,只是每一段落的篇幅太长,给到观影一丝倦意。围绕女孩的成长,陆续出现的人,都挺孤立的,甚至是无意义的,让故事时不时产生些乏味。音乐的部分,感觉到《卡罗尔与星期二》真人版的味道,可到最后却只有一个草头班子搭建的野生“演唱会”,挺失望的。影片侧重于挖掘“回忆”“过去”的创伤,用一颗受创的心连接其他的心,故事结构本还挺好,可支线上的故事处理得挺随意、奇怪和扭捏的。再雕琢一下就好了,可惜了几位女演员的颜值和演技,翻唱也挺好听的。
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的一部电影。岩井的音乐和美学品味无疑是优越的,他好像很擅长借助各种手段调动观众对于伤痛的感受力,但是在表达这一主题时又陷入非与时俱进的自说自话中。就像是一种信号,只有跟他处在一致同频状态下的人对他的影像感同身受。但不得不说,岩井每部剧的主角都极具个人特色,适度的怪诞,角色个性之间微妙的化学反应,给电影增添了某种暧昧诱人的氛围感。只是这三个小时里,我脑子里反复都是那个不费力气就灵动无比的岩井俊二去哪里了呢?
电影看出了动漫的感觉,一股子轻飘飘的味道,但是怎么说呢,画面拍的挺好的。男人的少女心,不是那种女人身上的可爱感,而是那种男生对美少女的幻想,那种小动作的镜头,拍出来总是显得不真实,幻想和虚构的产物,果然是男人最懂男人,知道怎么拍女孩子会显得可爱。就喜欢这份不真实的幻想,电影嘛,看开心就好,但是那种匠气的诗意没办法不生气,有些地方明显是在凹,没有灵气的摄影,只有那份不真实的幻想。总之像动漫,没什么灵气只有美好的幻想。
剧情碎片化不说,岩井俊二从哪里找来这么个女主,是他滤镜太厚还是审美降级……以前岩井俊二片中的少女是苍井优,伊藤步,恰拉,上野树里,广濑铃,森七菜……漂亮又有灵气的女生,这个女主没颜值没演技还要一人饰两角,演姐姐那段真的很可怕,看起来就像智商有问题的样子,所以剧情更加显得莫名其妙。男主也是个木头,广濑铃在里面简直太灵动好看了!只有小林武史能让我找回一点岩井俊二的感觉,本片最精彩的是音乐部分,但真的不喜欢女主的嗓音。
《Kyrie之歌》是一部关于人生变迁与音乐的日本电影,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吸引了观众的注意。 电影以一位不愿意说话但歌声动人的女主角为主线,通过她的经历串联起了曾经年少的痛苦与爱恋、灾难与漂流、友情与陪伴。女主角长大后成为了流浪歌者,并与高中同学偶遇,这段经历不仅帮助她成就了歌唱事业,还让她有机会重新梳理曾经的伤痛。电影通过女主角的歌声表达了许多深刻的情感和想法,展现了一种挣扎生存的状态。
日本电影的地震伤痛已经深入骨髓。只能说失去筱田升之后的岩井俊二要画面也没画面了,摄影质感塑料且调度莫名其妙,动不动的升格镜头以及手持晃动感非常奇怪,本昔日脑残粉早在「你好之华」就粉转路了,也就音乐一直在线(岩井俊二真得适合转行音乐界。广濑铃的角色纯纯工具人(这硬掰的同性情谊就不要碰瓷花与爱丽丝了。创作者江郎才尽是一件非常悲伤的事情,更不用说曾经是那么耀眼(流下恨其不争的泪水!
十分钟的短片拍成三小时,但我对岩井的滤镜就是,虽然看到他黔驴技穷地重复镜头与情节,但偶尔复刻成功,勾起往日涟漪,就还是心甘情愿地给三星。岩井变了,从以前实体出发的直给感受,变成相信无名状的治愈,寻求自然、时间、空间的慰藉。“我也不是专业人士,我不知道,但是,我现在……想要保持这样,今天也……非常开心呢”。虽然全程几乎没有触动,但这段话和结尾却无情地击中我的泪点。
【2.8】纯正的青春伤痛文学用多线叙事隔开情感的发力点从而契合上311情节中的伤痛完成一次共振。一般都认为歌声是内心声音向外的抒发,主角只能唱歌的设定将其日常化,流行歌的路演乃至创作的重复演唱好似散乱而埋没的真心,而MV式的怪异角度、造型呈现和动线的摄影才有了代替歌声表达内心的作用。好朴素的同演员两角色,缺乏表演状态的变化却以这种延续向他人表明了断裂的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