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恐怖  纪录片  爱情  血战  大陆  科幻  美女  入侵脑  阿凡达  坚如磐石 

初哥大战外星人电影

 
电影译名: 新·初哥大戰外星人(港)
影片导演: 小中和哉
豆瓣评分: 8.30
影片地区: 日本
影片类型: 剧情
上映年代: 2023
影片时长: 113
更新时间: 2024-05-10 10:35
浏览次数: 314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初哥大战外星人电影演员名单
上村侑 , 高石明里 , 福澤希空 , 桑山隆太 , 川久保拓司 , 北冈龙贵 , 佐藤友祐 , 有森也实
初哥大战外星人电影简介及网友点评

1978年夏天看完

很无趣,走的是励志、热血的路子。一句话故事梗概是“电影爱好者如何走上电影导演之路”,而主线叙事的人物弧光则等同于“如何找到自己的毕生志业”,触发点很平庸,大多数人搞艺术莫不都是预想中的“希望可以追到可爱的女孩子”,或许喜欢青涩初恋故事的那一类观众会为之买账,或者另外还有一批《星球大战》的拥趸、科幻情怀来凑,跟给《宇宙探索编辑部》打高分的影迷高度重叠也不一定,毕竟是同样的索然寡味,资浅观众和资深观众都很难为“兑现梦想”的电影制作技法兴奋。相较之下,彭浩翔《青春梦工场》的咸湿动机会更可爱,切入“电影之电影”也不及日本本土的《摄影机不要停》。或者干脆重温《好莱坞往事》和《好莱坞》剧集,来一场“好莱坞致敬好莱坞”的朝圣之旅都不算浪费时间。拍“我如何走到导演之路”的自传,会认为导演多少有些狂妄且自恋。

初哥大战外星人剧照

狗熊来了——打一美国电影。请《猜谜女士》继续猜吧。急等分「狗粮」的狗(答对)不仅有「起司蛋糕」分,按千禧年《瑞士华庭》的伙食标准,还有「鱼子酱」分。不过,看电子屏幕显示日元兑美元实时汇率,日本电影《初哥大战外星人》才是「股市神算子/华尔街英雄」吧——1978年6月,美国电影《星球大战》在美国公映整整一年之后终于登陆日本院线,其内容与影像均打破了传统科幻片的桎梏。该影片在日本引发了巨大的科幻热潮,并创下绝佳票房纪录。2024年4月,日元兑美元汇率盘中一度跌破1:160关口,刷新1990年4月以来最低纪录。日元汇率跌至最低点后出现小幅反弹,市场推测日本央行已紧急售出美元干预汇市。日本财务省官员指出:日元汇率剧烈波动对国民经济造成负面影响,表示日本政府将24小时关注汇市动向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

初哥大战外星人剧照

【北京电影节展映】关于特摄和迷影,但更是一部青春片。导演小中和哉年过五旬,不忘初心。受到J·J·艾布拉姆斯《SUPER 8》影响,把自己上高中时用富士Single-8拍摄的8mm短片的经历拍成电影。在那个没有手机甚至没有DV的70年代末,拍短片绝非易事。拍摄、调焦、曝光、遮罩、模型、倒转、特效、配音缺一不可,都得手把手地来。观众也看着这群执着的热血青年一点点地实现拍摄电影的小小梦想。片中的8mm短片确实是使用8mm胶片拍摄。辛苦地拍摄,请自己暗恋对象饰演女主角,虽然未能收获爱情,但还是在各种朋友和大拿的帮助下拍出一部创意成品俱佳的小短片,并且成功地进行宣传和放映。夏美把照片递给广志的那一刻真的非常动人。这就是青春的美好意味。三星半。

初哥大战外星人剧照

已经是我心中No.1的迷影片,我看完只能用最俗的套话来评价这部电影:这部电影就是献给sf、特摄和8mm胶片电影的情书。虽然电影的情节十分简单甚至没有什么波折,但看点全都集中在电影里8mm胶片独立特摄的拍摄过程中,那些青春里闪闪发光的时刻宛如作中作的幕后纪录片一样美好,拍摄过程中的美好与辛苦又让人回忆起学生时代的学生作业。最后带有70年代特色的8mm胶片电影,把拍摄过程中使用的手法依依呈现。同时电影的情节与电影本身行成互文,作中作最后的落寞与改变又与电影主角未能结果的情愫所对应,那些难以言喻的成长又对应了作为青春电影中失去的遗憾。总之,谢谢你,小中和哉,能让我看到这部电影。

初哥大战外星人剧照

看到片尾字幕的几个小彩蛋时才发现这原来这部电影拍的就是导演自己。从一开始切入的看似异想天开的梦,到一步步走向这个梦,和《造梦之家》不太相同的是这部电影充满了更多青春的活力,片中男女主举着相机互拍对方的那一幕真的好青春,而电影拍完男女主也像他们所拍的电影的结局一样彼此忘记了那个梦,挺喜欢片中这样戏里戏外的呼应,没有结果的青春才是最美的青春。而结尾处男主和同伴关于“人物成长”的对话,也好像在对应着他们电影创作时的讨论,在拍摄电影的过程也在寻找自己的成长,就好像我们的青春也是在追梦途中不断寻找自我的成长。青春和电影这两个美好的词汇碰撞在一起真的可以产生奇妙的火花。

初哥大战外星人剧照

#2024BJIFF#今年北影片单一出,我就跟小伙伴打赌这部将是冷门黑马。“只看不拍永远只是个影迷”,同样是讲「拍电影」的故事,小中和哉作为特摄片导演出身的反璞归真之作,浓郁日式青春风格的影像,有着《别对映像研出手!》的俏皮,也取了《摄影机不要停!》的妙笔;没有太多花哨的技巧,全是热爱和感情,低成本的手工电影也可以拍出有意思的作品,好燃好热血,巧妙嵌入了对自己过去创作电影历程致敬,观感渐入佳境,一度勾起了观众对片中所拍的“正片内容”的期待。也曾一瞬间把我拉回大学时候第一次拍微电影和MV时的回忆。结束放映资料馆全场两次掌声,可见大家的支持和喜爱。

初哥大战外星人剧照

乔治·卢卡斯"星球大战"创造了一个空想的宇宙之梦,其精神延续至了特摄作品,这是小中和哉自己的《造梦之家》,在电影里面拍电影,复活了属于昭和时代的特摄道具戏,饱含对SF电影的致敬,同时也是小中和哉对未能顺利完成的"奥体N计划"的精神补齐:与黑暗扎基一战后,孤门一辉变得愈发沧桑,承载了历史的同时也承载了责任,听到那首《英雄》谁又能忍住泪水啊!少年的梦,化空想为映画!小中和哉如青春一样火热的特摄魂,巧妙地排解了少年方寸间的愁绪,正所谓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少年啊,别为情所困了,去大胆地追梦吧,愿原力永远与你同在!

7分。这是啥破译名啊。高中生看完《星球大战》后打算自己拍一部《星球大战》这样的电影,结果拍成了《信条》。高中生对于怎样拍电影确实懂得不多,器材也不是很专业,但是不管什么设备,他们都能买到初级替代品,七十年代的日本,这群学生从来没为钱发过愁。从构思剧情到实景拍摄,从特摄制作到最后剪辑,甚至还搞了特效,做了配乐,除了片子短一点,这几乎是一部完整的电影了。本片饱含对电影的热爱,制作过程也是有趣的。最重要的,居然最后完整地看了一遍制作的短片。

一直很佩服小日子勾勒细节的能力,几个少年懵懂生涩的拍片故事,生产环节一个没漏,迷影文化和特摄元素的呈现也丰满有趣。有青春、有梦想、有成长,这不才是贯穿少年们的生活主线吗?回头看看国内院线青春片,不是伤痛、就是爱来爱去那点破事。咱就不配有梦?不能勇敢、快乐一点?多一点《闪光少女》那样的。收起那点狭隘的世界观和社会表达,别拿大数据忽悠孩子了。一大把博主们的生活视频都比你们的电影好看一万倍。电影理应更多呈现、而非自我定义。

14th北影节 No.14 @资料馆。非常完美的观影体验!是所有迷影作品里最元气淋漓纯粹真诚不矫揉造作的了。看电影这么多年,也看了不少名导拍片子的花絮,但当这里一幕幕粗糙简陋的镜头画面成片之时,前所未有地感受到电影的魔法,尤其看到片尾导演年少时的电影画面超感动~他一定非常幸福。似乎没有对片名的官方解释,我愿意把“8”理解为片中出现的8mm胶片,一条条都是single,连缀起来却有造梦的力量。

【7】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电影。并没有把本片伟岸成献给电影的情书,而是以青春片为基底拍了一个造梦的故事。史皮堡有《造梦之家》,卢卡斯有《星球大战》,小中和哉也有。那些奇怪中二的碎片片段最终拼凑一个漫无目的的爱护自然故事,比科幻片立意更深,比爱情片少了腐朽味。要说本片好在哪里,是它以有趣的方式拍出了纯真,自然,热爱的青春无畏感,跟我被裹着拍小组作业是两极的。朴实可爱,拥有勇气,去造梦的电影。

拍过这么多特摄片的小中和哉,用很美妙、热血的方式,回溯了自己梦的起点,假如现下依然如梦似幻的话。就地取材,见招拆招,推进的过程就像是有人在推着你的背,一点点往前走,迎向成品,迎向一些不知道在过程中会蜕变得如何美好的收获。又因此,它不落俗套的地方在于,明明有过一夏的青春物语,却不用负责开花结果。下一作品要更好啊,元气满满。川久保拓司好好看,不输上村侑。北影节遗憾错过的这部,终于看到了。

如果有机会去电影院看一定回来改成五星。青春片框架下的“电影情书”,青涩的气氛控制得恰到好处,但背后的叙事节奏其实又相当流畅毫不拖沓,没有狗血的煽情戏,只有轻松和谐的校园时光,对电影的热爱、对感情的懵懂、和谐的师生关系、友善的班级气氛,如此美好的高中生活,也许只有在电影里才能幻想了吧。很多上课讲日本二战的戏份,但主角一直在睡觉。另外希望豆瓣早点把这个译名改掉,真的太low了

更多>同类高分电影推荐
恶之地 爱之闪电 Kyrie之歌 寅次郎的故事32:吹口哨的寅次郎 寅次郎的故事36:柴又之恋 寅次郎的故事37:幸福的青鸟 寅次郎的故事38:知床旅情 寅次郎的故事39:寻母奇遇记
0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