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1977年,一个深夜的电视节目,准备直播招魂,却错误的把恶魔召唤到现场。
伪纪录片+模拟恐怖,谁能抵抗得了这个?元素集合之大成,捏他是玩的太多(波西米亚俱乐部,深夜脱口秀大战,詹姆斯兰迪,《驱魔人》,70年代新宗教运动和反邪教恐慌,拉维派撒旦教+韦科事件集合体……),但又不显得臃肿,作为节目主题的推进和对深夜脱口秀氛围的还原很得当(难得retro做的还可以的),上升到对“成功的代价”和媒体本质的隐批判也算是画龙点睛,最后一段甚至是想上升到类似《阴风阵阵》式的视觉表现想法;美中不足的是两点,一点是最后整体的shit hits the fan的环节跟前面相当不错的build比起来显得是没有那么大的payoff,另一点是很显然这个幕后花絮部分完全是电影化镜头叙事,没有做任何基本的伪纪录考量了(可能也是为了观赏性和叙事量角度考虑)……总之,还是非常令人惊喜的一部作品。
当七零中的吕美特遇到三年前的弗莱德金,中间用催眠过渡一哈,最终以同样来自七零中的德帕尔玛掀起高潮横扫千军!……题材拼装的思路有趣,历史做旧的效果不错,可上身移魂真伪引起争议这块其实很难做到剧情内现场观众与剧情外本片观众的情绪同步,因为后者知道这只是一部电影而已。别管真的假的,画面中内容肯定都是假的、是导演凯恩斯兄弟拍出来的。既然如此,再把过多叙事精力搁在真伪之争就没有太大意义了。可话说回来,你不让故事焦点进入真伪之争好像又不太可能,因为那是你将超自然恐怖嫁接到电视直播之后疑似唯一的叙事走向?撩动了新趣,就必然要折损了逻辑。常在想,有的时候前人未作类似尝试,或许未必是没曾想过,更有可能他们是自觉无法解决题材混搭之后因各自的基础调性差异过大而带来违和风险于是只好作罢?三星半
深夜综艺节目重现招魂现场却意外变成人间地狱。可以说伪纪录片虽然因为成本低廉而盛产超过95%的垃圾烂作,但也有像本片这样得益于对真实感的精心把控而荣登这两年的佳作,真实永远是代入感的不二法门。这种真实综艺节目的伪DV风格很容易让人联想到Ghostwatch(1992)和The Cleansing Hour(2019),本片虽然在故事走向并不似前两者那样以创意吸引观众,但是通过对70年代综艺秀的完全复古还原所营造出的真实感反而成为更加令观众身临其境的看点。遗憾的是电影在节奏上还是略微存在一些问题,最后十五分钟的怒涛杀人反倒有些泄气了,有趣的是故事最后映射出主持人在事业,爱人和邪教徒三重角色身份之间无助徘徊的画面反而让人觉得有些玩味。
摒弃廉价惊吓依靠创意取胜的又一匹小成本恐怖黑马,从泛滥成灾的伪纪录片类型里脱颖而出,为日趋疲软的通灵/驱魔电影注入活力。滤镜、画幅、服化道将复古质感做足,完美还原了七十年代电视风格,模糊了传统讲故事的概念,巧妙利用直播母带回放的形式增加代入感,将观众拉进演播厅现场亲眼目睹这起超自然离奇事故,自深夜脱口秀主持人调节气氛的逗趣开场白开始,隐藏在笑声背后的不安因子逐步向空气弥漫,一种可以预见却始终未知的危险潜伏在阴暗角落伺机而动,随着节目的展开层层滑向失控的深渊,人心的贪念甚于恶魔,被欲望牵引不断越过红线触碰禁忌,最终势必玩火自焚。
低保真的画面质量、现场收音的乐队和观众笑声以及时不时插入的广告时间给Late Night With the Devil增添了一丝俏皮媚俗的复古电视风格。但是抛开被滥用的AI绘画,found-footage类型的恐怖片目的是通过司空见惯的家庭录像带被异常扭曲的暴力入侵而使恐怖显得更为贴近真实,然而本片高潮部分这种完全投身70s特效的电光流动则变成了电影里最虚假的时刻;随即而来的超现实版本的午夜秀完全放弃了老旧拍摄模式,破坏了它整部作品都在渲染的氛围,更像是导演想象力穷尽,无法完成在遵循电视直播设定的前提下来填补之前的悬念。
跑到电影院看,临场体验了一下早年TV show,很有代入感,特别喜欢复古的特效。整部电影带着一些诡异的搞笑,然后突然觉得起鸡皮疙瘩不对劲,给的节奏特别好,没有浮夸的jump scare,全都是较为温顺但是又特别诡异的东西。Lily招魂那儿真把我吓坏了,啊啊啊好难受的诡异,以及回放录像带那里真的很害怕!虽然伪纪录片形式并不新颖,但是TV Show中的表现还是让人觉得有趣。唯一不满是最后太直给了,让人不得不“就这?”我宁愿它结束在不明不白的地步…但无论如何,很喜欢整个Vibe,不看恐怖片的我也能接受!
三月份于北美票房创造小奇迹的电影,看梗概就期待得不行——毕竟,谁能拒绝得了“深夜秀”“伪记录”“荧幕撞到正”等种种元素煲在一起呢?而David Dastmalchian十分鲜明的个人特质,也是诠释这个故事的不二人选。接下来的九十分钟里,它摆脱手机、互联网、现时深夜秀给人的那种“说学逗唱”的陈词滥调,而彻底串至时光隧道,回到仅有电视、没有那么多技术说法、种种理论仍然足以煽动人的七十年代。观众到底在看一场精心发生的晚间节目,又或是一部电影;它展示了相当多的潜力,也从一而终保持了自己抛出的设定。
形式上接近《净化之时》,利用70年代电视频道午夜直播节目制造现场发生时态的恐怖效果。内容上虽然和传统的附身恐怖鬼片几乎无差,但是近年很多恐怖电影都只向恐怖和无望看齐,而绝口不谈拯救与救赎,仿佛上帝真的死了,人们被欲望和贪欲牵引,往深渊里越走越远。亚洲恐怖电影的极端大概就是《咒》,同样无救赎,无希望,甚至将晦气的恐怖传播给观众,这部《魔鬼深夜秀》也是如此,在直播的幻象中,让荧幕前的观众冷汗直冒,同时终结男主角一切恢复常态的希望,和大家一起品尝丢失信仰的苦果。
现实和幻觉结合的不真实感,加上令人身临其境的沉浸感让这部电影评价直接位列我本次墨尔本国际电影节前三。主创人员也是诚意满满,除主角以外的大部分主演,服装设计以及摄影剪辑都在电影结束后与观众现场互动,本人对拍摄现场是否有灵异现象十分感兴趣,可以主创们并没有相关内容可以分享,深感遗憾。出演影片中鬼附身的小女孩莉莉的女演员英格利特应该是所有主创人员中年龄最小的一员了,虽然在舞台上有些害羞,但是散场后攀谈起来却是成熟大方,未来可期。
很难得有70年代电视节目的质感,仿佛真的看了一盘尘封的录像带。不论是催眠嘉宾摇摆的钟表,还是愣愣直视镜头的女孩,皆让观众身临其境。比起恐怖,导演似乎更想探寻恐怖的意义,看它究竟是引起收视率的噱头,还是真正能感受到的存在。结尾重现的画面让人想起了考夫曼,但终归是不敌。目光随着男主的回溯漂浮在半空,为深夜秀的“猎奇”短暂停留,隔日却自会忘怀。
创意挺不错,仿佛现场参加了一场70年代深夜秀。对话较多,恐怖场面不多,但好在引人入胜,身临其境,真假难分,如梦初醒,体验满分。复古的画质和妆造,再加上cult片式的蠕虫血浆。梦回70年代经典的驱魔时代。片尾结束略仓促和泄气,如果一直被困在节目里,而节目变成催眠招魂一样的邪典让观者游离现实可能会更好。类似的推荐《净化之时》和《夺魂连线》。
掠有失望,因为看到评价那么高。很有意思的伪纪录片,非常复古,非常Cult。太有70年代内味儿了。对于经典恐怖电影的致敬。有意思的剧作。但是也是伪记录恐怖片通病,前面铺垫太多,假动作吓人为主,最恐怖的都留在结尾。最后收尾略显仓促。看完之后有一种老派恐怖故事的后背发凉的感觉。台词信息量很大,等待上流媒体后的大佬解读。
前面8分多真啰嗦,就是大幅讲男主脱口秀节目没落,加上丧妻。男主借万圣节想在节目上通灵招魂重现以前辉煌的收视率。❗️什么年代了伪纪录片也不用晃动镜头了,又不是以前落后设备,此片不会晃动,真人秀的镜头拉进让人身临其境。18分多正片开始,后面高潮不断,目前本年度恐怖片最佳。希望有越来越多有创意有诚意的恐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