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片由著名摄影师和纪录片导演焦波担任总导演,此前他的
我爸妈和杜深忠夫妇俩可以说是一模一样,小时候我会觉得我爸高雅我妈市井,慢慢长大我对他俩的看法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弯,风花雪月诗词歌赋是要建立在有一定经济基础情况下的,家庭整体基础没有到那个水平但你个人一定要去追求精神粮食而放弃了世俗上对成功的追求,这背后一定是以牺牲你其他家庭成员的快乐为代价的(另外我现在也不觉得看电视得到的快乐就比下象棋练书法得到的低级),本质上这是一种自私不负责的行为。另外,小时候过年回农村大家都热热闹闹喜气洋洋的当时觉得农村人可质朴和气,最近这些年才知道家家户户会因为很多这样那样的事情明里暗里较劲,也有很多看起来很好的长辈其实没那么质朴。只能说人都是一样的,自私虚伪是人的本性。而且国家对庄稼人的待遇也真的一言难尽,真正知道的都得说一句心寒
从2012年春节拍到2013年春节,记录了村民一年的生活,非常真实且典型的中国北方穷苦农村。比较特别的是片中主人公之一老杜,作为一个穷苦农村人,喜欢琵琶,思想也开明透彻一些,这种人在一般农村很少见,困于这片贫瘠土地,精神上应该也会不好受一些。穷是一切问题的根源,以单一种植业为唯一经济来源,果农商还往死压价,一年忙活到头也就一万块钱,勉强温饱,很难赚钱。所以现在村子里的人都出去打工了,在河北县城做护工保安一个月也有两三千块,比种地性价比高太多了,也不用承担自然灾害风险。十年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那时村子还人丁兴旺,今天很多家院子杂草丛生,早已破败不堪。山东作为GDP大省,其实这部片子很能反映为什么7成人口月收入不足2千。
淄博市沂源县。作为临淄人,我却对同市的另一片地域知之甚少,仅有的一次踏足还是小时候去沂源的一个农村旅游景点观光,苹果倒是吃了不少。就像片中的村书记求人想通过旅游开发乡村致富,结果怎样我们不得而知。农家乐只是包装后的乡村景观,但黄土路、环山坳,近在咫尺,却是另一个世界。都说土地是我们的生长的根,但现代社会,混凝土和电子产品才是将人高高托起的脚手架。杜深忠直言自己对于土地的“恨”,十年后(见b站评论区)又坦诚自己的“懦弱”与一事无成。那土地对于人到底意味着什么?我深深地失语。总以为读过《金翼》后可以大谈特谈土地与乡村,现在看还远远不够。
不为王侯将相立传,拍摄此片只为致敬全中国的农民;一个典型的农村反映出全国不尽相同的各个农村,远离城市居民对农村的某种田园牧歌的想象,记录下农村里的柴米油盐,而非带有情感色彩下某种文学刻板滤镜下的加工凝视;金句频出,如“这片土地它不养人,咱这贫瘠的土地不养人;我看透了法律;人肉换猪肉;有钱的王八坐上席,无钱的君子下流坯;失败的教训比成功的教训更能说明问题,这是血的教训,充满血泪”
其实整个纪录片清晰地表达了自己思想的只有杜深忠,他梦想做个作家,需要精神生活,这样的人在农村是个怪人。农村物质匮乏,更重要的是思想匮乏,匮乏到大多数人都无法准确地表达自己,看到自己。稀里糊涂就过了一辈子。我来自那里我知道,所以每次看到歌颂农村农民的话语我都嗤之以鼻,那里只有深入骨髓的匮乏,那里又是物质生活的基础,可那里被掠夺的什么都不剩。
十二年前山东老乡们的片段记录。熟悉但也有隔膜的。土地不养人,出去也是人肉换猪肉。老杜对土地的厌,因苦也因孤。老两口拌嘴时都有精到金句,妻子每次“抱怨”时手里的活儿也没停过。“你妈妈她不认识我是谁…”“我再不和他吵,我就一点地位都没有在这个家里。”操着普通话训斥父亲的儿子最后又唱起《父亲》。“我一开始对土地就没有一点感情”。
完美。面对一份真实的记录,没有人可以挑毛病。焦导说的对,站在年轻人角度呈现的东西更能让年轻人感到共鸣,二十出头的年纪面对困惑、选择、接受父母的老去和未来的不安,以及自己与荒芜村庄的格格不入又密不可分……看到并且勉强能理解他人的想法,看到但却只能看着而无法改变,然而幸好可以看到。最后,纯原声录制真的非常喜欢。
农民从来占中国人口的大多数,是最能吃苦耐劳的群体,但从来没有得到相应的收入和社会地位,没有人爱土地爱的深沉,只有没有其他出路守着一亩三分地的人,城市日新月异,农村修桥铺路,但是用钱衡量社会地位的价值观没有变,归根到底,如果收入不足以支撑一个家庭的衣食住行学,那又怎么谈社会地位和个人精神追求。
【2024/7】第二遍看了,依旧感觉新鲜。就像是象牙山下,一年里闹闹哄哄,到了过年,所有难题就迎刃而解,万家大团圆。有意思的片段太多了,“买琵琶”、“土地不养人”、“鲁迅文学院”、“时间都去哪儿了”、“苹果两块三毛五一斤”、“如果不吵架,我在这个家就一点地位都没有了”。
小吴推荐,看看| 很真实的中国乡村,在B站看的,可惜的是弹幕被屏蔽了。真实的场景,邻里,亲情。甚至可以在我自己的老家村子里找到一些一一对应的人物。无意间瞄到本片想看的人数竟然多过看过的数字 (2024-2-20 30597人看过/41910人想看)想看的朋友快来看吧!
《乡村里的中国》名字大于内容。真正要展现乡村里的中国,至少得跑上六七个省份,历经三年五载、雨雪风霜,叙述一些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的故事,才能配得上这样宏伟的标题。不过,抛却名字不谈,影片还是很有意义的,杜家老两口的拌嘴尤其出彩,那种真实感平淡而又直击心灵。7.8。
发生在我们县的故事,而我本人就是一名在农村长大的95后。对有些没有过农村生活经历的人来说,他们通过镜头方知农民的不易,也体会到了一个农民说出“我对这片土地没有丝毫感情”时的心酸与无奈!但对一些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来说,这又何尝不是一面镜子,反射出自己最真实的生活!
纪实而平和的视角记录农村婚丧嫁娶 柴米油盐的日常。粮价蔬果是不涨的,地是越种越穷的,进城务工得靠人肉换猪肉吃。人们往往歌颂农民和底层工人的伟大与无私,继而可以更心安理得地压榨其劳动成果。“土地不养人,很多人都说对土地有感情,实际上我对土地没有一点感情。”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