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恐怖  纪录片  爱情  血战  大陆  科幻  美女  入侵脑  阿凡达  坚如磐石 

急诊电影

 
电影译名: 急诊室 / 120的故事 / Emergency Room China
影片导演: 周浩
豆瓣评分: 8.10
影片地区: 大陆
影片类型: 纪录片
上映年代: 2013
影片时长: 99
更新时间: 2024-04-03 17:40
浏览次数: 216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急诊电影简介及网友点评

这是导演有关中国社会公共空间系列纪录片的继续……
  在中国南方的最大城市-广州一所医院的急诊室,摄制组在这前后呆十个月的时间。这是导演有关中国社会公共空间系列纪录片的继续……
  在中国南方的最大城市--广州的一所医院的急诊室,摄制组在这前后呆了十个月的时间,他们跟随着日夜在市区内奔走的120急救车,用镜头去遭遇各种各样的急诊故事。
  中国早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政府还是不得不承认自己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速度的矛盾日益呈现。
  在急诊室,表面上离奇、荒诞的故事一一在镜头前“上演”。一方面,我们看到很多不懂得爱惜自己生命的人,另一方面,我们也表现出对一个健全有效的医疗保障体系渴望。
  两千多年前,中国的哲人孟子已经提出,理想的“大同”社会应该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近年,中国政府大张其鼓倡导的“和谐”社会似乎就是来源于此。社会理想的状况应该是让每个人都能有尊严活着,然后有尊严地死去。
  最后,我们要特别感谢那些允许我们拍摄普通的中国人,成片时我们没法一一再联系到他们,并征求得他们的同意。是他们的故事让我们更加了解我们生存的社会,本片也将承诺不进行任何商业运作。

剪辑有点混乱,还没头没尾的,前一秒护士还在说话后一秒片子就结束了?然后,全程看的我眉头紧皱,就…里面所有人的说话态度都很让我不适,不论是医生护士还是病人警察…尤其是开头医生谈论去世病人卸完货飙车的那段,并不要求医生护士哭或者难过,也知道他们见多了这种,但再怎么样也总不至于嬉皮笑脸的吧,面无表情保持严肃不行吗?我也看过很多医疗纪录片了,这是第一个让我感到不适的…还有后面因为没找到家属来回推病人的…护士八卦不留口德,急诊抢救不慌不忙…医生护士这个态度真的…镜头拍着都这样不拍得啥样啊……

因缘际会,我陪妈妈住过三个月的院,icu一个月,普通病房两个月,还在妇产科病院心理病院待过很久,接触认识了很多医生和护士。 医护人员真的很辛苦很辛苦,口碑好的医生每次出诊从早坐到晚,一刻不停地给病人诊断开药,都没时间上厕所和吃饭。晚上还要回自己的病房转一圈看看每个患者的情况。护士更是,忙得整天脚不沾地是常态。偶尔得空儿坐一会儿,好多护士竟然还在那背题看书,因为要各种考试考证。 我们能坚持上班是为了赚钱,他们能坚持上班那完全是靠信仰支撑。

上午一半晚上一半,在B站看完。其实看得不是很认真,现在只是沉浸在最后对死亡的恐惧之中。近期看的最后一部周浩了应该是,昨天看了半部高三看不下去了,都是很久之前的片子,要找出适合现在时代的一点魂也不容易。关于医疗的纪录片,可是更多还是关于医院里的人,还有在命运面前徘徊挣扎的人们。周浩的片子多接近普通人,虽略显拖沓但也知道这就是常态。

版本的误差,还需要再找另一版。假人 空床 仪器 空间里有分量的物品。除了真正的意外,症状只是事件的外衣,撒娇般的手段,急诊室成了纠纷疏导场所,除了真正的意外,症状只是事件的外衣,撒娇般的手段,急诊室成了纠纷疏导场所,急诊室成了慈善机构。两次现金的出现一次是医生把钱给患者 还有一次是摄影师给的钱。男女之情更为丰富。

急诊室真是个集权场域,不管是性别配置,还是因“知识”区别病人-医生的权力关系,更或是生者与失语的人(昏迷、死亡)所分配的话语权利关系,都在这封闭的白盒子里达到极致。同时摄影机作为尖刀,将场域中“上位者”的权力分配给观众,让后者能从这种不平等的关系中取笑、贬斥所谓的不道德行为。

现实版的Code Blue,围绕急诊室的一桩桩突发急救案例。上部主要是关注一名癫痫患者的两次入院,疑是故意到医院骗打麻醉针。下部更多无奈的案例,开快车出车祸撞死的货车司机,喝酒把自己喝死的男人,怀孕后丈夫跑了想服毒自杀的女人,太多人不尊重自己生命不懂得自爱的人了。

终于看到B站有人发了,80min。周浩一来,救护车就空车,明知道已经死亡,还是尽力救治,打出为直线的生命条,毒品真是万恶之源,酒精只是被大众接受的毒品,自杀未遂恍惚离去,老人去世笑着送走,护士生活虽然累,也有聊不完的八卦,人生同样如此,生老病死,谈笑间灰飞烟灭。

角度很有意思,急诊室里的另一面,不是职业剧里那种争分夺秒,反而是平静中透着荒诞,死亡是人生的必然,可它往往来得猝不及防,医生作为旁观者,不知道该怎么调整这种心理,一方面要和死神抗争,一方面又要接受抗争不过的事实,而更可怕的是这种时刻每天要来个好几回。

文字不如没有。技术提升的同时,拍摄者的侵略性、主体性也增强,不再中立客观,人的局限性也随之显露,配乐和某些镜头油滑刻意,但也还不错。伦理问题,但如果观众仅仅是周浩的眼睛,是医生护士和普通病患的眼睛。精彩的还有被摄者因意识到被拍摄而扭曲的动作。

想起来上一次看见癫痫病人发作,是在小学旁边的公共体育场,正是这部纪录片上映的时间前后。记忆已经很模糊了,无法想象那个画面竟然只是十几年前的场景,时代在表面上进步得很快,而有些东西短期内自然是不会改变的,到底什么决定幸福,什么决定受难?

周导的纪录片总有一种很离散的观察感,有一种诚实呈现的质感。我好喜欢。这种不带narrative的感觉让我忽略了片子里伦理有问题的镜头,甚至这几个镜头反过来为真实感加成,让人重新开始思考这种仿造的真实离无秩序的宇宙之真实到底有多远。

做医护人员不能有什么共情共感的能力才能把生活过的下去。去世的骨瘦如柴的老人被穿上了衣服又抬走了,那张床上的床单会被拿去清洗和消毒,那张床放在那间房里,继续放置很多个病人,有人自己走下床因为装病骗药,有人会被抬走跟人世告别。

医疗剧集里大多会强调医务工作者的神性,一次次为病人经历的生死大事流泪,才能感动屏幕外的观众。纪录片里去神性化的、真实的医生护士形象很有必要,现实里对此感到麻木才应该是常态,不然自己的日子还怎么过呢?他们也只是普通人而已。

更多>同类高分电影推荐
妈妈和七天的时间 彷徨之刃 留法岁月 玩的是古 往事如歌 我所经历的罗布荒原 胡同 草木人间
0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