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一对住在东京近郊山村的父女,过着恬静简单、顺应自然的平凡日子,直到村里盛传有开发商要将森林打造成豪华露营区,希望能让居住在市区的男男女女有个可以逃离无聊日常的后花园。而这个为大家好的计划看似能为村人带来经济效益,却会破坏山林的生态环境,更将打乱居民的生活...
第80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狮奖 (提名)滨口龙介第80届威尼斯电影节评委会大奖滨口龙介第17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电影
7.3分。阴狠的故事。开头用极大篇幅塑造安宁静谧的乡村场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然后似不经意间宕开一笔,说要开村民会,由打算入主当地兴建高档露营地的中介公司和村民沟通情况,虽然只是走形式地各方平和地充分沟通,但中介公司根本没有诚意,只是企图以此套取补贴并不惜利诱和愚弄村民。当然村民也不傻。都是千年妖精,就没必要说什么聊斋了。既然无法调和,那就平静间痛下杀手,解决两人算了。最终的开放式结尾留有一定的想象空间,但意向应该是清晰的。片中的村民对内友好,对外谨慎而提防,该说的都说了,也显然不会有结果,被逼到墙角,接近片中男一定义的“半矢鹿”,既为困兽,那就拼死一搏吧。滨口导演延续了一贯的闲淡风格,大量铺垫,车上男二女一大量对话铺陈。再就是导演延续使用素人的传统,用相貌平平非专业演员担纲,在国内难以想象
邪恶觉察不到邪恶也就自然而然地认同《邪恶不存在》了吧?然而越藏越有藏不住的风险:邪恶基因被「一股藏于地下《深水》层的邪恶势力」添加到了日本人的饮食习惯中,融化在了日本人的血液里,落实在了日本人的行动上,存储在了日本人的广告宣传片中,比起看见日本部分(中层)家庭主妇在电影《波纹》里搬运净化水的荒诞景观,目睹日本部分(高层)企业主管在现实中排放核污水才是更为真实的恐怖。显而易见,这个真实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优化运营」计划并没有为所有人提供一流服务,也没有计划为「中下游」群体的利益去慎重考虑和部署,为此它才是邪恶的,才会被公共舆论公开反对和谴责。然而有话语权的男主「屁股貌似坐在群众实则坐在设计者立场上」以提问者的身份试图「与军工复合体撇清关系」引导公众舆论——你们不生产邪恶,你们只是邪恶的搬运工。
即便放在一堆文艺片中,滨口龙介原本也是晦涩的,叙事性强如《欢乐时光》《偶然与想象》和《激情》,依旧与情感线构成牢不可分的螺旋双链,需要足够的专注去感受微弱的悸动。本片比《驾驶我的车》更为“去情节化”、更为“村上春树”那一类的时髦气,可以清晰感受到各类情绪的流动却对于情节的推进毫无助益,或者干脆是伊坂幸太郎小说那样的空虚、不着边际,像是一个人对着天空说瞎话却被旁观者的目光所美化,不太好、但也不至于不好。镜头语言确是在动与静的两极中严重偏向了静的那一极,却又有一种幽默感的创新性。比如,原本只是配角身份的两名经纪公司员工,却谈起了各自的职业理想,问女孩子新工作怎么样,一句“正如我所料,到处都是人渣”,突然变成了可以独立行走的“立体人”,支出了另一条有别于生态破坏的人情社会的支线。一下子不平庸了。
……很难评 之前先看的是石桥英子现场配乐的默片Gift,Gift好歹还算个music video。Evil does not exist有了对白,音乐更突兀和违和,频频出现在毫不知有什么必要的任何地方(我真的受够这些导演对sound music abuse观众的大众癖好了)。诡异的是,除开那莫名其妙的结局中的犯罪情节,没有音乐的话,这部小成本仿佛一个冲突和台词精心设计过的生态调查纪录片,除了那个平庸之恶的理念和社会议题毫无看点。而同样诡异的是,that ending does exist... 于是这部片子就成为了一个令人不适的,或者说处理不够成熟的,音乐与叙事节奏、张力的议题和直白的处理、纪实的前期质感和含而不露的突兀结局之间的悖论式耦合…
感觉滨口龙介升华了 不论是从视听的设计还是剧情、台词的表达 都比从前的作品更加地浓缩 但也仍带有着滨口龙介标志性的特征(对于人物符号/机械化的处理) 不再痴迷对话的滨口龙介证明了他是能将自然的景观与人物良好地融为一体进行叙事的 克制而又精妙的台词并不会阻碍影片的表达 相反比以往多了一份不曾有的留白 再加上景观的角色 让作品有了回味的空间 甚至带有着一种考里斯马基的极简感 提纯出来的事件、动作、角色的极简带来的质感让影片拥有着神奇而致命的吸引力 这或许是滨口龙介电影中不曾有过的沉默的魅力 而对于观众来说 看他的电影时眼睛终于也发挥上了作用 也不会再因一直盯着字幕而感到劳累了!(扮演女儿的西川玲的眼睛真的太漂亮了 简直就是天使!)
两极电影,天堂和地狱,人与自然。即便中途脑中数次闪回《核磁共振》,但是随着剧情的不断推进逐渐意识到其并非一次对于社会生态的解构,而是一次关于局部人类与环境主体的辩证,白天到黑夜,行走到行动,娟娟流水无征兆地汹涌起来,受伤、中弹、杀戮,终于在摸不透的走向中完成了尾声,阵阵无力和未知袭来,镜头仍在运行着,只不过启幕时是清澈的天空,落幕前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竟无法判断是何时落下了漆黑的幕布,字幕出现昭示着结束时,才真正的唤醒了我。邪恶不存在,是一个无法在人类社会中被实现的概念,滨口龙介再一次阐释了概念于规律之中,人皆涉及却不自知的道理,某种意义上和黑泽清的《超凡神树》异曲同工
在装X方面滨口和林奇选择了两条截然相反的路,林奇喜欢从头装到尾,而滨口表示反对,我先用电影中99%的内容通俗一下,只装最后1%的部分,这样才更有逼格。//谜底全藏在采访(果然高逼格)和台词里,鹿伤人是大自然的法则,人类为了享乐侵占鹿的领地也是自然法则的一环,人在最后一刻化身为动物出于某种目的干掉另一个人(奈良的鹿因为不惧怕人类才去伤人,项目落地后游客增多,鹿见人见多了,也就慢慢不怕人类了,以后只会出现更多鹿伤人的情况于是干掉男社员阻碍项目推进),也不过是本能罢了,这都是自然法则的锅,故邪恶不存在。感觉半矢鹿其实是男社员的象征符号。
主题很喜欢,这次滨口龙介的镜头好像有了点新尝试,结尾确实处理的有点突兀,可以理解吧,但感觉不够巧妙。“邪恶不存在”,要说不存在,确实这里面除了公司的上级,没有人是真的恶,要说存在吧,父亲结尾那下分明是想杀了他(死没死感觉有点悬念,虽然我认为是死了),那两个人也诚心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在行事……感觉矛盾是因为人就是复杂的吧,不可能完全善,也不可能完全恶。除了结尾,整个节奏都挺好的,不过,可能滨口龙介第一次拍这种题材,感觉跟他之前的片比还是逊色了不少,整个片看起来很像伪纪录片,前面的情节过于简单可能也是导致结尾过于生硬的原因之一吧。
最外层的主题很明确,像读了一篇常见的标准日语阅读。城市和自然再次成为对立的两端,只不过不再是文明和野蛮,反而是对调的关系。部分地将“物”作为主观视角,建立起深邃的自然的主体,尽可能地创造了一种神秘且不可侵犯的自然“内部”。实际上自然时常隐遁,回到外部,两个闯入者的位置变换按照叙事的节奏规律地主导了叙事走向。暴露城市的野蛮后再逐渐削弱,最后一个镜头提升高度和厚度,人对自然的无意识破坏,人的自然情感,动物的本能反应同处,形成模糊地带,邪恶才终于不存在,这让这部电影在整体上才变得独特。
村子里要修度假村,因为环保的问题,村子里的人表示反对,甚至有了排外情绪,但是村民们也是战后乔迁来的“外人”,扩展到全人类,也不过只是暂时寄居于地球上的旅客,另外,如果度假村修好了,村子里的野鹿也被保护起来,免遭村民捕猎,这对鹿来说算不算好事呢。任何行为都是一体两面,邪恶不存在,邪恶无处不在。ps 本片的视角转换很有意思,中段一度从村民转到度假村前来说明情况的社畜二人身上,东京开会和车上闲聊两段很生活化,轻松谈论着生活、梦想和相亲app。结尾村民男主突然对外来者起了杀心,非常突兀。
光是车后视角的六个空镜便足以乐道了:前三个作为守林人日常劳动的动作的转场(是自然的亲近者、索取者,也是社群环境下的父亲),后三个渐进地流向黑泽清式的异样与疏离。承担类似转场或是渲染作用的,滨口龙介之前基本都是通过对白实现的。绝妙的还有悬疑点的设置,血滴、羽毛、合照以及结尾的迷雾,不导向预先立场的社会批判而是模糊自然主义(甚至神秘主义)与现代性民俗性矛盾的边界。我的理解是:守林人最后袭击经理人是动物本能上身,抱起女儿走向迷雾是真正意义上回到了栖息地。
《“邪恶到底存不存在”——中枪的鹿是题眼》文/陈哈 ;mid=2651828796&idx=1&sn=d21ae5336f9e86f3c078cf18d13bde32&chksm=8b958292bce20b848c69da8d94850f9ef455ed1cabdb1ee2819e009618a52f7c5f28594ee3e1&token=165536007&lang=zh_CN#rd
滨口龙介新影像尝试并延续了旧作的主题延伸。借由村民和开发者表面上因为冲突而渐渐倾向虚伪的和解。对立情绪一旦被激发起来,就有如刀割的伤口,表面敷上一层金疮药带来的麻木感并不能消除隐隐的疼痛,邪恶不存在吗?不,被接受的邪恶便不被称之为邪恶,如村民对大自然所做的,而不被接受的邪恶,自然会被人抵制。如开发商想在村民的领地进行开发等等小算盘。前半部分拍的大自然景色之美好,宛如世外桃源,这为后半段的收尾的冲击埋下的一个非常对称而点题的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