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没有公民身份证的阿邦和阿迪,在混杂外劳聚居的富都老社区里苟且偷生。他们无法享有一般国民福利,无法申请护照,连银行户头也开不了。哥哥阿邦天生哑巴,任劳任怨也认命,只求一份安定生活,弟弟阿迪则不甘向命运低头,从而违法贩卖假证件,他一心只想赚到钱就带着哥哥离开这个厌恶的地方。原本就过着不平等生活的两人,因为社工佳恩的热心,并自愿协助追查原生父母和出生证明的数据,但她的好意却导致一场意外发生,同时也让阿邦跟阿迪再次陷入水深火热的命途。
第60届台北金马影展金马奖 最佳男主角吴慷仁第4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亚洲电影(提名)第17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男主角(提名)吴慷仁
吴慷仁演技爆炸,监狱里面对僧侣的五分钟手语是封神时刻,最后呜咽着说出“我想死”,给几个表演奖都不为过。总体来说剧作问题很大,玩了个不太聪明的叙事诡计(表面上是吴慷仁帮弟弟揽下了命案的罪责,后面发现弟弟一巴掌下去社工没死透,吴慷仁意外捂死了她),编的太顺拐,为了起伏而起伏。不过有一段调度不错(哥俩事发后坐大巴潜逃,到了服务区哥哥独自一人从大巴车上下来买水,试图用自己的“听觉障碍”护送走弟弟,然后替弟弟自首,可大巴车开走后,镜头一摇,弟弟也出现在身后)。这片最大的意义便是关注到了吉隆坡的无国籍人士,他们生来就是底层,存钱、学车等一切公民基本的保障都没有,警界腐败,种族隔阂,天桥上的插画,各种族的小孩在一起说“我们都是马来西亚的孩子”尤为讽刺
《富都青年》去年在first没看成,今天有片源流出就趁着在高铁上的几个小时看了,抛去所聚焦的议题和文化背景,其故事核就是类似于兄弟之间的互相救赎,片尾还夹杂着经典的与父和解。除了有些骨科的嫌疑外,不算新颖。全片唯二的女性都是典型工具人,一个用于推动情节,一个用于丰满人物。不过男性视角下的导演作品大多如此。且不谈这些,全片围绕着IC出发,为了一张贴着照片的卡片,有人丢了钱,有人丢了命。主线外的情节设计也是自然但深刻地勾勒出了马来西亚这群人的生活状态。但随着情节的推进,感觉没有平衡好宏观议题和个人情感,前后风格有些割裂,视点飘忽,到后期会有些倦怠。 3星,1星给吴慷仁的演技,1星社会议题,1星给money。
我发现很多导演塑造不出来立体的角色,通常都喜欢神秘化ta们。Money姐就是典中典。充满棱角的脸孔和不合时宜的妆容,精致到土气的夸张的服装,以及对于这哥俩细致入微的照顾到让人怀疑她的动机的态度。因为害怕自己单单只通过比较低沉的声音就assume别人的性别和性向是在加重刻板印象,以至于我几乎直到影片最后,看到她的假发网,才敢确定她跨女的身份,但这同时无疑不是在某种程度上怪异化性少数移民人群——暧昧的、模棱两可的镜头,让观众无限靠近正确答案却一直藏着掖着,直到最后才公之于众,不仅满足了观众“嘿我真聪明我一早就看出来了”的侦探心理,还满足了从主流视角打着“尊重差异”但却傲慢而异化社会边缘群体的猎奇心理。
3.5星 吴慷仁值得 但是故事就是有点平静的记录了的一件事儿:我用尽全力生活 当个好人 生活好像也没有给我一点正面回馈 我说不出话甚至没有身份 我努力爱身边的所有人 但我也并没得到爱 那个女孩离开了丝巾飘远了 我杀死了弟弟差点杀了的人 临死的几天好像是我人生中最轻松的几天 如果我明天不死掉未来就会有意义么 没有 我暗淡无光的一生就这么结束吧 下辈子让我有个身份就好。感谢和谐社会 以及香港电影院观影氛围好好 有人哭有人笑有人崩溃 没人录屏没人交头接耳 灯不会立刻开 大家都安静的等到字幕结束有序退场 有残疾人区域 大陆电影还有很长路要走…
6分/吴慷仁很好,兄弟情很好磕,可是前后割裂感太强。同样都是社会底层奋斗的青年人,想要在异国他乡站稳脚跟,有一张IC Card攒钱实现自己的事业,可是从女社工意外死了之后一切风向都变了。Adi的父亲到底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能让他一听到他父亲的名字就ptsd,并且严重到要去扒人家衣服;而且Abang因为此事锒铛入狱之后,从来没有表达对女护工去世的歉意,只想要一心求死。所以导演想要表达什么社会现实还是生活的不公?你是聋哑人也并不是你过失致人死亡的辩护理由,一心求死也只不过是你杀人偿命的借口,切勿想把所做的一切粉饰太平。
吴慷仁绝对令人印象深刻,但是又因为太过志在必得地去一击命中少了一些粗糙的热诚,相反我还挺喜欢弟弟的表演的。议题涉及很多,提到NGO和政府之间的关系的时候我还以为能涉及更深,结果还是阿邦阿迪两兄弟的个人传记史吧。LGBTQ方面是通过Money姐呈现吗?是不是觉得出现了代表性的一两个角色就代表已经兼顾了?同时两兄弟之间很多时候挺暧昧的(这是可以说的吗)以及再说回吴慷仁,不知道是因为精心设计的表演还是为什么,在表现爱情的时候会让人觉得没有那么真诚动人(好奇他之后怎么去表现男同)感觉对这位男演员是越来越苛刻了(笑)
前三分之一的人物环境关系状态的呈现特别舒服对味,核心事件居然选择了一场双重意外的错杀悲剧,这种写法很容易让人反感,当然也能理解背后目的就是直指马来西亚当局的不作为(新导演常直白愤怒)。吴慷仁从第一个镜头就能看出他完全融入了,末尾控诉“我想死”的封帝时刻,表情动作情绪的每个点输出都到位,而且有收有放,切换流畅,后座观众立马就被代入感染大哭。导演还是有潜力的,制作水准、影像表现力和细节设计都有,下次编剧别说这么狗血的事了。想到类似题材的《托里和洛奇塔》,先把政治性隐藏在后,最后致命一击利落点题。
没有公民身份证的阿邦和阿迪,在混杂外劳聚居的富都老社区里苟且偷生。他们无法享有一般国民福利,无法申请护照,连银行户头也开不了。哥哥阿邦天生哑巴,任劳任怨也认命,只求一份安定生活,弟弟阿迪则不甘向命运低头,从而违法贩卖假证件,他一心只想赚到钱就带着哥哥离开这个厌恶的地方。原本就过着不平等生活的两人,因为社工佳恩的热心,并自愿协助追查原生父母和出生证明的数据,但她的好意却导致一场意外发生,同时也让阿邦跟阿迪再次陷入水深火热的命途。
慷仁就像是角色本身,感受到他作为演员的魅力。故事讲的是一对没有血缘关系却相依为命的兄弟俩的故事,最后吴慷仁悲愤比手语那段真的很动人,他为自己的一生第一次痛哭流涕:为什么他需要这样活着?而他的弟弟也被亲生父亲抛弃,两个人的苦难直指当地非法移民的悲惨底层生活,他们连最普通的生活都无法拥有,没有身份证、没有银行卡、心惊胆战逃避警察,幸福的人都有类似的幸福,但是穷苦的人受的苦难,却是各种各样。太苦了,可是生活还要继续。
【3】观感跟吴慷仁在片中唯一挤出来的台词一样:“我想死(屎)……”。真就屎一样的剧本配上鲜花般表演,依旧难掩其臭气熏天的本质。用了聚焦非法移民工视角,结果中途制造的剧情矛盾,好家伙又是意气用事,误杀老好人,终生沉浸在罪过缺爱的故事。故事编不下去,批判社会不成,矛盾死局。就直接给了吴慷仁一段slay的戏,豁出去的表演,挣扎,用力的人物表演。你们马来西亚人自己的《塔米菲的眼睛》。难看吐了。
因为看很多获奖所以去慕名看了。然而感觉是一部很想要关注底层的人生活与无奈而用力过猛的作品…这电影大概只想说最近很火的一句话,女生永远不要向下共情底层男性。他们的思想跟正常人不一样。你帮助他还得小心翼翼不能不触碰到他的玻璃心,你给他喂饭烫到他都是你别有用心…影片很想向我们展现兄弟情,但是他俩一起害死一个无辜善良的社工的时候我就想说…真无法共情。他俩包括弟弟应该一起滚去坐牢。
故事是个好故事,但是讲的真的满烂的…该多交代的内容一笔带过,导致整体都没觉得兄弟俩生活有多苦…(因为戏外并不了解马来西亚当地的情况)人物刻画的还行,特别是money姐的表演真的很精彩!但也是因为叙事不足,所以导致哥哥最后无声的痛哭的时候根本没有打到我的情绪点,我看电影超爱哭的人根本眼睛都没有湿…有点浪费了吴慷仁的演技…导演加油吧~
阿邦聋哑人的设定,或许影射了部分底层人士有口无处说,有耳却听不见社会事的尴尬窘境,毕竟他们连三餐能不能温饱都是未知数,关注『三餐温饱』以外的课题对他们来说都是无用的。我们没有资格去对弱势群体说教,要他们勇敢活下去或者要感恩,对他们来说,我们轻而易举就能得到的幸福是一种奢侈品。或许我们能做的,只有尽可能的帮助、陪伴和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