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法国南部湿地卡马格,一匹白鬃骏马不堪忍受牧主的虐待逃了出来,少年福尔科(Alain Emery 饰)收留了它,并与之成为好朋友。牧主四处寻找,希望抓住逃跑的白马。男孩和白马为了自由甘愿逃亡……
阿尔伯特•拉莫里斯(Albert Lamorisse)1953年作品,是法国50年代以后出现的“诗意幻想片”的代表作。本片荣获1953年戛纳国际电影节大奖最佳短片奖、1953年让•维果短片奖。
第6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短片金棕榈奖艾尔伯特·拉摩里斯
1953年的法国黑白儿童片,老少皆宜,只有旁白,没有对话,镜头语言的戏剧张力却十足。全片的自然风光在温馨和热烈中间切换,音乐恰到好处。“鬃”:白马和男孩一样的发型,一样的倔脾气;“野”,他们一样追求自由不屈服于上位者(法国牧民)的威严和力量。男孩喂丹顶鹤吃肉、男孩与白马对视、妹妹喂白马吃稻草、男孩骑着马追赶兔子烤兔子,这些镜头拍得实在是太好了,一种原始的、使人本能向往的美感。马与牧民抗争、归顺男孩、离开男孩身边、又回到男孩身边都是为了自由,让我想到《驯龙高手》:驯服一条龙最好的方式不是战胜它,而是使它信任。最后白鬃野马驮着男孩一路跑过水塘、树林、沙地,直至永无尽头的大海深处,这个结局我太喜欢了。“他们去了一个美好的地方,一个人和马可以亲密无间的地方”。
看了布列塔尼影院的手风琴和吉他现场live版,昏沉到欲睡,前座的小孩看到少年被拖行过芦苇地,大声哭了起来,他妈妈在旁边一直安慰他,孩子的心灵敏感如斯,令昏昏欲睡的我羡慕非常,结尾的提问环节还有小女孩问少年最后还活着吗?吉他手说这就要靠你的想象了,电影配乐和现场live果然不是一个层次的,吉他手非常尽力,用砍刀敲击木棍的声音来模拟马蹄,但还是让人觉得很出戏,自从有声胶带发明以来,电影配乐就变成了曾经的现场音乐池以外其他的东西。在黑白电影的年代,白马、白衣、白水之白是黑白影幕上独一无二的亮色,因此象征着无可替代的意义,是纯洁无暇的心灵,自由旺盛的力量。
但是在抓住白鬃野马的那个段落里,当孩子被狂奔的野马拖曳在地的时候,拉摩里斯几乎犯了一个错误。我们从远处看到一匹马拖曳着小孚尔柯,它是不是假的白鬃野马,这并不重要,甚至拉摩里斯自己可以替小家伙完成这个危险动作。然而,使我深感不快的是,在段落结尾,当那匹马放慢速度,然后停下来的时候,摄影机竟没有无可辩驳地表明马与孩子相隔不远。而一个摇镜或推镜就能交代清楚。只要追上这一笔,就会使前面的所有镜头显得真实,而让小孚尔柯和马先后出现的两个镜头尽管回避了困难,但破坏了动作的完美的空间流畅性(17),况且,情节发展到这一时刻,这个难题已经容易解决。
巴赞的蒙太奇范例。蒙太奇的美学规律“若一个事件的主要内容要求两个或多个动作元素同时存在,蒙太奇应被禁用。”想象的内容必须在银幕上有真实的空间密度,不应该为了回避画面困难,而去破坏动作的完美的空间流畅性。唯一重要的是使观众感觉到影片素材是真实的,同时也承认“这毕竟是电影”。这样,我们的泉涌般丰富的想象便可再现于银幕之上,想象从它准备替代现实中汲取滋养,神话源于经验又超越经验。
拉摩里斯浪漫主义理想主义至此。白马追小兔,可爱;骑马下海时随海波惊起横贯天际的飞鸟,真是浪漫啊;骑马下海,忽然想到一个剧本的名字叫骑马下海的人,印象里劳伦斯好像有一本小说叫骑马下海的女人?不记得了;不断出现的“白鬃马是一匹真正的野马”,多么有破碎感的诗意的一句话;小男孩和他的野马义无反顾地沉入海中,他们小小的背影映射出的是属于古希腊悲剧的“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
短篇金棕榈,从巴赞的文章《蒙太奇的手法与缺陷》中获知此片。他对野马拖着男孩前进一段落使用的蒙太奇表示不然。这一段落如果用长镜头与景深镜头将会使环境与人物的连续性增强,让表达更真实。铜浇铁铸的白鬃马,象征着自由,桀骜不驯的,一匹真正的野马。难以想象本片拍摄的难度有多大,希望拍摄片中的动物们不会受到虐待。
非常厉害的佳作,1953年已经有这么伟大的电影作品诞生,讲述高级动物的真善美,普通动物皆如此。人类的罪孽深重也许从人类诞生之日起就已存在,但是为了自由愿意与它为伴,不能用生命换取人性的真善美,也不能用白鬃野马和男孩的生命点燃人的光芒。每一个大师的题材都会有儿童,也许儿童才最能代表人类的善良吧……
拍得真美,但内里的自然主义放到今天来未免有些陈旧,将主观情感投射到他物身上说到底也只是一厢情愿,没有实践的可能,这就与电影主题又相悖了。又想到华兹华斯笔下的孩童,是睿智、接近自然和充满神性的,他们存在于一种健康的光环之下,能够抵抗一切社会性的侵蚀。
美的…小孩子的柔软的心…只剩Tough的人怯懦可憎…而天然者真啊勇啊…小Baby也太能激发人的母性了(想拍拍出镜的小圆肚子太可爱)…然后神游到想谈恋爱想抱女孩子睡觉…(全程挥之不去的郭靖驯马,后半场扑朔玛瑟拉送爱人马…哭了,走神太久要再看一遍。
故事的情节和《红气球》差不多,画面充满诗意,白衣少年和白马在镜面一般的水上行走,疾驰在沙滩和水面,最终义无返顾地跳进入海口,头也不回,一路向前。这是一种少年专属的义无返顾,他们不信大人的谎言,不屈服于缰绳,宁死不屈,忍不住联想到哪吒。
好看的。有小时候的那种寓言故事的感觉,让我想到了《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和《小王子》。两个主角发型真的像哈哈哈,马儿crin blanc很有灵性,那种和谐的感觉真的很好。以前好像也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动物与人的命运相同的故事或者作品。
野马之中领头的,人类也不放在眼里,马群中争老大,前咬后踢,马打起架来招数太少,男孩套住它,不要命拖行,这毅力估计白鬃马也叹为观止,在牧人的追捕之下一路奔驰,是影片中极度潇洒又略带紧张的部分,一同扎入海浪,也算是个浪漫的结局。
美则美矣,并无灵魂;小渔夫和那些牛仔也没啥区别,不过是要骑白马而已;更有甚者,他一直在剥削那个小小孩儿,那小孩儿连路还没走利落呢,就被支使着又抱草又提水的,满怀爱惜地摸摸白马,就立刻被小渔夫赶走了,好心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