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主演:李政宰 / 李凡秀 / 连姆·尼森 / 郑俊镐 / 金秉玉 / 秋山成勋 / 陈世妍 / 强·格瑞斯 / 金宣儿 / 朴圣雄 / 朴哲民 / 金英爱
导演:李宰汉
语言:韩语 / 英语
地区: 韩国
编剧:李满熙
类型:剧情 / 战争
上映时间:2016-07-27(韩国)
别名:仁川上陆作战 / Operation Chromite
用户标签:战争,韩国,韩国电影,李政宰,朝鲜战争,2016,剧情,连姆尼森
片长:110分钟 / 141分钟(加长版)
imdb编号:tt4939066
影片讲述朝鲜战争时期,八名韩国士兵秘密完成X-RAY情报计划和八尾岛作战计划,助推美国陆军上将麦克阿瑟指挥成功登陆仁川。
抛开影片中鲜明的政治立场不说,各种被极度夸张放大的情节也着实让人不适,彰显着南棒子的YY本色。或许本片应该改名叫《扭转朝鲜战争局势的特种队》,因为他们的战斗力实在太强了,三场动作戏,无一不是以一当百,如果南棒子真有这么强就不会在朝战初期如丧家之犬般丢城失地。而连姆大叔饰演的麦克阿瑟居然和男主都没有同框对戏也是颇为尴尬,好像他们的戏份都是分开拍的。还有麦克阿瑟非得要等灯等灯也是雷人。事实上国内拍这种题材也是差不多的套路,这剧本要是拿到国共时期对换一下角色身份就可以直接开拍了,只是韩国人明明是间谍特务居然拍得像革命党人一样,这种感觉奇葩而微妙。另外情节推进还不错,文武戏交叉得当,几处煽情戏份也不算过分,偷图的桥段是全片高光。就是特效太假,人物形象太过于脸谱化。总体而言纯当娱乐可以一看,可千万别当真
麦克阿瑟在仁川登陆前14天的确派出了尤金·克拉克上尉和两名南朝鲜翻译的先遣队来刺探仁川军情,他们在仁川港入口的灵兴岛登陆,组织当地年轻人收集了关于仁川港潮汐、淤泥滩、海堤及敌人防御工事情报给美军,事后50名曾帮助过尤金·克拉克的平民遭到杀害。为躲避北朝鲜军队的追捕,克拉克在9月14日逃往仁川港飞鱼航道口的八尾岛避难,并在当夜24时点亮了岛上的灯塔,为联军登陆舰队指明了方向,为此克拉克上尉战后获得了海军十字勋章。叛逃的北朝鲜大尉张学秀完全是韩国人自己编出来的,仁川入口月尾岛的北朝鲜军队除设置了铁丝网和地雷场外,有部署有5门75mm山炮,没有海岸炮。15日岛上驻守的部队为北朝鲜第918炮兵团及第226独立海军陆战队团第3营的各一个连,不超过400人,指挥官是李大勋大尉。整部电影都是胡编乱造的。
朴槿惠右翼政府投资的片子,韩版渡江侦察记。严重黑化北朝鲜军官,南方官兵有情有义坚贞不屈啊。编剧能编出麦克阿瑟与韩国少年同呼吸共命运的桥段,有点狗自以为人啊,从33分钟冒牌小分队办公室盗图被发现开始就是神剧了。话说南韩这边就会骂北边的杂种啊,这只军队的精神力量是什么?男主家是共党的斗争对象,铁杆反共可以理解,其他人真的看不出来信念是什么,地域歧视吗?总不可能是效忠这个新成立的伪国家吧。连这个韩国政府投资的国家主义电影,都讲不出除了儒家效忠以外的精神力量了啊,也讲不出麦克阿瑟的理想是什么,只能一遍遍地重复鸡汤,片尾回溯小分队的人为什么参军,不是效忠就是做有意义的事(也说不出意义是什么),要么就是为了钱,真是黑色幽默。还不如太极旗飘扬,直接说是被抓壮丁不就完了。
虽然主角光环太强,使电影成了抗朝神剧。但是还是因为这部电影给了我另一个视角,多给一星。从小受到抗美援朝正义性教育长大的我,看到剧中的牺牲片段,除了忍不住落泪以外,还开始思考关于625战争的诸多内容。最近正好看了一个关于历史的综艺节目,找了中日韩三国的大学生,问了他们关于历史人物的内容,看完你就会发现,他们对历史的了解,三个国家三个版本。而大学生对历史的了解,都源于教科书。成王败寇么,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的,这没有办法。所以有时候从另一个国家的电影视角看看问题也不是坏事儿。历史就不评述了,毕竟人类只能无限接近历史,却不可能还原历史。不同利益集团的人,是不可能坐在一起执政的,战争有时候是不可避难的。而战争就是个绞肉机,受苦的是普通百姓。
太煽情了,挺讨巧的,勉强及格。美化麦克阿瑟的同时为韩国年轻战士唱了赞歌。麦克阿瑟将军在韩国人(协作者队友)点燃仁川灯塔时,明白此次背水一战将收获胜利——“神说,要有光”,这个光,是记忆中韩国人给他带来的感动和鼓舞,也是美韩同盟最美最纯粹、坚强的时刻——一个是灯塔、是照明弹,一个是军舰。美国在这里以一个拯救者,长辈的姿态出现;对韩国的态度:被韩国守护家园的精神感动,这场战争被洗白成来自美国的与韩国合作的救援之战。从望远镜远观与行动协作等待的方面来看,这部电影也把美国对军事权的控制和主权控制的呈现降到最低。美国和韩国在这里没有性别派对,而是并肩作战的兄弟,相互欣赏的梦想家,永远年轻的战士。
真实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故事,加上神剧一般的改编和“标题党”的行径,创造这部不是战争片的战争题材影片。拍这个本没有韩国多大事的战役,虽然请来了连姆尼森却硬生生的把事件国产化,颇有我天朝抗日故事的风范。影片基本就是个谍战片,而且角色单薄脸谱化,“反派”全部恶魔化(虽然看的也挺带劲)。加长版也没有让故事更丰满,直到最后登陆成功,连姆尼森对着李政宰的尸体,既没有同框,镜头色调也感觉不一样,更像是两部片混剪在一起,非常出戏。除去历史问题,单就这个韩国线的改编加杜撰的故事,换个片名删掉连姆尼森的线其实还可以,历史背景动作场面和影片节奏都还不错,还是可以看看的。三星半
毫无电影美学,蠢到批爆,在南韩都不能称得上政治正确的电影,这导演绝对是破坏南北韩民族团结的内部敌人,各种猎奇场面,处刑那一段简直就是在你头上暴扣,给你们翻译翻译,少爷对管家说:“下辈子别做我的奴仆了,换你来做大哥”,这句话从你老板嘴里说出来就是“下辈子我给你们打工,你当老板呀,嘿嘿,咱们下辈子见”。另见,部分热评智商真的堪忧,如果这种弱智电影都不能让你醒过来,那就睡着吧。
不把家国情怀扯上的话,一般,毕竟韩国很喜欢拍战争题材电影,像暗杀呀,太极旗呀,但这部是真的很一般,16年韩国大片很多,这部没多出彩,票房卖的好,主要是题材问题,反正我觉得不怎么样。特效一般,但题材很吸引人,算是让韩国人泪流满面吧,毕竟韩国人与美关系好,这段历史中国人的确不怎么喜欢,分这么低也不是没有原因的,还是要多努努力
当娱乐片看的话挺不错,不要计较真实性。剧情是潜入敌后的南韩KLO成员执行战前谍报和准备任务,小规模战斗紧张激烈,对待敌人那是冬天般地无情。剪辑摄影出色,战场特效说得过去,煽情虽猛,但并不讨厌。片中还有麦克阿瑟,主要功能是坚持铁铬计划并赞美南韩士兵。片尾有B-29轰炸机和F4U战斗机铺天盖地。
引用晓松哥的话,朝鲜真的是个悲怆的民族,意识形态和宗教真的可以高于种族?甚至友情爱情亲情?对比朝鲜,中华大地也曾被这样的偏见伤害的太深了。这部电影也没有表现反战,反而像是报仇,同一民族至今还是没有完全停战,不管你们经济发展成什么样子,也无法成为一个伟大的民族。还有电影真的很一般。
其实只有强打精神,这部影片还是可以看下去的,但把本国特战队员和麦克阿瑟强行联系在一起,就让观影体验十分出戏,就像是硬加进来这样一个符号来给主角作背书,而且把老将军塑造成把鸡汤挂在嘴边的人物,也着实令人哑然失笑。除此之外,影片的发展走向太过庸常,一切都在意料之中,也使其流于平庸。
电影叫仁川登陆作战,其实倒更接近仁川登陆谍战,说的是小范围的潜入任务。我不知道史实是怎样,但小队能在重兵防守的仁川强攻之后全身而退我不太信。大反派凶狠却宛若智障,片中的亲美情怀无比谄媚,“傀儡军”的指责也不算错,还有韩国历史片特有的浓郁人文关怀,韩国人,总是把大格局电影拍小
韩国棒子还真会意淫,就像《鸣梁海战》那般,朝鲜战争麦克阿瑟有多愚蠢,你给美化成一位自由与民主的正义斗士。当年南北双方我要是没记错应该是南方政府始终拒绝金日成的和谈邀请吧。装什么清纯呢?抛开政治意识形态不谈,这个三星我是给电影本身的艺术表演的,要是算上政治立场,一星都不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