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中文 名 实尾岛 ◎片 名 Silmido ◎年 代 2003 ◎国 家 韩国 ◎类 别 剧情/动作 ◎语 言 英语 ◎字 幕 中文 ◎片 长 135 Min ◎导 演 康佑硕 Woo-Suk Kang ◎主 演 薛景求Seol Gyeong-Gu 安圣基Ahn Seong-Gi 许俊豪Heo Jun-Ho 姜信一Kang Shin-il ◎简 介 20世纪60年代末,南北朝鲜之间局势紧张,双方都展开了疯狂的间谍与刺杀行动。1968年1月,南韩,因谋杀罪名成立而被判死刑的印禅,在行刑前突然被召到拘留室,特种部队军官曾魂告诉印禅,如果不想死的话,可以到西南部荒岛“实尾岛”接受特别军事训练。 与此同时,另外30名死囚也接受了特种部队军官曾魂的条件,在死刑执行前获释,但要被送到实尾岛执行特别任务。这三十一名死囚乘坐渔船到达实尾岛后,便在军官曾魂的宣布下,组成了以刺杀朝鲜元首金日成为目标的“684北派部队”,并随即接受一连串地狱式的体能和军事训练。 死囚们在训练中,抱着为国家效忠的心态,从而弥补了他们之间的矛盾。在接受艰苦的训练之后,他们被秘密送放朝鲜,开始准备详细周密的刺杀计划。可是,三年后,韩国政府突然改变了政策,“684北派部队”计划被取消。仍然滞留朝鲜的三十一名死囚特别刺杀队员,顿时失去了任何依靠和支持,他们感到被国家出卖,不得不在敌国设法自救…… 2004年 Blue Dragon Awards 最佳男配角 郑在泳 2004年 Blue Dragon Awards 最佳导演 康佑硕 2004年 最佳音乐奖 最佳制片 康佑硕
打刘邦弄死韩信、范雎弄死白起那年开始,2000多年来,其实人们一直都有知道的一个铁律就是:军人是斗不过玩儿政治的。在韩国同类型题材电影里,也无数次被拷问过:“国家是什么?谁能代表国家下达命令?”但即使如此啊,还是看的我痛哭流涕,看完这个电影心里太难受了。薛景求的演技就不用说了,那必须是好啊,但是在他旁边搭戏的郑在咏也没有逊色啊,原来咏叔十几年前早已是演技派啊。热血沸腾的铮铮铁汉,几十个鲜活的生命,最后就只化成了那生锈的铁皮档案柜里陈年的报告中的一行字,估计连特么名字都没有。所以,越是国家和政党分开的国家,可能更早能意识到,国家是什么? 想起孟子对梁惠王说的:“用刀子杀人和用棍子杀人,有区别吗?用政治杀人和用刀子杀人有区别吗?”信誓旦旦说保卫祖国,军人的生命不过是政客手中的棋子。
韩国第一部商业大片,仍旧是通俗剧的延伸,情感强烈,立场鲜明而理性欠缺。一个猜想,同类型,好莱坞会处理成死囚们聪明地从岛上逃脱,并将权力者们耍得团团转,日本会处理成死囚们在了解清楚形势后集体自杀为国捐躯。而《实尾岛》里主人公们的行为选择显得冲动鲁莽而无知,缺乏基本的外交知识和国际形势判断,罔顾国家利益而只想寻找自身身份认知,这份情感和道德制高点也被导演控制,从高处向低处的观众撒下煽情碎屑,在今日令人无法对主人公们产生共情,因为他们显得实在太没文化了。韩语词汇库的不丰富性在粗犷的军人角色台词中更加突出了,满口脏话并且骂来骂去就那么几个词,配上青筋暴起怒目圆睁呲牙咧嘴的用力表演,太讨厌了。
电影题材十分敏感,在表现政治的冷酷与人性温暖的矛盾冲突中充满了悲壮色彩,士兵与囚犯三年的朝夕相处,已经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也许更多的是男人与男人之间的认同感,这是一部属于男人的影片,当性格坚毅的将军接到上级的命令要处死自己亲自训练的特种兵时,情与法的矛盾冲突把他推进了绝境,在进退两难中如何选择,是处死特种兵还是违抗上级的命令,无论如何选择他都是输家,紧张的与激烈的气氛让人感觉脆弱的人性在强大丑恶的政治面前不堪一击。最后士兵与特种兵的绝杀更是充满了悲剧情节,在风云变幻的战争年代,到底谁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影片充满了对这些人的同情,同时也反映了对南北分裂的痛苦与政治的厌恶。
电影讲述一队由死刑犯训练而成的士兵未出师身先死的故事。这部电影在很久前就听说过,并且评价不错,所以也蛮期待。可是在以我现在的审美看过之后,发现电影还是挺普通的。影片就是讲述一伙人渣的倒霉人生,同时再渲染一下极端的民族与政治主题,诸如爱国、忠诚等等,即不新鲜也不深刻。这部电影从哪个角度来看都不积极,“政治”也不正确,是一部很模式化的爱国主义商业片,这样的剧情很映衬影片开始前字幕写得那样:“皆为编导的创作”。真是一点观赏性都没有啊!总结一下。这是一部各个方面都比较普通的爱国主义电影,讲述韩国历史中一段没有意义的时间,只能用来了解韩国历史以及他们过于膨胀、狭隘的爱国主义。
士兵们为象征秩序放逐,受社会的阉割性力量所宰制(死刑;剥夺公民编号),希望通过弑父行为(前往平壤刺杀金日成,同时也是刺杀父亲来为自我正名)来完成命运神话的重新改写,从而获得返回象征界的权利(重获公民编号,成为英雄,为主流秩序所认同);而元社会(发出者)的背弃,使弑父行为被禁止而未果,以“精神之父”(中尉)的自杀告终,同时也使得士兵们被命名为异己性的“赤匪”。由此,士兵们永远被困在想象界中,而再也无法重返象征秩序。因而“名字”(象征秩序的代表)在影片中成为一个关键的符号,士兵们以鲜血在车厢里留下自己的姓名的行为,也成为他们追求为自己身份正名的最后壮举。
一开头,有点跳戏,感觉在看亮剑那个bgm真是。感觉戏里描述最好的二人,一个是大教官,明知道他们所有人必全死,但抱有幻想以为被杀还能是烈士,如果自己把那些人杀了,自己也会成为敌人,所以把事情告诉了那些人。第二个就是那个副教官,在公上,是个老好人,一到私上,不管其他,自己一定要保住。看片子,你感觉不到南北韩是一个民族,本是同根却互相恨的不行,只怪时代吧,双方都有后台大哥,所以统一是不可能的。这部戏有部分是要自己去联想这个真实事件的,光片子,尤其后面的打戏,太没操作了。最后,愿望无人去当兵,也就不会有战争,希望这两个都在未来消失。
用死囚之间建立起来的战友情和教官和死囚之间的情感来抨击邪恶的政府,实在是太弱了,因为感情太多了,对其他地方刻画的少,感觉就是一部温情片,让人感动的,对政治方面描写的不够,其他细节也很粗,没什么值得看的地方,最后武装起来去反抗自己国家时在公车上用血写自己名字是安慰自己嘛,已经被国家抛弃的孤魂野鬼,想起来开头他被判死刑,主角被判死刑,主要原因是因为他爸是共匪,感觉情节太零散了。强奸的戏份儿也是很无聊啊,最后手脚被绳子绑起来放风筝说你打手枪我可是干过娘们儿了那股炫耀劲儿(因为后来他们都死了).
2003年韩影还不怎么发达,黑政府的本事就初见端倪。个体是政治的牺牲品,没用了就直接铲除,反抗就冠以污名。看过之后去维基查了相关史料,发现根据现有曝光的史料来看,基本做到了100%还原。其中细节等地方的改编也不错,对人物的塑造很成功,情感的刻画也很细腻,铺垫地很到位。反转和爆米花场面该有的都有,点线面俱全。就是感觉最后升华的主旋律有些刻意和牵强,估计也是实在找不到他们接下来举动的合理动机了。不过瑕不掩瑜,电影义薄云天的精气神很有张力。
感觉是上下割裂的电影,上半部分是“冲出亚马逊”,下半部分是“逼上梁山”,上半部分感觉如此牛的训练,感觉在最后的起义中,并未展现太多作用,仅仅是渲染了一种“共患难”的兄弟情。感觉题材挺好,但是陷入了过分渲染情感的窠臼,本来最后很热血,却偏偏要把情绪降下来,还降得很恶心。影片中挺多升格镜头渲染情感,太不高明了。人性展现的几个方面,也有些太过脸谱化,基本一眼就能看出性格,而且保持挺好的那种。反正就是一部勉强及格的电影。
看完这个心情有点沉重,实尾岛一群人用心三年的训练,随时准备好刺杀行动,最终却已政客的决策而付诸东流,当他们下令要杀死31位死囚犯,囚犯得知后殊死搏斗,三年的训练被人误解为共匪,面对死亡时毫不畏惧,微笑面对,与政客们为了维护所谓的国家大义形成鲜明对比,生与死的较量最后成为生锈档案柜的一卷卷宗,不免有些惋惜,为在战争中牺牲的无名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
真实!无论是死刑犯们为了摆脱死刑即使任务取消也恳求执行刺杀任务,还是在岛上憋太久爆发强奸事件,以及最后的反叛,都那么得顺理成章,在那样的情况下只能这样选择,这就是人性。最让我惊喜的是最后的结局,他们一群人坚持着自己的信念毅然赴死,对于平民的生命,死刑犯们比警察更为看重,究竟谁才是好人谁才是坏人,每个人心中也有了一个判断。
被国家抛弃的棋子!【棋子】——王菲想走出你控制的领域却走近你安排的战局我没有坚强的防备也没有后路可以退想逃离你布下的陷阱却陷入了另一个困境我没有决定输蠃的勇气也没有逃脱的幸运我像是一颗棋进退任由你决定我不是你眼中唯一将领却是不起眼的小兵我像是一颗棋子来去全不由自己举手无回你从不曾犹豫我却受控在你手里……
脑神经全程在死士们的怒吼中绷得倍紧,就连逢影必睡的老爹也龙睛虎眼地看完全程;当“敢死队”要去执行一项不光彩的任务时,“敢死”的含义就不仅在于敌人的危险,而且还得加上祖国的捐弃;也许在招募他们的上层看来,这些人本身是死囚,因此也就带有不可赎回的“原罪”吧,等待他们的只有一个解法或许不同但结局则一的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