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中文译名
如果说第一部是关于暴力与体制结构的社会学探讨,那么第二部就更像是一篇旗帜鲜明的政治宣言。第二部的进路并非像第一部那样最终走向体制暴力的眩晕终局,而是通过诉诸于个人的英雄主义来塑造其政治宣言所指向的运动核心——纳西贝托中校,从而使得电影现实中的政治运动最终成为可能。而正如左翼议员在办公室墙上挂的画像一样,纳西贝托的反体制运动同样是罗莎·卢森堡式的:一方面要击垮虚伪的自由主义形式民主系统,一方面要反对列宁主义式的权力政治组织方式,最重要的是,要不断革命,直至消灭现有体制那一天。这种卢森堡主义想必是这篇政治宣言的核心观点所在。这个系列的电影创作还有一个难得之处在于,有时它所持的是在电影界中少有的偏右视点,即反对自由主义、和平主义和人权政治中的虚假与负性。总言之,《精英部队》早已不限于警匪片的范畴了
黑帮文化到低算不算是对“文化”这个词语的侮辱,我还没有能力去界定,但是黑帮所做出的种种罪行是群世界人民所有目共睹的,巴西,这个罪犯比无罪犯还多的地方,让我重新开阔了眼界。最近知道这个地方是因为里约奥运会,在我国看来是无比珍贵的机会,但是巴西人民并不买账,多次的联合抗议,就是不想国家将如此巨额的投资用于举办一场滑稽的体育赛事,这对于我们中国,这个负责任、优雅且确实有钱的国家而言,是非常难以理解的行为。影片中还有一个比较争议的点或者说是角色,就是满口仁义道德的人权保护主义者,这个愚蠢的人类,总是妄图认为世界是美好的,人性是善良的这样荒谬的想法,去凭借口舌之争劝服罪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但结果却是伤害了更多的人,初心不错,但是行为还不和适宜,这就是在不该的年纪做出了不该做的事情的严重后果。
后面简直越看越伤心。安德烈死时我很震惊,他毕竟是第一部的主角。总是有中校回到黑暗的小屋子,开灯,放钥匙的镜头。之前有妻子和未出生的孩子等着他,后来只有他一个人。妻子带着孩子改嫁政见不同的人、中校发现自己被喂养的野兽反咬、徒弟和朋友死掉、对警察的信念崩塌、政客为选举把他革职,这些年岁都只有他自己。有了信念去粉碎体制,可是“体制自己会进化,由很多无辜的人付出巨大代价。”他已经做到让恶人被大规模清洗,左派敬重他,妻子儿子不再误会他是法西斯和杀人狂。对他来说已经是好结局。中校真的令人印象深刻。
第一部警察为私利与毒贩沆瀣一气,第二部警察、政客反毒贩,然而确是为更大的私利。任何主义、任何理念都离不开具体操作(“自卫队”统治下的民主、毒贩的人权体现了脱离群众的白左的伪善,不了解另一个世界而凭自己想当然,何不食肉糜的高等教育);勇敢的女记者缺乏安全意识或者说对自己招来的黑恶势力没有数;耿直的Matias;没本事又懦弱的法西奥面对自己救命恩人被杀也束手无策,但是这样的人在罗卡死后成为新贵,可见时势造人,在那个位置上才有那个气势,未必真的特别厉害……男主最后和孩子的继父成为同盟。
没话说了,这个真实感简直无与伦比令人战栗!整部电影的画质和运镜比第一部好了很多,还是带有那种直指人心的力量。瓦格纳·马拉真是演技炸裂!这家伙穿西装太帅了!给人无比强烈的说服力!女记者泰娜·毛勒和他老婆玛利亚·瑞贝罗都很美!到“体制外”去,做“特立独行的一小撮”!——野心与力度均超越第一部。我的前方是卑鄙的敌人,我的后方是懦弱的同伴,而我自己也不是众望所归的对象…第二部成了彻底的政治片。巴西政客好歹还怕媒体,某些政客估计连神仙都不怕。
上帝之城的政治博弈,源自于经济利益的纠葛,经济的纠葛来自于一小部分人的贪婪与堕落,而贪婪与堕落来自于相信无序与混乱是世界的根本,是对于死亡的恐惧。这部电影展现的是,两批亡命之徒犹如阴阳两极一般彼此厮杀,但是谁都看不透他们的渺小,像是浮萍一样游荡在历史的长河。流血事件会被遗忘,意识形态会被改变,真相会被藏匿。而保留下来的只有永不止息的正邪较量。本质上是一部黑色电影,不论是开始或者结尾,痛苦一直是生命挥之不去的阴影。
续集依旧坚持前作的旁白叙事方式,却极具意大利政治电影的风格。不难发现续集的剧作模式完全相同与前作,但因为角色关系的明确和人物身份的复杂,让本片在戏剧深度与可看性上都提升许多。而本片依旧坚持前作的旁白叙事方式,成为情节的注脚,而非像前作那般过分推动情节叙事,却没有足够充分的论点依据,致使主观情绪淹没了电影所要表现的客观事实。而本片现实收敛许多,并以充分的论据,在最终那场议会控诉的戏份中,完成了角色的完整闭环。
从电影的拍摄上来说和第一部差不多的粗糙,或者说观感不佳。晃动的画面和大吵大闹的对话充斥着电影,当然从这方面来说,电影更加真实的体现了巴西的社会局面。杀人不会引起关注,生命变得微不足道,人如蝼蚁,社会黑暗。不知道谁是敌人,谁是正义,简单的人权观念不适合在这种社会生存。反抗体制异常艰难。还有,豆瓣短评前三好像是生活在这样黑暗的社会中?要不为什么反思自己的生活呢?难道不是应该感慨我们的和平稳定生活得来不易吗?
叙事、剪辑、运镜可以把非满分的情节直接拉到五星印度片的剧情,韩国政治电影的黑暗,再加一点好莱坞的动作、血腥。流畅紧凑不拖泥带水,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切换,倒叙倒是有点不好评价国内能引进这部片不是给你们细思极恐的,而恰恰证明了我们扫黑除恶的正确方针和对国家机器的制度自信。当然,一个能自由反思的社会是值得人敬佩的。这部电影在巴西的成功让我对拉美黑人和巴西电影刮目相看。
不愧是巴西迄今为止票房最高的电影,完成度很高。而且第二部比第一部也拓展了许多,从BOPE与毒贩的对抗以及个人的命运拓宽到对系统和制度的思考。虽然本质上还是一部爽片,但导演借助男主的旁白也进行了一定的思考和诠释。剧情脉络富于变化,复杂却不散乱,武斗枪战和政治斗争都很写实刺激。还有,别再问为什么中国没有这样的电影了,中国的禁毒力度不可能让这样的情节发生。
板块拼图地叙事手法虽然有点机械,但大概也最适合导演的表达。人物,结构,节奏,戏剧张力都无可挑剔,旁白不滥抒情而只是功能性输出,所以也不那么突兀了。整体属于那种开始了就停不下来的有力作品,美中不足的是结尾的高潮部分有点雷声大雨点小,积累的情绪释放的不够剧烈,虽然理解但也有点可惜。配乐是真的赞,完美起到了应有的作用而且将其优秀的表现贯穿始终。
第一部还是意气风发的大学生,这一部就已经是被生活捶打过的千老了。闵煮体制下的政客都是选票的奴隶,所能依靠的只有完善的制度,但是如果有人钻制度的空子……肚财体制依靠的是明君,处理问题改善问题或许更有效率,但是如果没有明君只有庸才……很多问题就像现在的社会运动一样,以一个无解的循环收场。
作为续集,依旧延续首部中的影像风格和贯穿全片的男主旁白解说。影片主题更具政治性格局更加开阔,直戳巴西里约热内卢政坛腐败的根源问题,揭露政客官员警察黑帮勾结而成的系统的运作模式,其中没有公平正义,只有利益诉求。展示媒体的两面性,既是误导民众的工具,又是调查真相的起点。旁白近似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