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译 名 进攻列宁格勒/列宁格勒/列宁格勒袭击◎片 名 Leningrad◎出品年代 2006 年◎上映日期 2009年1月21日 俄罗斯◎国 家 俄罗斯/英国◎类 别 剧情/战争◎语 言 俄语/英语◎字 幕 中文◎IMDB评分 6.7/10 604 votes◎文件格式 BD-RMVB◎视频尺寸 1024 x 576◎文件大小 1CD◎片 长 110 mins◎导 演 Aleksandr Buravsky◎主 演 加布里埃尔·伯恩 Gabriel Byrne ... Phillip Parker 米拉·索维诺 Mira Sorvino ... Kate Davis 亚历山大阿卜杜洛夫 Aleksandr Abdulov ... Chigasov Vladimir Ilyin ... Malinin Mikhail Efremov ... Omelchenko◎简 介 俄罗斯导演亚历山大·布拉弗斯基(Aleksandr Buravsky )代表作。1941年的列宁格勒,俊俏的苏联女警察及其战友们与德军、间谍、奸细、窃贼的战争,美丽的英国女记者、前苏联白军将军之女的乖舛遭遇,饱受饥饿折磨的苏联军民的生存状态,被称为“生命之路”的拉多加湖冰上运输线的开辟……出于爱国心和使命感,两位女主人公最后都选择了留在“死亡之城”……影片涉及苏联政府赋予工人阶级的崇高地位和特殊待遇。视角独特,气氛紧张,情节松散,画面压抑。加布里埃尔·伯恩(Gabriel Byrne)、美裔国际影坛美女米拉·索维诺(Mira Sorvino)、米哈伊尔·叶夫列莫夫(Mikhail Yefremov)、俄罗斯影坛美女奥尔嘉·苏图洛娃(Olga Sutulova)等主演。 史载列宁格勒于1941年9月8日陷入三面受敌困境,“英雄城”军民于1941年11月22日奇迹般地在位于列宁格勒东北部的拉多加湖上开辟了一条冰上运输线,该运输线在1943年1月18日列宁格勒初步解围之前一直是“英雄城”军民赖以取得外界支援的唯一通道。
列宁格勒围城为背景,德国人有策略哦,围城严打补给进入,不刻意杀伤对方人员以等待物资消耗,让我想起长春~虽然开场安排了堑壕战(主要是引出督战的女警),还有贯穿全片的德军轰炸和几个炸楼镜头,但这些都是背景,重点还是双姝戏,并且剧情安排了一组对比:苏联当局搜求身为白军后裔的英国女记者,以及记者在匮乏时期对12岁俄罗斯小象棋手的供养,试图讲点政治之丑和人性之美,但这两条线做的都一般,抓女记者这条线被剪的支离破碎,过程自然谈不上紧张,围城中的困顿生活亦不如《黑暗弥漫》等同类电影的细节充沛,关于糖的故事还有点新意,德国人伪装成糖弹的炸弹,还有售卖糖土混合物的当地人,花了不少力气用糖来点出被围困生活的苦涩。此外几个配角也写的单薄。
劇情一句講曬就系一名出生於俄羅斯的英國記者,因出於對祖國的熱愛,二戰期間被困在列寧格勒的圍城中。這份愛國情懷的確很高尚,但卻令我十分費解,戰爭狀態下這種無私的愛這一論證可成立嗎?150萬俄羅斯人在列寧格勒保衛戰中喪生,這場保衛戰持續了近900天。這部電影展示了人們在暴風雪肆虐和饑餓的時候是多麼的絕望,不過導演都係想通過塑造這些最具人性、最感人的人物,設法保留了一絲希望、信念和人性吧。
一个几乎很难让人相信的故事。一个身娇肉贵的英国女记者因为职业感爆棚去了被德军重重围困的列宁格勒,然后因空袭没赶上飞机离开。被救的女记者留在女警察住所,期间躲过多少炸弹以及克格勃,挨过多少饥饿,最后千辛万苦有机会逃出围城的时候,她选择了回去!为了两个相依为命的小孩。终于饿死。
围城800余天,死亡150万人。人类是如此轻易地泯灭着人性。与此同时,有些人却如此艰难地闪耀着人性,无论她们是为了祖国,为了斯大林,还是为了自己的内心。生命或轻或重,取决于你自己,也决定于天时。ps:可惜,导演想表现得太多以至于失去了对主题和关键人物深入的刻画。
死城里活人的挣扎,说这是俄罗斯爱国教育片的不是看电影不带眼睛就是不带脑子,电影除了结尾没有任何主旋律的宣传,反而揭露了许多苏联时代的陋习,甚至都没过分控诉德军的行为,片中的德军飞行员沃特更是反思了德国的困城。这部电影比西方用来黑毛子的《兵临城下》好看多了。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还在读初中,两位女主跳舞的场景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近十年那个场景一直徘徊在我脑海中。压抑的心情完全可以溶解在浪漫的场景里。而且本片不同于以往的战争片,表现普通民众的视角难能可贵,整体有冬战的沉闷阴暗氛围。是我个人很喜欢的一部片子。
描写了二战列宁格勒围困期间的几个人物的故事。印象最深的是凯特饿极了的时候,到处产生幻觉的情形,这种感觉世人已很少有体验了,看的我倒是心发慌。列宁格勒的人民是伟大的,看来俄罗斯不仅是战斗民族,而且忍耐力也超强,不要轻视他们,拿破仑和希特勒就是例子。
英国籍的白军贵族之女和女警察的“平民视角”,没有太多打打杀杀,却把“死亡之城”列宁格勒渲染的临场感十足,结局非常感人。关于这座城市,永远不会忘记我心中最伟大的苏联元帅朱可夫同志的经典名言:“不是列宁格勒惧怕死亡,而是死亡惧怕列宁格勒!”
看一部电影符不符合口味在前十分钟基本就能看出来,这个苏联的女主角是我比较烦的主角类型之一,妈的打仗拿个枪让老百姓上去送死自己在后面躲着,后面就快进看了,战争场面和老百姓的艰难生活拍的比较写时,剧情一般,主要是两个主角不喜欢
近900天的列宁格勒保卫战,其实就是一场围城,饿死了150万人。一个成年人,一天只有125克的口粮。到了后来,当吃完了城里所有鸟雀,老鼠,宠物之后,还发生人吃人的骇闻。人员伤亡之惨烈,被列入世界历史上最血腥的战役。
近期看过的最好的战争电影,饥饿电影(这么多?️为何没人标“饥饿”?)。非常戳人心。列宁格勒1941年的白雪寂静地来势汹汹,多么令人绝望。彩色气球,有玻璃的窗棱,大声地说笑就像没挨过饿的尤拉,是对凯特最好的慰藉。
俄罗斯近年已很少有这类深度的片子,不是大制作,重心不在战争场面,而是战时受摧残的苦罗大众。不要再说俄罗斯攻入柏林后的种种野史了,即便是真的,别忘了,毛子在德国人手上死了2000多万人,而这可不是野史记载。
战争,哎···战争。在无尽的硝烟和空袭警报中的黑暗呵,哪怕有那么一点点的人性的光芒,这人类世界都不至于毫无希望。为灾难中每个人的每份善意而感动,革命先烈的牺牲鼓舞着我们抛却畏惧,向着太阳的方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