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恐怖  纪录片  爱情  血战  大陆  科幻  美女  入侵脑  阿凡达  坚如磐石 

二十四周电影

 
电影译名: 24周 / 24 Weeks
影片导演: 安娜·左拉·贝哈赫德
豆瓣评分: 7.10
影片地区: 德国
影片类型: 剧情
上映年代: 2016
影片时长: 102
更新时间: 2017-03-04 22:43
浏览次数: 436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二十四周电影演员名单
尤利娅·延奇 , Bjarne Mädel , 约翰娜·加斯特杜尔夫 , Emilia Pieske , 玛丽亚·维多利亚·德拉格斯
二十四周电影简介及网友点评

电影讲述了一个事业有成的卡巴莱女演员Astrid Lorenz (Julia Jentsch饰),在怀第二个宝宝时,检查发现腹中婴儿出生后会患有唐氏综合症和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德国法律规定,这种情况下父母一直到生产前都有权利选择堕胎。鉴于孩子已满24周,有可能已可以离开母腹存活,此时如若堕胎,孩子需要先被打针停止心跳。Astrid和丈夫面临道德和人性的考验,她将如何抉择?

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在吃饭时,在免费电影区域乱找时,在看到好多可选电影却无意中有想看《24 WEEKS》(24周)的意愿。这是德国人拍的社会伦理题材的电影,很真实的感觉。命运真的会给我们一切我们意想不到的,可做决定的只有我们自己,别人不能帮我们去做决定。这电影太真实地告诉我良好的两性关系、亲子关系,先天不健康婴儿出生后要遭受的痛苦,堕胎的流程(药物引流,氰化物注入婴儿心脏),与天主教徒信仰的冲突,以及社会舆论造成的压力等,看得我揪心、紧张、心疼。最后,我很佩服女主能有担当地做下90%的女人都会做的偏向正确的决定,也很感动女主男友最后能理解支持关心陪伴女主完成整个堕胎手术和与女主,以及他们的女儿共度余生。

二十四周剧照

“堕胎”一个在西方比在中国扎眼得多的字眼。妊娠的人为终止在那里是一个富有争议的话题,因为他牵扯到一个伦理问题:父母有权利为孩子决定生死吗?就算它患有严重的先天疾病?那样我们岂不是成了……上帝?看完了聚焦这一问题的《24周》,我们不禁感到:观影获得的东西没比阅读剧情简介知道的多多少。这不是什么令人惊讶的结果。尽管,它在话题上极尽挑衅刺激之能事,最终的结果却像是在错误的树下犬吠不休。很显然,在主题上挑战观众,这是本片的出发点和主要目标,整个故事是因为围着这一题材被剪裁拼凑而成的。这从创作角度从来也不是一等的方法,更何况电影中展现出的那对核心冲突并不是这一问题最重要的那个。

二十四周剧照

“如果你是我你会怎么做?”洛伦茨问。可是这个命题是假的,助产士回答。没有人能够代替你的选择,你必须自己做出决定。洛伦茨说,我希望能有不同的决定。什么才是彻底的正确?是为免于痛苦而剥夺生的权力,还是预见将至的苦难而依然赋予承受这一切苦难的权利?哪怕全世界都站上道德的制高点将倾向引流至必然,作为母亲她依然被不为所动的力量庇佑。每一个钢琴的单音都重重敲在心坎上。最痛苦的尖叫呐喊都被消音,只有余烬,埋在肩颈里的微弱啜泣。洛伦茨把注定刚来到这世上就死去的男孩的头圈在怀里。24周,漫长得已然将余生尽然充盈。

二十四周剧照

即使是最发达的欧美,宗教的心理积淀已让能对人的道德抉择产生无法避免的影响,不论是理性上的优先保护既有家庭现状的合理性,还是传统对生命的神圣信仰,关键看具备社会普遍认可并具有实际约束力的法律是如何判定的,只要法律的民主神圣性能得到保证,依着它行使权力与义务就是相对最正确理性的选择,从片中可以看到欧美法律对合理的堕胎权有详细的细节指导与步骤选择权,可见在立法上是有长期的深思熟虑,并不断改良的成熟性的,这也是一家人尤其是女方能够在传统道德焦虑下,依然可以有充分理由安心走出阴影的合理基础。

二十四周剧照

影片用平淡的口吻讲述了一个悲伤的故事。父母该不该决定孩子的生死?怀了唐综宝宝的女主,面对身心的双重痛苦,周围人的不理解,还有不能放弃的事业,该做出什么样的决定——生还是不生?女主男友很迷,偏执地想要女主生孩子。这种情况下,男人支持女方的决定或者离开都是比强行逼生更可以理解的操作。其实我并不是很理解女主的纠结,毕竟中西方的生育观和信仰不同,搁中国早打掉了。如果注定一个孩子生下来就不幸,为什么还有让他来到世界上受罪呢?电影频道在两会前播生育片,也有顺应全民讨论生育话题的意味。

二十四周剧照

孩子就是中产家庭的天,一切鸡飞狗跳的源头。钱不是问题,后续治疗有专家团队,夫妻关系维持也有婚姻咨询,有爱你支持的家人朋友,但一切的一切回到原点还是要女人,这个光鲜的站在舞台上给大家讲笑话的女人承受,一辈子来承受;一个人站在舞台上面对下面的观众,一个人徘徊在医院走廊,一个人躲到阳台上终于点起那支一直放在嘴边的烟,一个人经历诱导流产抱着孩子说再见。说真的,中国一定也有万千家庭经历过这一切,但和人性化的他们比起来,我们真是命贱。拍的好演的也好,但我就像仇富一样硬减一颗星

二十四周剧照

特喜欢女主对准镜头的几个眼神。斜视更容易显得有力量,那里面透着一股狠劲,我瞬间看出她不是那种会被男人牵着鼻子走的女性。他确实爱她,他安慰她,他照顾她,但他真的能明白她的感受,她选择的理由吗?他只会赶走她的精神支柱(母亲),给她施加压力,擅自做决定,因为失去了掌控权情绪失控使用暴力。他不明白。失去孩子的前晚,她在想,求婚时心有灵犀的他,怎么这次就无法达成一致?我敬佩女主的选择,我不想评判她的选择是否正确,但我敬佩她能跟随自己的心意,挣脱了名为爱的束缚。

大众观众往往从亲情与母子的「死别」角度去做煽情评价(事实上电影的结局也是朝情感上靠拢),但是在过程中主角通过一系列艰难选择最终独立作出放弃生命的决定带有强烈的女性主义意识——电影一方面表现丈夫与其感情融洽但是在孩子的取舍问题上发生最主要矛盾并非孩子本身,而是在乎妻子没有通过自己的允许,这其实是一种根深蒂固的男性权力意识,最后主角选择将自己的抉择公之于众肯定也会召来社会的种种抨击与压力,这是这部以温情为主题的电影最后留给观众的开放性社会思考。

当6个月大的胎儿被查出先天性缺陷,是留下还是合法堕胎对每个母亲都是极为艰难的抉择,尚在腹中的胎儿没有选择权是否来到这个世上,母亲怕他诞生后天生的残疾会令整个家庭拖入沉重的负担,拿掉看似是最好也最合理的选项,但只有为人母才知道这有多么令人痛心,虽然最后孩子被手术拿掉了,但我相信所有的观众都和母亲的痛心一样在滴血!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本片是比绝大多数表现战争残酷更加残酷的影片,很多伦理问题远非道德或法律所能解决!

这个电影真的看得太压抑了。男主女主的选择都没有错,男主确实也说的对我们没有权利去决定一个生命的生存还是死亡。但是你换一个角度想,让这个孩子出生了,抛去家庭的经济压力,和各种亲戚的责任,那这个孩子呢?他会怎样?从小就要做各种各样的手术,很多正常人能做的事情他都做不了,万一还要遭到歧视那就更惨了吧。这样他会开心吗?所以,我还是支持他们最后做的决定。

我觉得德国医院还挺好的,尊重你的一切决定,提供告别环节,留下照片和脚印但把处理信封的权利交还与你。「堕胎」真的是国人很难relate的困境,尤其是堕确定有疾,将活在痛苦之中的孩子。这跟成为上帝没有关系,只是人与人的将心比心。电影拍摄不错,尤其是女主直视镜头的三个画面,和对医院细节的徐徐剖写。

这是一场女人的劫难,没有谁的痛苦能超越挺着肚子做好准备要孕育一个生命却眼睁睁看着他或她降临又被夺走呼吸的女人。短促的结局有所撼动,将孩子紧贴胸口的那场戏非常揪心,可惜前面一大半都太过冗长絮叨,显得有些乏味。充分表现女性及母亲的伟大,这种举步维艰的痛苦终究不是每个人都能体会到的吧。

三星半。一个悲伤的故事,导演用大量手持摄影和碎片化剪辑还原日常生活,女主的职业角色又为这个故事蒙上了一层更戏剧化的色彩,而片中作为母亲和父亲的二人在对待“堕胎”这件事上的不同态度以及相互间的争执与妥协也是很大的一个看点,无论是把它看作一部伦理片抑或是一部教育片,相信都会有所收获。

更多>同类高分电影推荐
听见寂静 窈窕马戏 安塞姆·基弗:流年之声 红男爵 裸露在狼群 斯大林格勒 云图 原罪
0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