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导演: Emmanuel Laurent
主演: 阿努克·艾梅 / 让-皮埃尔·奥蒙特 / 夏尔·阿兹纳夫 / 让-保罗·贝尔蒙多 / 杰奎琳·比塞特 / 更多...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语言: 法语
上映日期: 2010
片长: 91分钟
又名: 高达与杜鲁福说从头 / 戈达尔与特吕弗 / 新浪潮 / Two in the Wave
IMDb链接: tt1528224
新浪潮双杰 Deux de la Vague (2010).
一对儿举世知名的怨侣!开篇居然是特吕弗去世了,再也没有人保护你了!台词够基。这是什么相识于高中,中年分道扬镳,其实死亡也无法分离他们的男男绝世爱情。一个天主教家庭不待见的私生子,一个医生家庭备受宠爱的小少爷,因为坐同一排看电影热爱电影,有过一段相互扶持的人生!你看第一张合影,特吕弗接近镜头傻白甜一样,戈达尔在背景满脸不高兴,多般配。你拍完四百击,非常理直气壮觉得你得帮助我;你给我写的精疲力竭的剧本,我改了,希望你不要生气!有共同的偶像,会一起为电影资料馆馆长振臂高呼,但两个人处理外部事物的态度,终究不同,也为分道扬镳埋下了伏笔!我不明白的是为啥日以继夜彻底引爆了戈达尔的情绪,让两人彻底决裂?为啥要抢夺利奥德,他已经情绪受影响到睡不着觉,精神状态不好了,有点儿像夫妻离婚抢夺儿子的戏码,太抓马了
面对采访会像个小学生般局促不安摩擦小手的老流氓和看似小心翼翼实则轻松随意收敛傲慢的公子哥的故事。二者都要搞革命:前者是渐进派,最后反而变成了原先批判的对象;后者是激进派,一辈子闹革命,最后要把自己也革掉,反而成了时代的至尊......该纪录片不可不谓旁征博引,引用大量影像与采访材料来说明二人的经历、关系,进而阐述整个新浪潮;然而实际的挖掘却仅仅停留在事件的表象上,仿佛缺乏史论的历史教材,粗看丰富实则乏味;唯一闪烁的点在于对让-皮埃尔·利奥德的互文利用:特吕弗与戈达尔啊,一场传奇的悲剧
特吕弗过世之后戈达尔应该很寂寞吧。年轻的时候他们彼此为伴后来背道而驰,来往的书信佐证这一切。我感觉像他们这样聪明的人很容易想明白这些事情,无非就是价值观和各自立场的不同,但你从戈观特电影后写信称其为骗子,特还回赠他20篇的信纸可以窥见,这二人从未淡出对方视野,这种反面的情感冲突反而是双方潜意识里面刻意制造的联系。既然立场不同我们本可以老死不相往来,但我就是要趟浑你这池水。
他们相识,他们fréquentent同一场电影,坐同一排座位,读同样的专栏,喜欢同样的电影,从影迷变成好友……donc bien sûr on ne jamais arrive à la gare. Tu est un menteur. 到最后特吕弗的长信写道Tu se conduires comme un merde. 一出感情(雾)大戏,利用现有资源本可以拍得更好的
希区柯克霍斯克派推崇名单:雷诺阿,欧弗斯,冈斯,罗西里尼,弗里茨·朗,尼古拉斯雷,奥威尔,伯格曼。60年代陷入世界电影市场结构性危机,相互扶持拍了:夏日之恋,偷吻,蔑视,狂人皮耶罗。李维特《女教师》被禁。对刚文化部。示威停办坎城影展,关系分裂,批判特吕弗成为塞纳河畔的好莱坞大亨。新浪潮之子李奥夹在二人中,见证新浪潮一代目的完结。
2010年的片子来说,确实毫无新意,完全没有挖出新的点子,选取的视野呈现也很频频,这样一种方式就像是将众所周知的历史事件过了一遍,影像呈现选取上甚至还有点跳跃,导致内容主题到了后来根本不集中,想表达的意思又略重复。而导演自己出镜,只是为了扮演历史的旁观者角色的话,感觉意义也不大,反而显得整个作品学生作品意味更重。
他们都超越了电影,一个注定是革命者,一个注定是艺术家;珍贵的采访资料&片尾雷奥的试镜片段太有意思了;-“您对这部电影([精疲力尽])有什么看法?”-“他有点把观众当傻瓜,从头到尾都不正经”;试图中止戛纳的暴怒戈达尔:“我叫你们支援学生和工人,你们还在讲推轨镜头和特写!你们这群蠢货!”
复习的时候顺便看,其实还是很感动的;作为纪录片,它还是清晰、有意识地勾勒除了一条以这两人为主到分裂的线路,其实是唏嘘的,就像他的海报一样,两人分道扬镳,但是留下的那些值得我们反复品味:我是像戈达尔呢?还是特吕弗?或许这就是艺术从业者需要选择的立场。Matisse呢还是阿波利奈尔?
评论区一群批评这部纪录片的,心疼,我觉得还挺好的,就当梳理一遍,看了两位大师共二三十部电影,但对他们的许多情况并不清楚,而且68年的事件第一次了解,我国什么时候会有这样的电影革命呢,大概观众才更是问题吧,正是两人决裂的起点,特吕弗,戈达尔,利奥,真是让人唏嘘,岁月已去。
坦率地讲,从60年代至今,从未有人像戈达尔那样一直认真地去写作“电影论文”,认真探讨电影的意识形态、语法的变体以及消解各章节的符号,他倔强、傲慢、不妥协;特吕弗的电影相对温暖、和睦,电影是不是一列夜间列车不重要,他们曾经在一个动荡的迷影日子里创造了属于两个人的神话。
特吕弗出身低层事事谦虚躬身说起感兴趣的话题手里摆弄着纸盒说不尽的有趣/戈达尔家境宽裕后来接触电影放浪形骸五月风暴激进发言领袖大有掌控一切的骄傲之才/新浪潮两股巨流合合分分特吕弗用二十页长信和戈达尔理性控诉这样看来电影成就各有高下但为人做道特吕弗始终成熟戈达尔许早/
可爱到时不时傻笑听到一直崇拜的导演声音真开心很是温柔的体验像是见到给我带来启蒙的老朋友虐也是真的虐看之前b站上一个最佳损友的剪辑循环几遍险些流泪哈哈哈是的戈达尔就是不正经而且很矛盾很不正常他们分道扬镳只能说不是一类人我会像特吕弗那样安东真的是新浪潮的孩子
八卦料看,新浪潮散伙人,旧知己在最后变不成老友,严重似情侣讲分手,甚至还有个新浪潮遗留的子嗣。纠其根源是对电影本质理解的相悖,但写信对骂写的又都如在刀锋之上犀利精准,这种了解就是爱过吧。最后的最后,真的很怀念戈达尔和特吕弗一起携手走过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