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恐怖  纪录片  爱情  血战  大陆  科幻  美女  入侵脑  阿凡达  坚如磐石 

橄榄球星之死电影

 
电影译名: 蒂尔曼的故事 / 提尔曼的故事 / I'm Pat ___Tillman
影片导演: Amir Bar-Lev
豆瓣评分: 7.90
影片地区: 美国
影片类型: 纪录片
上映年代: 2010
影片时长: 94
更新时间: 2011-10-10 02:00
浏览次数: 188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橄榄球星之死电影演员名单
Pat Tillman , Richard Tillman
橄榄球星之死电影简介及网友点评
美国著名职业橄榄球球星帕特·提尔曼(Pat Tillman)“9·11”后抛下百万美元酬劳改去当兵,04年4月,美军称其在阿富汗“一次追捕本·拉登的行动中英勇阵亡”,但事后查明他是被“自己人”误杀。

《橄榄球星之死电影网友评论》

2011-09-03 评分:8.0 影片给我勾画了一个勇于面对自我,不惧说出自己想法的“另类”份子Pat Tillman,他强大的人格力量让政府、军队、媒体赤裸裸的利己行为龌龊得令人作呕。而影片给我更大的触动则来自Pat的母亲Dannie,正是这位伟大的母亲才让人们在政府编织的虚幻故事中挖掘出了Pat伟大无私的灵魂。当她说出“I don't think there's much else that can be done”时,另一些人颜面扫地。

原谅我对这个片的最深印象就是那个在精神上完满的家庭,也许pat的父母是离异了,也许他青梅竹马的妻子最后会改嫁,也许他的兄弟会因为他的死抑郁一辈子,也许他的母亲内心深处还是无法move on,但这都不妨碍这个美国家庭的完满,他们是有纪律有良知的,他们是团结的。

因为Tillman是明星,所以他低调入伍,还是免不了被政府盯上了。而他的死成为了最好的塑造英雄形象的机会。违反了他个人和他家人的意愿,他的死被政客们利用,变成了爱国宣传,推销战争的机会了。纪录片感人之处在于Tillman的人格魅力,以及家人亲人之间的情感。

原谅我对这个片的最深印象就是那个在精神上完满的家庭,也许pat的父母是离异了,也许他青梅竹马的妻子最后会改嫁,也许他的兄弟会因为他的死抑郁一辈子,也许他的母亲内心深处还是无法moveon,但这都不妨碍这个美国家庭的完满,他们是有纪律有良知的,他们是团结的。

之前看惯了迈克摩尔的纪录片以为会是同一种调调,美国法制进程就是靠着Pat Tillman这样的事迹来一点点推动的。不否认每个国家都会有混蛋的政客,但允许发出独立理性的声音这一点永远值得尊敬。不像之前看的《西孟菲斯》,本片算是有理有据结构紧凑

之前看惯了迈克摩尔的纪录片以为会是同一种调调,美国法制进程就是靠着PatTillman这样的事迹来一点点推动的。不否认每个国家都会有混蛋的政客,但允许发出独立理性的声音这一点永远值得尊敬。不像之前看的《西孟菲斯》,本片算是有理有据结构紧凑

【Aterribletragedywastransformedintoaninspirationalmessagethatservedinstead,tosupportthenation''sforeign-policywars.】

当他的律师给国防部写一封信说"Go fuck yourself", 国防部就开始认真工作起来了. 新闻发言人把责任推给一个小军官的时候, 在场记者马上提出质疑, 最后只有拉姆斯菲尔德出来接受质问...

当他的律师给国防部写一封信说"Gofuckyourself",国防部就开始认真工作起来了.新闻发言人把责任推给一个小军官的时候,在场记者马上提出质疑,最后只有拉姆斯菲尔德出来接受质问...

Where did the filmmakers find such a marvelous narrator who almost did half of editing job?

当一个普通人能对着镜头毫无顾虑地咒骂“fucking government”的时候,说明这个“fucking government”总还有点可取之处。

当一个普通人能对着镜头毫无顾虑地咒骂“fuckinggovernment”的时候,说明这个“fuckinggovernment”总还有点可取之处。

问题是没有什么证据,只有推断。一张memo并不能在听证会的询问上发挥很大的效用。而且问题问的都很温和又不中要害,不想得罪任何人的节奏。

更多>同类高分电影推荐
致命邮件:2001美国炭疽攻击事件 法网惊魂 幸福终点站 卡萨诺瓦 冒牌家庭 飞越温柔窝 小人物 罗马帝国第三季
0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