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主演:刘佩琦 / 曹云金 / 罗昱焜 / 李子雄
导演:高峰
语言:汉语普通话 / 法语
地区: 中国大陆
编剧:邢原平 / 陈文贵
类型:动作 / 历史 / 战争
上映时间:2017-08-04(中国大陆)
别名:The War of Loong
用户标签:战争,历史,中国,国产,动作,真实事件改编,2017,老戏骨
片长:112分钟
imdb编号:tt7345928
1885年,法军进攻越南凉山,驻守清军不战而退,清朝政府的统治地位遭到威胁,慈禧召集众臣商讨派谁挂帅,最终启用了年近七旬的退隐老将冯子材(刘佩琦 饰),但当时广西军民已被法军的残忍手段吓破胆,有严重畏战情绪。为了激励军民,冯子材出奇兵成功伏击攻克龙临镇的北非雇佣军,生擒黑人上尉克拉克,并当众与其决斗,刀斩悍敌,振奋军心。
冯子材亲自勘察地形,修建关前隘,率领人马伏击尼格里的炮弹运输船,不料落入尼格里的陷阱,损失惨重。依南也遭法军生擒,所幸法军驻地的越南女子阮月偷偷放走了她,还给她指引了去找黑旗军将领刘永福的道路。被激怒的尼格里,不等炮弹和援军到来,就对关前隘发动了全面攻击,冯子材持刀率先杀敌,全军振奋,猛烈出击,与法军进行一场惨烈的白刃格斗……
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频道传媒大奖 最受传媒关注男主角刘佩琦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频道传媒大奖 组委会特别奖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提名)
晚清名将冯子材 七旬仍击溃法军的故事。农业国和工业国的战争,惨烈可想而知。《龙之战》的名字 显然比字面意思更有寓意,既指冯子材从龙临镇一役开始反击,也指泛指了龙的传人的精神。前半段拍得很好。尤其是冯子材在龙林镇生擒北非雇佣军之后 当众与他单挑对峙,冯子材并非好斗逞勇之人,他在想的是 就算不能完胜蛮夷 哪怕只是伤夷七分,那么民众就不会再觉得洋人并非神魁、我大清子民亦可抵御。年近七旬的冯子材负伤 但依旧克敌制胜,想起了昨晚看的《八佰》里何香凝的那句:「若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最后,反转击退法军未免也太玄学,居然是引爆了壮民的数千坦藏酒之后引发了龙形山火…… 不难看出,其实是想要强行点题龙之战,但这个骚操作实在太减分了。最后一幕,中国版图从海棠叶变为雄鸡,真的看得让人唏嘘。
好好的题材,非要叫什么龙之战。叫镇南关大捷多好!看到豆瓣给的分不低,我倒也不惊诧。镇南关大捷这个题材好,晚清唯一一场对外战争没有落败的战役。可歌可泣。拍的也就是主旋律的该有的尬样子吧。缺点也没法细说,看到论坛里对一些吐槽的有理有据的文章骂的不亦乐乎的样子,一副真理在握的样子,就觉得可气。人家就说下自己看法,就一顿扣帽子。至于嘛。这电影除了题材不错,有那点好?服化道哪点还原了?还真实的战争场面?先还原下当时的步枪再说。刘佩琦是好演员,但这本子是太脸谱了。一个70岁主帅非要单挑俘虏,还差点被干了。说了为了提振军心。我看就是胡扯。结尾那个火龙,酒窖烧成了贫铀弹效果。说是比喻吧,也太刻意了点。当然哪里都有无脑的主旋律爽片。大家爽爽就好。为这事较真没意思。
2019.01.01CCTV6晚上~去年好像也在本台看过一点,这次除了开头一点没赶上,其余部分是完整看过了~虽然是主旋律作品,但制作精良、情节曲折,战争与亲情、爱情、人性,宏大场面和抒情情景俱佳,几位主要男女人物都令人印象深刻,台词也写得很好,编剧语言功底不错。中学时就在历史课本上知道了1885年中法战争冯子材镇南关大捷和刘永福黑旗军,这次通过本片有了直观的了解。虽然其中观点不能完全同意,更不喜欢后半部残酷血腥的战争场景,但不能不说这还是一部用心拍摄的不错影片,国产主旋律能做到如此也真是良心之作了,拍得悲壮感人,感觉至少比韩国那部《鸣梁》拍得更好。
挺好的一个历史军事题材,就不能好好拍拍么……电影频道北京市委宣传部联合出品,就不能多拉一些投资把影片制作的再精细一些么!痛心疾首!抛开历史这个方面不说,除了刘佩琦演技担当之外,整部影片全是槽点,50多岁的副将一开口30岁的声音,曹云金一起范就想说相声,伏击之前酒窖啪啪啪是什么鬼,还有后面烧山的特效,就不能正常点么,火龙火虎是什么玩应。还有台词,什么叫法夷又黑又大?阮月穿了一身日军常服?白瞎这么好的一个题材了,瞎搞!
《龙之战》展示的镇南关战役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场举足轻重的战事。1885年,法国部队进攻越南凉山,驻守在那里的清军不战而退,清帝国的统治地位遭到威胁。万般无奈之下,清政府决定起用年近七旬的退隐老将冯子材重新披甲、掌印挂帅。当时法军入侵导致广西军民怨声载道,畏战情绪严重,民众对于退隐老将冯子材的能力也有所怀疑。冯子材以实力回应民众质疑,出奇制胜的成功伏击龙临镇的北非雇佣军,振奋了军心。
我觉得这电影还是很不错的,人物刻画还是挺到位。看到有位评价说什么这段历史耻辱,那合着人家美军在摩加迪沙打了败仗,死了19个士兵,就不是耻辱了?那为啥黑鹰坠落还那么好看?历史就是历史,你回避就不耻辱了?更何况,不管事后签的中法天津条约结果如何,这场仗打赢了就是打赢了!不要当崇洋媚外的二鬼子!
根据清末镇南关大捷改编,一场虽胜尤败的战役。老将冯子材68岁赤膊前线督阵,古来少有,仗打赢了,但是仍然丢失了越南宗主国的身份,可也免了战败的赔款,还导致了法国内阁的倒台,百余年来少有的军事胜利。刘佩奇老戏骨值得信赖,曹云金的表演也可圈可点,整部电影制作精良没有偷工减料,可打7分。
这部民族英雄影片可谓是良心之作,影片用真实客观的视角向我们展现了镇南关大捷这次清末唯一一次胜利的战役,冷兵器与火器的比拼很有历史视角。在刘佩琦老师的演绎之下,冯子材这位民族英雄不再只是一个历史符号,而是成为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鲜活个体。中国人需要民族英雄,需要有血性的电影作品。
改编自晚清时期著名的“镇南关大捷”,影片在这场中法之战里,并没有着重刻画冯子材的巧计多谋,而是塑造了有血有肉重情重义的一面,老戏骨刘佩琦的演绎入木三分。本片在大场面战争和细节上算是用了心,但叙述过于冗长,情节推进缓慢,曹云金的床戏和结尾的火龙特效更是画蛇添足。
诸如此类电影,真的在市场很不吃香。但是我们的中国电影市场恰恰缺少这种类型的电影,同样的这类电影的素材也绝对是中国的宝库。中华五千年,够我们拍一辈子了。男儿当佩刀,冲杀敌阵,舍我其谁?男儿当护国,马革裹尸,不畏生死!我有一志:执三尺长剑,立不世之功!
现在看起来剧情处理得太简单了。比如把坏人描述得很坏,像法国军队指挥,李鸿章,还有两个贪官等,冯相贤的另一条感情线也没有后续的交代,阮月的死也是太不值得等等,战争的胜利最后居然主要是因为天降火龙……只有冯子材的刻画让人很感动。历史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有人物,有场面,生动地展示了冯子材带领民军抗击法国殖民军、收复镇南关的悲壮历史。导演高峰在有限的资金下拍得成熟、精当。虽然打出香港成龙做顾问来拉动票房并未成功,但影片显示的大陆电影人,继承《甲午风云》以来的严肃、激情的现实主义气派,值得夸赞!
冯子材是个聪明人,知道朝廷来的那人贪生怕死又要功名,打胜算他的,输了算自己的。而且知道如果前方守不住那人一定会退缩,所以给亲信说要点燃酒窖。杀贪官一事也是干净利落,如果清朝多些这样的官员那一定不会这么快灭亡了杀死儿子比较可惜,不如战死沙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