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恐怖  纪录片  爱情  血战  大陆  科幻  美女  入侵脑  阿凡达  坚如磐石 

团圆电影电影

 
电影译名: Apart Together
影片导演: 王全安
豆瓣评分: 7.90
影片地区: 大陆
影片类型: 剧情,家庭
上映年代: 2013
影片时长: 97
更新时间: 2015-06-12 23:21
浏览次数: 318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团圆电影电影演员名单
卢燕 , 凌峰 , 徐才根 , 马晓晴 , 莫小棋
团圆电影电影简介及网友点评

和《无人区》一样 结尾零分但删掉结尾满分 这部作品拍的相当朴实 但一大段一大段的长镜头应该对演员的要求很高吧 三位主演都是顶级水平 而导演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为了离婚办结婚那段 这个设定非常有意思 再经由演员诠释和很多细节锦上添花 可以成为近期看过最精彩的一个电影桥段 这部电影拍的不算激烈 在情节上一直在保持克制 给观众的感觉也就是我爱说的变扭的感觉 这种感觉我觉得老人应该常会感受到吧 故事里的老人说人生到了现在应该为自己活我还挺有感触的 活到了那时候要想为自己活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可能有人想当初两个老人可以一直等着对方 但我觉得最后不管是谁可能都会选择为了自己 “背叛”那个可能已经不存在的对方(话说我觉得这方面比《魂断蓝桥》更给我感触 可能还是因为中国故事背景的原因吧)总之很惊喜 非常推荐

团圆电影剧照

《团圆》的说技法是“简陋”的,固定摄影机全景拍摄正面横切段落镜头混搭横摇以及细微的摄影机运动,造就了这部电影“剧院最佳观众席视角”和人物传统相片构图的整体面貌,调度也是极为稀缺,中段家庭会议有两次的再造景别,通过进出人物缩小了画框,虽然第一次是通过摄影机镜头来实现的,但第二次却转换为了跳切,在增加观影者注意力的情况下,却用增加戏剧冲击力的消减了那时的“寂静时刻”。全片唯一一处出彩的调度,来自于室外吃饭下雨的段落,当所有人鱼贯而入门中之时,刘燕生却颇为落寞的站在了门外屋檐下,此刻,分别的苦楚与辛酸跃然纸上。近代史自我的丰富,带给了植根于所有动荡时代背景之上电影丰富的解读意味,但在这一个纠缠的三角故事中,人物对位清晰可见,但表意却因为文本走向而无具体的连贯阐述,只能囿于国共和谈之类的政治调侃。

团圆电影剧照

三星半吧。优缺点都明显,仍推荐一看。1、老陆最出彩。跟剧本设置有关,也跟演员本身水平有关。2、卢燕奶奶的身体语言与情绪确实是更靠着台湾老兵的,这种表现还是很棒的。(虽然第一时间我是没get到这有点不管不顾的感情。怎么就问出口了?怎么就答应了?)不过卢奶奶跟家里子女也有疏离感。就,确实有这样的人,但电影里表现成这样,应该还是没把握住。(其他有几个人的亲情感一直很别扭。外孙女那条线也非常残。 )3、剧里的家常吃饭镜头不少,但菜真的完全不行。令人无限想念李安。4、大女儿这位演员真是太眼熟了,《顽主》呀《过年》呀《编辑部的故事》呀,基本补九十年代故事就不能跳过去的辅助人物。5、突然落雨的那场特别好,几乎明着点题。/另外回忆同一天的天气却不同,也极好。/码头再分别太刻意营造了。

团圆电影剧照

还是挺能感受戏中人的情感,应该说不管是玉娥。刘燕生还是老陆都不是坏人,玉娥和刘燕生是相爱的,但却被时代的洪流无情的冲散,生离了几十年,我想刘燕生之前并非不想到大陆来找玉娥,但是到了台湾他已另有家庭,不得不顾忌,后来妻子去世,又觉得自己命不久矣,才思虑再三决定带玉娥到台湾养老。而老陆呢?在大陆当时的政治环境下,老陆几乎是冒着舍命的风险娶了玉娥,照顾他们母子,而后两人又生了两个女儿,就像玉娥自己说的,这两个于她,一个是有情,一个是有恩。而最终情已旧,恩难舍,两岸几十年的隔阂虽无形,但却是结结实实的隔在玉娥和刘燕生两人之间了,在时代的大洪流之下个人的命运显得不值得一提。

团圆电影剧照

电影拍摄时间竟然没我想象中久远,可能是电影呈现的时代背景让我一度以为是2000左右的电影,怀念那个房价还没完全飘起来的时代。在一起生活了大半辈子的陆老先生和老伴去办理离婚,最后却领了一本结婚证回来,这种遭遇对他来说还不是发生的最荒唐的事情,最荒唐的是老伴要跟别人走了。难怪酒桌上陆老先生会开始放飞自我了。所有的感情和没说出的话,都在最后的几顿饭间,几杯酒中,几首歌里。电影并没有给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或许生活本就没那么多团圆完美。真正连在一起的心,并不会被时间和地理阻隔开。

团圆电影剧照

几乎从头哭到尾,太贴近生活了。几十年的思念委屈痛苦煎熬全融在了买菜做饭喝酒走走逛逛的日常里,只做了一年的恩爱夫妻相隔两岸,终究无法团圆。糯糯的上海话听得我好舒服,还有街坊弄堂老房子让我想起小时候…老人家唱的几首歌都让人动容,尤其那首“回呀回呀回呀回呀”。好不容易回来相聚,又得分离,玉娥说了三遍“这趟分别不知道啥辰光再看见侬”…唉,去年今日还和老刘在新房叙旧看江,今年只剩一只空碗,老陆也中风坐上了轮椅,子女们嫌远不来新房里吃饭…珍惜团圆的日子吧。

3.5算是一部政治正确片,剧本的戏剧冲突,大纲结构,甚至于意象展示、拍摄手法都简单易懂,可以说很多地方是刻意的,像一场被安排好的舞台剧国共战争,两岸分离,一个女人和两个男人的纠结,与小城之春和图雅的婚事相比,像是要做成一次完美的和解,但是却没有做到能让人品出那个味道来,有一部分戏莫名其妙(有可能是我道行不够?)。能理解为什么有人觉得这个片子获柏林奖是意外了演员的表演很好,码头离别催泪要是排电影院国庆档说不定会很受大众欢迎(?)

太想看电影了,又不想看新现实主义或者太闹的,于是虽然我的版本是只有九十分钟的中央六台版本(似乎原版是九十七分钟但也许是豆瓣错了),反正看了这个。没看过王全安的其他任何作品,但是这个片我觉得挺好看的,有很多人质疑很多剧情啊什么的,我个人其实感觉全片都非常流畅非常自然,除了好看其实也没什么特别要评论的,因为这个片子好就好在不需要置喙。还会去看导演的其他作品,也就可以看看自己这次到底是不是存在溢美之词。

【值得三刷】突然让我意识到自己家庭和理解自己家人的一部电影。完完全全的一部东方电影。充满了内敛的力量和深厚的爆发穿透力。从只言片语的用词变化到每一桌饭中藏着的人物内心大戏变化,让我作为一个在这种细腻隐忍的表达氛围中长大的孩子颇有感触。 整部电影在暗中蓄力,在时候隐忍的爆发,又在高潮处戛然而止,留下一桌空碗筷。 突然想起一句话,中国人和吃是分不开的。 本片总是围绕着吃摆大戏,想来也是妙啊

生活中的故事永远更精彩更真实。推荐一下上海台纪录片《重逢的日子》,影片根据它改编的。同情故事里的所有人。看见曾经的婚约,回首自己几十年的苟且的日子,任何人都会向往新生活。社会家庭的阻力和压力能算的了什么。后来的丈夫也仗义,知道放手让自己活的更有尊严。卢燕是上海人,可惜她长的并不是典型性上海女人的样子,而且也没有展现出上海里弄里那种底层人生活特质。

轻描淡写却鞭辟入里的剧本,比李安更添了政治社会议题的深刻与充满伤痛的反思。卢燕的表演令人动容。这是中国最好的当代电影应该有的形态,它直面而不煽情,它洞察个体的感受,而不是大而空洞,避重就轻,可惜的是,如今却再也见不到了。影片对于上海与上海人风貌的呈现与方言的运用,也堪称城市电影的典范。

中法德电影节看的,十分揪心。一方面是因为演员们出色的表演,另一方面是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只会在中国出现的伦理问题,如果出现在我们自己身上,又应该如何抉择?进退两难,最后都是心伤。美中不足的是人物的性格和一些反应过于突兀,这也给了很多攻击这片子的人以口实。但这仍然是最好的王全安的片子

剧情没有出人意料之处。几个子女和三个老人之间的血缘关系不同,他们不同的立场和由此引发的冲突,多加笔墨和雕琢,可以使剧情更加丰满和立体。更理想的情况下,导演和编剧应该可以在不喧宾夺主的前提下做到这一点。可惜全剧基本就只有三个半角色,半个是外孙女,其余就全靠三个老演员撑起整部戏。

更多>同类高分电影推荐
妈妈和七天的时间 彷徨之刃 留法岁月 玩的是古 往事如歌 我所经历的罗布荒原 胡同 草木人间
0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