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恐怖  纪录片  爱情  血战  大陆  科幻  美女  入侵脑  阿凡达  坚如磐石 

哈洛与慕德电影

 
电影译名: 哈洛与茂德 / 哈奥德与茂迪 / 哈罗德与莫德
影片导演: 哈尔·阿什贝
豆瓣评分: 8.20
影片地区: 美国
影片类型: 剧情,喜剧
上映年代: 1971
影片时长: 91
更新时间: 2015-06-10 23:23
浏览次数: 311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哈洛与慕德电影演员名单
鲁思·戈登 , 巴德·库特 , 维维安·皮克尔斯 , 艾伦·戈尔 , 查尔斯·泰纳
哈洛与慕德电影简介及网友点评

20岁的上流社会男孩哈洛(Bud Cort 巴德•库特 饰)对死亡异常迷恋,喜欢伪装自杀吓唬母亲,热衷参加葬礼,甚至购买了一辆灵车。母亲习以为常,却也不堪忍受,因此催促哈洛早日成家,成熟起来。在他人的葬礼上,哈洛认识了79岁的穆德(Ruth Gordon 露丝•高登 饰),一个wWwloldytt.com与他有着相同爱好的老妇人,从此走入慕德奇妙多彩的世界。
开朗搞怪的慕德使阴郁的哈洛逐渐开朗,并最终向她展开心扉。哈洛的死亡游戏接连吓跑多个应征女孩,忍无可忍的母亲决定让他参军,他和慕德却设计摆脱了兵役困扰。两个忘年交的朋友越走越近……

8.5/10 H&M用一种近乎怪诞的黑色幽默以及一种近于任性的业余精神(willful amateurism)展现了独属于60年代的对自由精神的向往与充满乐观精神的希望——恰如片中一首配乐唱道的——"if you want to sing out, sing out; if you want to be free, be free..."。影片探讨了一个最根本意义的come out of closet的问题:面对每个人的人生与命运,是妥协还是抗争(conformity or not);而影片探讨这一沉重且严肃问题的方式是轻松的,甚或于是有些轻佻的——或许可以将这种风格选择视为某种沉重太满后的溢出。在观影至一半时仍然会以为H&M仅仅是忘年之交的关系;待到后半段才意识到原来本片是一部关于忘年恋的电影。

哈洛与慕德剧照

很有趣很黑色幽默的片子,配乐非常活泼好像整一个MV一样。在这里已经能看出新兴的镜头语言了,特别是一些镜头切换,比如从白色小雏菊的近景切换到白色的墓碑的远景,跟老奶奶的那句台词也很契合。一老一少两个人对于生命的漠视和轻浮的态度与外界对比显得格外幽默和可爱。生活,对他们来说太平白无趣了所以需要用死亡,来调剂的乐趣,这可能是为什么男主每天都在装死的原因吧。Maude也就成了点亮Harold的光,是他生命中唯一不和他对抗反而和他相依偎的对象,是他嘴角的微笑和眼里的泪花。很有意思的是哪怕男主对死亡再漫不经心,他却不愿意接受和面对这世界上唯一真爱的离开。 看完了我想说虽然男主看上去长得很小,女主很老(所有来相亲的可不也是嘛),但他俩真的很般配,老奶奶很少女,男主可以一夜长大,是我看过的最甜的一对忘年恋了

哈洛与慕德剧照

入CC可能是CreepyCult的意思。不喜欢拍摄方法,像是工匠努力在刻奇但实际又不太关心效果。不玩景别游戏,而直接通过舞台调度和表演来制造语言错位,把死亡意象变成荒诞、调侃,有点意思,但仍然平淡得只是一个接一个的诡计而已,连结局都淡了下去,感觉是浪费了故事。哈洛看向镜头的那一段很好,已经是全片最突破的一点,早早地到来。尔后每况愈下,以慕德的人生箴言充数。形式和内容都很模棱两可。合谋躲过参军一段比较紧凑,模糊的讽刺和慕德手腕上的编号似乎有话外之音,但终究什么都没有,依然仅仅讲了智慧老人启蒙后辈的小事。给巨型阴唇雕塑点赞,一段很性感的设计。

哈洛与慕德剧照

抛开镜头和所表达的东西来说,有点过于炫技的感觉,感觉是一个人把许多有趣的想法经过编排堆砌进一个喋喋不休的电影里,而不是一个人把很多装饰性的东西抛开拿着真正重要的东西形成一个电影。这方面讲的话应该比较适合给我前男友那种片面追求“酷”、觉得自己非常有趣人看。想起《何为良好生活》一书中写:如今,心智健全的年轻人,难免对主流价值充满警惕,偏爱另类的生活方式。但一种生活方式并不因其另类而不再有优劣之分。不能说这个电影的意志是劣的,忘年恋好美好,但是起码这个电影表现出来时,让人觉得浪漫得非常刻意。

哈洛与慕德剧照

hilarity in the most carefree form yet with poignant aftertaste, also a Charlie Brown kind of fluency in humor as opposed to tedious formality in life, scenic nature like brilliant strokes to contour the spiritual in everydayness. what a gem.

哈洛与慕德剧照

行为怪异、阴郁癫狂的青年,和花招层出不穷、特立独行的明朗老妪,这两个天差地别的人物形象碰撞出了太多欢乐的火花,尤其是葬礼后偷车在公路狂飙,总是让人联想到“灵车漂移”。这一切令人发笑的元素之外,是无比纯洁美好的内核:寻常之物因某些珍贵的契机而不再寻常;男孩在撞上了爱情之后,变得成熟有担当,开始真正地像个男人。一边是数次经历死亡游戏之后又安然无恙地出现,一边是早早接受了死亡的剧本,不死与不生,像是在暗暗昭示着,即便没有其他反对的声音,短暂地交会之后,最终还是避免不了分离的结局。

哈洛与慕德剧照

特立独行的少年,用一次次恶作剧式的自杀想引起母亲的注意与关爱,其实死亡本身对他无所吸引,他享受的是人死后成为焦点的一瞬,孤独不被理解是少年难掩脆弱。当一次次偶遇79岁的慕德,人生的密门终被解锁。当少年试图用头穿过象征意义的木质洞口时,生活的缤纷与情爱的欲望纷至沓来,放下条条框框的少年日趋开朗,忘年之爱干净又美好,当青春活力撞击年迈褶皱,灵魂的自由消磨一切俗世的芥蒂。少年在拥有爱之灵失去爱之肉体后释怀成长,他最后一次佯装自杀陪葬爱人,用崭新的自我去活出生命每分每秒的灿烂。

是不是只有到了能对热爱的一切坦然放手的时候,才能真正的拥抱生命,或者说,生命才刚刚开始。有人能陪你走一段路程,教会你一些真理,给你深厚的爱,然后她离开了,她的存在帮助你得到某种程度的圆满,那又何必贪婪地留住一个已经完整独立而自由的人呢,既然你已经得到了爱,学会了给你自由,那你就已经拥有独自一个人站立于这个世间的能力了,这便是对方存在于你生命带来的转机,而新生的的确确需要毁灭,和过往的告别,和所爱的告别伴随着撕裂的痛苦与难舍难离,然而生命无不如此,没有别的捷径

6、70年代美国富人阶层的价值观,像那年代的好莱坞快要陈腐发臭,电影铺展的多数人物,不是走尸便是机械芭比,快乐生于物质,魅力等于才貌标签,荣耀源自回忆,对于哈洛般在优渥无情中长大的敏感少年,似乎只剩葬礼宾客的悲伤和实施自杀的痛感能够触及真实生命;哈洛与慕德,生命的两极,青春一端无休止地破坏,年暮一端仍在蓬勃生长,而她本该是枯萎也确在枯萎的路上;慕德,或电影的意义,在于戏谑一切假象,让哈罗德们相信并愿意去改变一个既成世界的未来,即使假象与真实都将逝去

1971年就能够并敢于拍出这样的电影,真的要向导演深鞠一躬,您太厉害啦!在我看来,本片就是描述哈洛在迷恋死亡的道路上一往无前的故事。那慕德呢?和那辆改成灵车的保时捷一样,用她全身散发出的死亡气息深深地吸引了哈洛,而不是那些所谓的开朗搞怪,她手腕的集中营编号证实了这一点。和她上床就像开车一样,希望更深入地触碰到死亡气息而已,不然为什么镜头一转,哈洛在吹肥皂泡,这不就是死亡的象征吗?最后,老慕德死了,车子也摔了,哈洛继续着自己的道路,完美!

7.3每天回到家都看到儿子在装死,他苍白的脸色映衬着内心的缺失,越怪异越是渴望家人真诚的关切。极盗车神溜警察,她手臂上烙印着战争摧残的记号,越洒脱越是想抹消过往留下的伤痕。他们都迷恋葬礼,死亡的气息让他们感觉鲜活。他们相知相识相伴,在手与手的温存中交换了彼此的真情。她在最后一个生日可以无憾的告别人生,他在最猛烈的“自杀”后弹唱着最难忘的时光离去。忘年交令人感到欣慰,忘年恋让我尚难接受。PS:男主真的越看越像Asa.

【房车似哈尔的城堡,丘比特欠他一个魔法】他与世界之间始终存在一条不可跨越的鸿沟,他内心的绝对封闭,思想的不可渗透性,拒绝参与生活的热情,以弱智荒谬的恶作剧去报复父母的权力施加,通过无视年龄践踏常规去获得净化,自我消亡又自我摒弃。巴德库特,让我想到安东尼博金斯,金斯基,一种异于常人的神经质,角色是其内核人格之一,故事也是其边缘异化的精神世界一部分,出格是其本色,谜之特性。

新好莱坞 女大学生来家里约会 然后男主打破第四面墙那段有意思 小男孩和老太太穿着和服跳舞我没觉出来什么美感,即使我明白这个小孩脑子里想的什么,但是就是没有共鸣,很无聊,很看不下去 我不觉得小男孩装死这个视觉意象有什么深层次含义,我只是和他妈妈一样觉得乌鸡鲅鱼 每一个角色都那么恶心人,这个电影做到了 如果结局能给一个小男孩开车坠入悬崖的长镜头,可能我能给到三颗星

更多>同类高分电影推荐
致命邮件:2001美国炭疽攻击事件 法网惊魂 幸福终点站 卡萨诺瓦 冒牌家庭 飞越温柔窝 小人物 罗马帝国第三季
0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