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这是一部好片,看完以后觉得有千言万语,但是又无话可说,笑的合不拢嘴又笑不出来……哎,作为天津人,看完之后,才知道为什么老是说天津不是一个一般的地方……天津人,不是一般器量,也不是一般器量的人能投生或者生活在天津的!就谨以瞎话杨那句定场诗缅怀那个看似神气,美好,有味道,实则是无尽伤感的老天津——曲木煨直终必弯,养狼当犬看家难。墨染鸬鹚黑不久,粉涂乌鸦白不坚。蜜浸黄莲终必苦,强摘花果不能甜。闲事总得闲人做,哪有忙人做神仙?
故事里的人跑到讲故事的人面前,对听故事的人说,这个故事是真的。讲故事的人却说,我讲的故事是假的,真真假假之间,就说明白了讲故事的人,听故事的人,和那故事里的人,都是“天津闲人”。从影片的结构到表演、拍摄手法到故事性,都属国产上乘之作。管新成到现在也不红,但把苏二这个又怂又市侩,但还有几分情义和节操的小人物演的是入木三分。还有“香糟”大哥,明面上是社会大哥,暗地是四六爷养的打手,用一双绣花鞋表现的清楚明白。
她到托马斯家去的那天,胳膊下夹着一本小说,在这本小说的开头,写安娜和沃伦斯基相遇的情况就很奇特,他们相遇在一个火车站的站台上,那儿,刚刚有一个人撞死在火车下。小说的结尾,则是安娜卧在一列火车下。这种对称的布局,同样的情节出现在开头和结尾,看来或许极富“小说味”。是的,我承认,但惟一的条件,就是这种小说味对你来说并不意味着“虚构”、“杜撰”,或者“与生活一点不像”。因为人生就是这样组成的。
天津味儿很正,从方言到曲艺,融入了鲜明的地方色彩,拍摄手法也在低成本的限制下独具匠心,摄影到叙事都很有想法,人物故事也立得住,从舞台艺术到历史现实之间的渐变、重合乃至讽刺,甚至带有几分魔幻的荒诞,空镜的恍惚,情绪的流动都把戏内的人生际遇和戏外的山河破碎产生了五味杂陈的共振,视听语言新颖别致,不过仍然带有新导演过于旺盛表达欲下的粗糙,少了点沉稳的打磨,质感更像电视电影。
这浓重的独特韵味,十分考究的台词,奇异的戏剧效果,桥边男女互认时突然从实景转入戏剧舞台,最后突然闯入说书地与说书人和听众交锋,花活十足,我反正非常喜欢。整片下来十分精彩,人物鲜明,感情至深,黑色喜剧慢慢转成时代悲剧,这些小人物们终究只是一个个随人拿捏的棋子。天津文化在这片里不仅是个元素,更是一个时代背景与缩影,甚至可以说,郑大圣拍了一部“天津往事”。
我说的是实话,你们为嘛不信呢,这是为嘛呢?我说的是瞎话,你们为嘛都信呢,这是为嘛呢?2020年1月23大年二十九看的,我就是天津土著,挺朴实的一个片子,可以说很真实的反应了市井百味,和杨光的快乐生活一样,体现了小人物的生活,他乐观,爱面子,甚至在最后管他四嘛爷,就要当面说出来他是大汉奸。天津爷们儿,错不了。
"曲木煨直终必弯,养狼当犬看家难;墨染鸬鹚黑不久,粉涂的乌鸦白不坚;蜜浸黄莲终必苦,强摘的瓜果不能甜;闲事总得闲人做,哪有忙人做神仙。"当街头混混死要礼面,名望富绅良心不轨,底层女性财迷心窍,媒体记者拿钱伪善,市井百姓愚昧无知,这个世道就完了。PS:金老师的本子够柔和,津味儿十足,远离家乡的我有点想家了。
一部黑色荒诞喜剧。讲述了一个混混混着混着把自己给混没了。用单口的形式作为旁白来讲述这个故事,算是一种特有的形式,相声本来也是出自于天津。故事其实讲的很不错,剧情很紧凑,条理也很顺。好嘛,最终这个故事的总结还是那个单口的口中说出来了:他说的都是真的,你们干嘛不信,我说的都是假的,你们干嘛相信呢……
这电影真哏儿。你说他讲的嘛,天津闲人的故事,你说他光讲天津闲人的故事吧,他还给你讲讲七七事变。你在说说这最后的虚实交接那段吧,到底是真话还是瞎话,是该把瞎话当真还是该把真话当假。还说说这色彩的变化把,好嘛,《村戏》里黑白画面配红色这一套,《天津闲人》里就用过了嘛。这电影拍得,讲究!
数字电影,还可以。剧情还是太简单了,贫嘴贫完了整个电影,个别地方也有点不太流畅。不过在形式上有自己的特点,打破次元壁有点意思。其实最不满意的就是,天津闲人与老炮儿,一个天津,一个北京,其实都是俩混混,如何最后都升华成了英雄一般,这就是思想家说的现代社会,把流氓当英雄了吗?有点苛刻
感觉更适合改编成一部话剧,因为话剧色彩太浓厚,现在很多喜剧节目里的套路和这部也很相似了,比如我记得周晓鸥就演了一个类似话剧的小品,和这部的剧情非常像,演出来可能更动人一些。不过电影中最大的亮点确实是最后真话和瞎话那一段,具有极强的讽刺意味,也令人对这部看似插科打诨的作品肃然起敬。
今天傍晚路上堵死,从马甸徒步至小西天,错过了开场一刻钟的戏份,致使进入影片气氛稍慢——所幸主要目的是我这位闲人陪同两位天津的老人,来看这部天津方言版的《天津闲人》……二老对片中拍摄场景颇为熟悉,天津话俚语腔调更是常常令他们会心一笑,连带我这位只去过天津一次的闲人,也觉得看的值!
遗珠之作!故事不疾不徐,开篇一场戏天津闲人那股子自得的劲头跃然纸上。媒体严主编出场后简单故事复杂起来,苏二爷的大褂和背心是感情戏重要线索,秋娘的娘娘灰是爱情的见证,四六爷的手杖暗示两面三刀的伪善人。结尾一出死等的约定,告诉你瞎惹惹的天津人是有内涵的。苏二爷冲进茶馆那一幕,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