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片段解读:阿娇的一句你这些外省仔,一辈子都回不去了,让军管老张最后的幻想破灭,他掐死了阿娇,脑海里浮现的是年少时心爱的放羊姑娘(跟阿娇相貌一样的未婚妻),原来老张喜欢的想娶不是阿娇,他恋恋不舍的是自己过去的美好,是有妈在有家回的过去。而阿娇想要的是未来,是对未来美好的期待和向往,想要逃避的抹去的是不美好的现在和过去,她对老张说“想自由是真的,想逃出去是真的,想找个人结婚也是真的,可是一看到你(老张)的脸,就让我想到我是个妓女”。两个人注定不能走到一起,一个活在过去,一个想忘记过去,两个人的感情也是虚幻的,不是真的。那个年代背景造就了那样一个灰暗的基调。八三幺是特定时代的军中产物,整整40年(1950年核准,1951年成立),1990年是陈水扁的提案,使其成为历史。
陈奕涵为了早点赚够钱,早点离开军中乐园,骗了陈建斌或者说遍了每一个男人,陈建斌为了找到家的感觉,为了在一箱有一点点灵魂上的寄托才对,陈意涵那么好,爱到极点得不到回馈,反目成仇后那就是恨到极点。军中乐园是一群苦命的人,本省人为了挣钱或者减刑来到这里,外省人因为远离家乡永远回不去了,相比之下本省人还好一点,还可以退伍回家,外省人就永远要隔着一道海峡,所以陈意涵讽刺陈建斌那句话,外甥在永远回不去了,还是很扎心的。大家都因为自己的心酸聚在一起,而造成这一切源头的是蒋介石退守台湾,为什么退守死命顽抗,因为他会被对面反攻清算,为了不这样只好牺牲千千万万人的生活与幸福。以后写影评一定要第一时间看完就写,现在要过了几个小时,啥都记不清楚,跟流水账一样,尤其是用语音输入法。
看电影的时候一直在思考视角的问题,在男性视角的投射下,这个电影讲的是男人的家国情怀,对家的渴望(主流环境下也拍得不差,陈建斌部分据说很还原也很动人)只是如果用女性视角拍这部电影,“军中乐园”还会是乐园吗?电影最后,每个在身下的女性,也许心不在焉但每个人都是笑着的?丑的老的的女性就不值得被爱吗?男性幻想中的家国情怀,情欲交织,不过如此。PS陈意涵演的真好,一点点小细节小动作都极契合,眼神戏也是绝了。相比而言万茜只是大胆,我是为她看的电影,只是她走时回头的那个镜头,总让我觉得她真实身份是个间谍女共党。
男主就是摆设而且很蠢,仿佛活的像个贯穿全片的一个线索,除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和塑造一个又一个女人的形象毫无用处,片中两位女性角色的塑造挺喜欢,一个看似古灵精怪谄媚赔笑却内心透彻且自卑的姑娘,一个经历家暴烧了前夫看似如冰其实孤单却热情的女人(对她身世的描述可能还是少了一些),两种完全不一样的风格也是不一样的人生,还好这破地方被废除了。阿娇结局那段真的狗血到想吐出来,总结来说这是一部不错的的塑造女性形象的片子,片中男性真的是…时代的缩影…片中老牌演员扮演的一些配角可圈可点表演到位神韵十足。
本着看万老板去的,结果意外收获!浅浅的海峡是什么呢?是老张的乡愁,是二十年未尽的孝心,还是隔壁村放羊的女孩?一面是自由,一面是正义,还是割裂的同一个民族?钮承泽调教演员的能力,如阮经天也能将青涩的小伙子演译的如此到位,陈建斌更是不必说。小兵和军妓的感情,俩人在高粱地里奔跑居然有点唯美感。最终床上的戛然而止,万茜的眼神是如此错愕,难道她就不值得他付出么,她又做错了什么呢?!反倒是老张的义无反顾和敢爱敢恨让人唏嘘!文化是个好东西,却也拖累了人,让人有了刨除个人感情之外的顾忌!
阮经天气场太弱了,演的只剩憨,看他俩在一起,总觉得万茜散发着母爱,竟然最后还是女的主动脱裤子,还不如王柏杰跟万茜好一点。陈建斌这个角色演的最好,但其实说白了也是个傻逼人设,你喜欢人家只是因为人家长得像你童年那个放羊的姑娘而已,人家不回应你你就要把人掐死。杀人就是杀人,跟什么感情纠纷求爱不得没关系,不要瞎制造同情。万茜的人物感觉就是为了满足豆导对女人的幻想而存在的,不知何德何能就自己屌屌的,偏偏对憨憨男主一见钟情投怀送抱,男主在绝对美色诱惑下跌跌撞撞提上裤子。
只是演员阵容就值三星,大陆的陈建斌、万茜,台湾的阮经天、陈意涵、王柏杰,还有香港的廖启智,把两岸三地演员弄到一起,还原一段台湾军营军兵与军妓的历史,地点还设在了金门!猎奇题材再加半星。也不算是历史片,剧情和立意都略单薄,但看着各路演员飙着各自的家乡话,就有种“回不到过去”的怅然,看看片子年份,不过才2014年的呀!一起看的小伙伴调侃:「阮经天已经过时了,现在看许光汉。」「但许光汉拍不了这种戏。」「要等他不红了才能拍吧?」更惆怅了~~
看到整齐的放在床上的吉他、手表和万花筒的时候,喉咙里一阵哽咽然而忍住了;后来房间里小宝目瞪口呆看着月桃产子的那一幕看着竟觉得有点笑中带泪;最后听到小宝写给妮妮的那封无法投递的信里的那一句“我好想再见你一面”,眼角终究还是有泪水无声滑落。片尾很应景的是一首据说书写时代悲剧的凄婉无比的《伤心无话》,然而我的脑海中不知为何却想到了刘若英《后来》里的两句歌词:后来我总算学会了如何去爱,可惜你早已远去消失在人海。
隐晦的表现出当时两党冷战期间,以金门为社会缩影但将社会或军队问题放大的现状。有时候法律与道德对人的“绑架”反而是对人性的一种另类阉割,影片中小宝一直以来在道德与人性礼教的夹缝或框架中生存,但在其真挚情感投射的唯一对象离去后,性欲的随意宣泄成为他填补情感空缺的一种变相的行为。而最后在八三幺中诞生的新生命,和在防空洞中逐渐拉近的推镜头,也是试图想让观众理解现实压迫下女性们的悲惨遭遇。
回不去的叫乡愁。八三幺不是乐园,是败兵的牢笼,岛上无处是家园。每一种口音都是乡音,这湾海峡,能飞过去的只有鸟和子弹。“前进啊前进,打赢鬼子,回家乡”“你们这些外省仔,一辈子都回不去”。片头的字幕早已道尽心酸,军人、女人,都不过是命运的囚徒。这就是,父(祖)辈的历史。老张、阿娇演的好,电影打光、色彩、音乐也好,以及侯孝贤导演真是喜欢3,侯导好像很喜欢拍镜子。
人在成熟的过程中都无可避免的走向庸俗,幸好总有新的生命降生。茶室不喝茶,军营不打仗。国家走了一小段弯路,对于一代人却是蹉跎了半辈子。一群荷尔蒙旺盛的青年人正当最好年华,却因等待一场遥遥无期的战役而挥霍了青春,一同逝去的还有仲夏蝉鸣中关于茶室的回忆。没有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人物群像里有泪有笑,难得导演挖掘了这样一段历史缝隙里的往事。万茜真的美极了。
很早就听说过这部影片,是因为涉及到一些敏感的话题和性的元素。这次接着想看看万茜的机会终于看完了。没想到,这片子意图很大啊,各种国仇家恨在时代洪流下被疯狂裹挟,个人在这样的时代下,可以做的真不多,情色的画面也是寥寥,但是也能感觉到因为想讲的太多,反而各个故事有种蜻蜓点水浮光掠影的感觉,都是差一点点。全片看完,最大的感受就只剩下那种既定命运的无力感。
陈意涵真的完全不适合这部电影,看到她我就很出戏。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可能人家真的很努力但是她的脸让人完全无法代入这个角色。个人命运浮沉在时代之海是很好的题材,每一代人都有我们无法走出的时代的悲哀,也是最近才领会比较深刻。选题挺好,但是感觉这部电影拍的没有达到这个选题的标准,给人不连贯的不舒适之感,明明应该是很自然的思乡之情却弄得很生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