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在银行同事们眼里,严谨(大鹏饰)是个十足的怪咖,凡事认真恪守原则,总是得罪行长,以至于连累大家奖金泡汤。一次偶然的机会,银行接到公安局举办的抢劫演习的任务,大家都想糊弄过去早点回家,严瑾却认认真真当起了“劫匪”……
既然是买的剧本,改编成这样其中的难处,大概是我们人民警察不适合被娱乐,索性把演习中的劫匪换成了银行员工,而这给故事带来了灾难--原剧本巧妙的黑色幽默与剧情合理性都要新的替代。黑色幽默变成了大鹏尬演尴尬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让位于随机填补剧情漏洞,最成功的笑点只有孟非的“金陵没距离”,制作水平的差距还体现在对上车的处理上(韩国版太美了)。在电影审核体制的批评外,我们的电影人是不是更该好好反思自己,商业计算太多了,作品本身还有多少关心?90分的剧本改成不及格,到底是我们审核出了问题,还是编剧出了问题,亦或是更大的商业层面有毛病?大概五、六年前,我认为中国缺好剧本,后来真的搞起更多的翻拍、改编,结果是很大比例的水土不服,讲个好故事不简单啊。
冲着孟哥去的,结果孟哥戏份一般,但还是那个孟哥。电影里的严谨,很像刚进入工作的我们,在学校里我们接受的教育是做事要认真,严谨,然而上班以后发现这种态度好像并不是被广泛认同的,这种人是单位的另类。大鹏的电影很讽刺的把这些描述出来了,这一场演习像极了每个单位的火灾演习,地震演习,大家都理所当然的走个过场,觉得差不多得了。可是我们演习的目的在哪里呢,不就是为了在演习中暴露问题,防止在真实发生时出现悲剧么?正如局长所说,警察的生命也只有一次,这些情况如果出现在现实里,该怎么办。其实不单单是演习这件事,在任何工作里,认真甚至适当的较真,本身是好事,但不能因为有偷懒的,和想投机取巧的人存在,而把这种对工作的好态度给曲解了。
喜剧和恐怖片永远众口难调。太高雅的喜剧,接不到梗就显得不地气,太庸俗的喜剧会被人形容成网络段子大拼凑,某手某音的尴尬既视感。如果你能接受里面的人物的闹和浮夸,这是部合格的喜剧片。里面各种反差错位的套路表演都是笑点,人质们身上挂着的牌子更是神来之笔。可能是我刚看完《热天午后》,大鹏无论是挟持人质公开喊话还是录制遗嘱,都有浓浓的桑尼的影子。比较难得的是,它借着“抢劫演习”的这个壳,小小的蹭了一下平时国内电影里从来不敢揶揄的警察。比起韩国电影黑化得肆无忌惮,当然还有相当的距离。银行,警察,政府部门,归根到底是为人民服务的,经得起考验,开得起笑话,也是亲民感的一部分。笑是拉近人与人距离最好的礼物。
有点《阿甘正传》+《小丑》的MIX感觉,主人公都是一个不被待见却又努力生活的“老好人”。其实看到这样的电影我觉得特别难过,发自内心地难过。虽然电影在努力地搞笑,但我却看得难过。翻拍韩国的电影,也的确很韩style.主题还是很赞的。当你的欲望跟你的努力和能力差距很大的时候,千万不要误入歧途。可以说这部电影是在说一件事:选择善良.The world has kissed my soul with its pain, asking for its return in songs.也许这句话最能诠释主旨。
觉得挺好。可是结尾那段自白估计为了*才加上去的,目的也是为了传播正能量。可是,不说为了否定喜剧的定位。可是每个喜剧背后都是悲剧,这个题材很新颖,角度也很好。前半段很好,后半段就开始放水了。把认真这事当做事来认真的讨论,现实生活没有电影那么好的结局。可以从另一个层面来表现和讽刺一些事也是这个电影要表达的。可不是像电影结尾那个happy ending。佩服编剧,这次翻拍的很恰当。厉害了。还是那句话,看电影说为了开心的,是在开心的同时能再给你一次机会去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也是蛮好的。
一开始以为是一个真的抢劫电影,男主人公当过兵,金融硕士,为人正直,严谨,做事认真,不懂变通,在同事中收排挤,通过一次警匪演习,体现出真正的人格魅力。故事生活化,就是角度不同,非常新颖,现在贫困悬殊,实业越来越少,机械化严重,很多企业都是类似传销,赚钱越来越困难,警察都安逸太久了,基本上不办事,大多数警察都膀大腰圆,志愿都以片警为最终职业,银行职员也基本上没有什么忧患意识,办公死板,都觉得坐在里面一个防弹玻璃就安全,男主人公斗智斗勇,最终成为大赢家的故事
看到这么多人在喷,感觉很是奇怪。我是看过《率性而活》的,所以对整个剧情有所了解。但整部剧看起来很舒服,有一直想看下去的欲望,不像《囧妈》看着看着就不想看了(因为都是网络播出,所以情不自禁会拿来对比)我反正觉得还是挺搞笑的,在这个特殊的时期看这部电影的确很解压。不过看大鹏演这么正直认真的人感觉有点不习惯,屌丝男士的印象已经深入人心……如果男主是刘烨或许更有意思
看到是《来电狂响》于淼导演的作品,两部电影基本都是在一个场景内完成故事线叙述的,节约转场成本呀,但对剧本的要求相应的就会提高了。《大赢家》是在银行内发生的一起“演习抢劫”事件,是对严谨一类的边缘人或者如同导演所说的阿甘式人物而进行的关注与探讨,而《来电狂响》则是在家中开展的一次聚会游戏,通过手机提供信息的方式将不同的人所面临的秘密、问题和矛盾揭示出来。
剧本的宏观方向是可以的,但中间太软了,大鹏把所有人摁住的说服力不够,只是个人近乎于愚钝的倔强就让这么多人陪他继续演啦?我觉得需要有个比较大的剧情转折,通过突发意外给所有人镇住。就目前的剧本来说,改成舞台剧,让演员和现场产生互动,可能更好些。如果作为电影的话,就有点絮絮叨叨了。
看到大鹏其实没什么好感度 自动觉得这也是部烂片 可是看完以后觉得还是有一些惊喜的 简直是中国电影带着镣铐跳舞发挥到了极致 应该是大鹏电影中最好的一部 也是他演的最好的一部 国产片能拍出这个立意真的不错 豆瓣有些低了 还是有色眼镜作祟吧 电影本身7.5分左右是有的
立意挺好,后边那个旁白,但是跟他叫严谨和这么轴有关系吗?? 有的时候还挺搞笑的,后边旁白真是说到我心坎里去了。再说警察能输完全是警察不认真阿,觉得糊弄一下就过去了,大家根本就没把演习当回事,只有严谨认真了,而且有计划有对策的,警察根本没有计划,所以才输。
这个故事在中国当下的创作语境下,呈现出了最好的样子。更轻松的设定,更温暖的主题,还有那些无处不在的笑点,就像影片中的火锅,量大份足,好吃管够。大鹏在喜剧领域的边界,又被他很“严谨”的拓展了一步。居然还有德云社孟鹤堂,一脸油腻的大堂经理,诠释的挺到位。
6.5分,没有看过原著和前拍片,但本片的主题表达得还是很到位。对结果的过于重视也许是当代社会的通病。结果没那么重要,认真对待过程,我们每个人都是赢家。缺点还是在于语境限制和多数人表演的浮夸。全剧最精彩的还是大鹏的父母,腾格尔确实是为喜剧而生的面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