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纪录片
2023年1月8日,赶着离开北京的前夕去看了敦煌大展,开馆就进了场,一直到下午四点多才出来,我饿的前胸贴后背却还是不舍得离开。复刻的洞窟和壁画已经震撼至此,难以想象真正踏上敦煌的时候该是怎样的感受。看完当天便开始看敦煌的行程以及相关的纪录片,于是便发现了这部敦煌。从藏经洞的故事引入,五味陈杂涌上心头,震撼、无力、屈辱,很多很多的情绪。敦煌从千年前走过来仿佛永恒一般,可她又是如此清晰的在老去,这一切如流沙逝去不可追,让人知道必须要去亲眼看看她,要尽快。老实说与河西走廊相比我觉得这部还是有些逊色,想讲的东西太多于是难以深入总觉得跳脱,不过瑕不掩瑜这还是一部高质量的纪录片,感谢相遇,我又更了解敦煌了。
历史上由于国情、时局、意识对敦煌文化有意无意的破坏都让人痛心,但总有人真正做出行动和改变,比如常老先生、段老先生等,让人敬佩和感动!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我想我能做的就是去了解、学习,从书本实地感受敦煌文化绵延数千年的文化,滋养自己,也以己之力给家人朋友讲述、传播。敦煌的文化并不要求我们为他做什么,反是很包容地赐予我们对于生命意义、力量的理解与顿悟……我一定要去敦煌,当然不能在节假日草草打卡,一定要是一个准备充分(自己对敦煌文化的学习储备)、时间自由的时候,其余钱财、同行者皆不重要。
十集,从历史、商业、艺术、民风以及保护和破坏等多个角度,为我们介绍了敦煌和莫高窟。十集,一个月内才把它看完,中间穿插了在西北的十天旅行。圆梦了心心念念的西北大环线,也被纪录片所感动,甚至觉得片头曲都能直击人心,唱出了西北的苍凉和厚重。无论是纪录片还是旅行,莫高窟毫无疑问是最值得细细品味的,从敦煌的第一个守护人,到“敦煌守护神”“大漠隐士”“敦煌的女儿”,许多为保护莫高窟奉献青春甚至一生的人都深深打动我,非常敬佩他们。纪录片值得看第二遍,就像莫高窟值得去第二次,弥补这次去的遗憾…
看了第一集 ,想说一切皆有定数,珍贵的意义不过由人赋予,壮观的藏经洞也震撼人心,历史的巨轮滚滚向前,珍贵的文物散落世界各地,时也运也,无可奈何只能接受,听到结尾常书鸿带着志愿者来到此处,还是红了眼眶,甘作冷板凳,准备为自己的信仰与热爱奉献终身的人,永远值得钦佩和向往。|第二集讲述莫高窟是如何建成的,在先秦建元二年,也就是公元366年,后历经安史之乱,藩镇割据,连绵不断的战火,最终变成了我们所能看到的莫高窟|
“这是一个能使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共同疯狂的神奇宝窟。”“你为什么一定要把它们拿到欧洲去呢?”暂时去不了,先看介绍。经变图、榆林窟、美人窟,史小玉的千手观音壁画。彩塑艺术、鸣沙山月牙泉,阿龙喊冤,吐谷浑游牧生活。大大小小的飞天画像。壁画和彩塑,艺术的根源。河西走廊的一颗明珠。一画入眼里,万事离心中。敦煌石窟的魅力。但愿能早日去体会那种神游物外之感。
喜欢这个纪录片不愧是我喜欢的城市敦煌一座有文化底蕴的城市 敦煌莫高窟是艺术殿堂 展现了各个领域的艺术绘画泥塑舞蹈 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我们叹为观止的各个国家对我们文化财产的掠夺也是让我们痛心的 有机会还是想要再去一次敦煌 后悔当时没有看敦煌的舞台剧了因为当时出去玩什么都省舍不得花钱
5星给创造莫高窟的无名工匠们和后来守护敦煌莫高窟的老师们 莫高窟的发现都是命运使然 后人应该铭记被盗窃者们对中华历史文化遗迹的破坏屈辱史也有当时弱国对文物保护意识淡薄的缘故 莫高窟不仅是中国的文化瑰宝更是世界的文明遗产 (如果没有偶然发现的藏经洞是不是莫高窟的命运就会截然不同了。
感谢B站五一假期纪录片限免,匆匆而贪婪地看过整部。和想象中一样史料丰富、气度雍缓,只是看到大概四十多岁的樊锦诗,弯腰对年已耄耋、坐在轮椅中的常书鸿大声解释:“我们一起照相啊!”然后笑着对人解释:“我们老搭档!”读过太多与他俩有关的文章,一下子绷不住泪水了。
如果没有事先做功课,怕是人到了敦煌也只能走马观花,留一个感性的模糊的影子。但看过这些敦煌背后的故事,更感觉作为现代游客的自己在敦煌这部巨著面前太渺小了。比起那些穷尽毕生心血研究敦煌的艺术家和学者,三个小时的游览能看到的又何尝不是皮毛呢。
敦煌行前三部曲「河西走廊」、「敦煌」、「敦煌莫高窟 美的全貌」,从观感来看,「敦煌」逊色于另外两部纪录片,从匹配度来看,反倒是最为贴切,例如女人社的竹简在敦煌博物馆里也有看到。「敦煌」的问题在于各集之间良莠不齐,最喜欢藏经洞那集。
在历史中,很难以后世的标准去评论当时环境下的行为,王道士也许并不是那么不堪。无论在何处,能保存到如今都是善缘。如果没有这些外国人,也不好说如今我们还看得到多少敦煌文物。那些把经卷撕掉的中国官员比斯坦因伯希和这些强盗还不如。
那些精妙绝伦、色彩艳丽、技艺高超的壁画艺术是由不能留名的工匠们创造的。他们住着低矮昏暗的洞窟,忍耐着粗糙干涩的食物,默默无闻地进行着伟大艺术的创作,事了拂衣去,今天的我们惊叹于莫高窟壁画的美丽同时,却无从得知创作者的名讳。
相较于《河西走廊》这部《敦煌》情感更加浓烈。从4世纪后半叶到11世纪初,六百多年的开创与收藏,需要吾辈前赴后继的坚守与传承,这是莫高窟的魅力也是敦煌城的使命。西北之行后,看罢两部纪录片这种动人的鲜活感是书本里体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