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风流律师艾格曼与昔日情妇——女演员出身的黛西瑞不期而遇,这时的黛西瑞已经成为另一名有妇之夫——麦肯伯爵的情妇,而艾格曼的儿子也面临了同样的问题,他的感情天平在同龄的继母和女仆之间犹豫不决。结果,在黛西瑞母亲出面邀请的一次周末聚会里,这四对男女终于各有所属。这是导演英格玛·伯格曼的一部早期爱情喜剧,拍摄手法比较轻松,但处理未算圆熟,笑料的经营亦不算成功。整个风格与其日后作品的干涩艰深大相径庭。本片曾获戛纳电影节特别奖。
第9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提名)英格玛·伯格曼第9届戛纳电影节Best Poetic Humor英格玛·伯格曼
伯格曼早期作品,作为赚外快的讽刺喜剧,其中的情节,关于爱情生死,甚至出现的少数奇幻,带有上帝视角的安排,也不像他鼎盛时期的作品一样沉重而又悲观,充满着对信仰的否定和对上帝的叩问。这一部《夏夜的微笑》,更像是一首爱情小品,在七对复杂的男女关系之间探索爱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其中的观念也在伯格曼后期的作品中均有体现。在之中充满着对资产阶级揶揄和辛辣的讽刺,无论是揭穿伪善,玩世不恭的成功律师的面具,透露出他想以游戏人生的姿态来掩饰心中的懦弱和不安,还是对马克公爵决斗时把子弹换成煤灰的怯懦和仗势,亦或是以劳工阶级的草场舞和麦田之中的翻滚点题夏夜的微笑,都在暗含着一种对上流阶级玩弄生活,精神不安空虚,亲密关系无法维持稳定,感情只当儿戏不过尔尔的讽刺。有趣的是时钟的意象和律师儿子的自杀,反而有情人终成眷属。
(7.0)早期的、进化中的伯格曼,看到不少后来的影子。不算出色,比稍早的《不良少女莫妮卡》还要凌乱一些,或许可以归结为调性的游移。显然伯格曼试图以尽量轻松的笔触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拍出一部大团圆式的爱情喜剧,但此时已略显锋芒的伯格曼式哲学沉思与喜剧的基本节奏很难合上拍,导致不少地方的笑点制造得很尴尬。如果熟悉这阶段的怀尔德,估计伯格曼会把喜剧部分都剪掉的。术业有专攻,全才如库布里克都不敢随便碰歌舞片。第三幕庄园聚会让我想起了《游戏的规则》以及好多类似的杰出例子,这里传统上(好莱坞传统?)会把所有的矛盾积聚到顶点然后迸发,而本片则处理得相对缓和,算是伯格曼一贯的风格吧。另外这摄影当时受奥胖影响的吧。
《夏夜的微笑》CC收藏237号作品,英格玛·伯格曼作品,夏日插曲在解构如何摆脱初恋的后遗症,不良少女莫妮卡在解构热恋降温后的生活,小丑之夜在解构理想主义到中年后的窘境,而夏夜的微笑则是在解构男人的心智,女人要比男人早熟,所以男人通常在同龄女人面前就会像个孩子,即便是成年后娶了更年轻的妻子,显得成熟稳重,但到了同龄的情人面前,却也还是个穿着睡衣带着睡帽滑稽的小男孩,所以女人才说,男人真是又蠢又脏,还一身的毛,我们需要让他们长大。这应该是伯格曼少有的喜剧了,印象最深的应该是律师穿着睡袍带着睡帽和爵士对峙的那一幕,真的是太可爱了。
伯格曼用轻松诙谐的笔触讲述了这四对各有特点绵绵纠缠的男女,老夫少妻最终成全了儿子和情妇,律师的爱情观念在游戏版的表现下藏着不愿表露的爱,我想这也是他没碰娇妻、怀恋旧情的原因吧;儿子对爱情道德有着新一代的理念,在“罪恶”面前不愿妥协,最终,“自杀”成就了他的爱情;伯爵把尊严看的比爱情重要的多,伯爵的妻子也在谎言与丈夫面前妥协。一场宴会纠正了这一切的错误,让故事有了看似圆满的结局。(orz 有时候真的会get不到影片的很多点)
01:49:24,mkv,812MB,轻松不伤悲的伯格曼电影。片中人物男女关系乱七八糟,最后也迎来了生命的大和谐。现实生活中遇见这类事,可能打架吵嘴天翻地覆了。夏夜里看《夏夜的微笑》,整体没什么感觉,记住了自杀不经意间触动开关弹出暗床和手枪喷出黑炭。至此,伯格曼第一阶段观影结束,从《监狱》到本片。第二阶段还差一部《沉默》,然后再到第三阶段
该影片运用传统的故事讲述了一个“不俗”的故事。前面是传统情节剧,后面体现导演自己的风格。夏夜的微笑指的是婚姻或是生活,夏夜一共有三次微笑,指的是婚姻有三种状态。影片中,体现了男权的社会,而在爱情中,大都由女性占据主导地位,可见其讽刺。人物关系的错位,通过奇特的设计来推动人物关系还原。台词诙谐,戏剧性强。
伯格曼早期的爱情喜剧,真是可爱爆了!一开始混乱错序的N角关系,到最后居然能全部给圆回去。濒临自杀的人,忽然回头看见丘比特在吹号,心爱的姑娘乘着七彩祥床来到跟前,太好笑了!夏天的夜晚微笑三次,痛苦的人凑成了甜蜜的三对,还有一对是田野诗人。简直是希区柯克、雅克德米、瓦尔达和伍迪艾伦观看后都会喜欢的那种电影。
6.7,目前为止最不喜欢的一部,尽管伯格曼所表现出的关于女性意识、情欲性爱话题的讨论挺让人惊喜,只是细碎的铺陈太长太拖沓,以至于削弱了最后那顿本算十分精彩的贵族晚餐戏份所带来的不少乐趣。但伯格曼影像语言里诗意动人的沉重没有被喜剧包装所遮掩,文本内容和前作相比显得更丰满更有味道/演员颜值都好高/待重温
多年前第一次看此片没有什么特别感受,觉得人物说话语气很做作,不像伯格曼的风格,看到一半便弃了。今日重看,却发现格外得好看。人物的对话非常有趣,一点点的戏剧腔也能接受了。影片描写了几个年龄不小,但是极其幼稚和自私的男性;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几个虽然年轻却更加成熟的女性形象。一部美丽又充满智慧的电影。
伯格曼少见的早期轻松喜剧。平均来看其作品,伯格曼还是比较通俗易懂的。上流阶层的聚会晚宴有点”游戏规则“的感觉,只不过是 happy ending. 那个有信仰最痛苦要自杀的儿子有伯格曼的影子。那个最好色的律师爸爸也有伯格曼的影子。猜想:伯格曼因为性欲强所以接触女人多,因此更懂女人,爱情和性。
有几处挺有意思...总体就,诙谐的地方我好像更能欣赏魔鬼的眼睛。连着看小丑之夜和这部终于彻底get了安德森的美貌,都是在整部电影里让人眼前一亮,太适合这样的角色了,莫妮卡诠释得那么棒原来早有由头。布约恩施特兰德早就眼熟到在野草莓和假面里看到都莫名想笑的程度...这种苦逼角色更不用说...
这部倒是挺可爱的,没有中后期痛苦挣扎中的肃穆感,很是俏皮,伯格曼本人也对本片商业上的成功(当然是相对于他其余作品而言的成功)也是相当得意的。结尾的古堡之夜效果不错,“夏夜的三次微笑”颇具诗意,但前面还是略无聊,另外字幕也有很大的影响,好多语句奇奇怪怪看不明白,也就失去了欣赏对白的乐趣。
伯格曼的存在真是人类的福祉。[夏夜的微笑]是一部精密而复杂的悲观喜剧。它说的是人在爱情问题上彻彻底底的晕头转向,辨不清自己欲望的对象,也总是选择了错误的人在身边。可无论你是年轻、无知无畏或是被痛苦折磨,夏夜的柔光都准备好了微笑。某种程度上来说,根本不用去找小丑救场,他们一直都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