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震撼!想说的话千言万语,却又不知从何说起。真的很佩服他们,方方面面。第一感触就是,教育子女的方式,在梁家“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梁启超先生教育子女的方式值得我们去学习,当家长的,一定要用合适的方式去教育子女。梁林夫妇的爱国情怀,家国情怀也让我感触很深,出国留学就是为了学习新知识回来建设好我们的国家,即便当时的中国饱受战争的侵害,一穷二白。每每看到他们抗战时期,逃难中,即便温饱已是问题,还在为中国的古建筑着想。他们的爱国情怀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梁林夫妇的精益求精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工作者学习。希望自己的工作是建立在兴趣之上的,为了兴趣爱好,倾尽自己的时间,只为做的更好,他们值得每一个人崇敬。学者之间的友谊也是我很羡慕的,费正清夫妇和梁林夫妇之间的友谊,跨越国界。获益匪浅!
水平极高的纪录片。真的是后人别只关注那些八卦,是最微不足道的东西。他们的人生承载了建筑史和历史的厚重。我以前也不怎么喜欢林徽因也不知道是为什么。林徽因留下的照片中每一张都绝代风华。纪录片叙事背景很宏大,以小见大去窥见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在战乱中研究学问,抗战的过往,滇缅公路等好几处都感觉眼泪要夺眶而出。纪录片跟他们夫妇打交道的人都说林徽因思维极快,妙语连珠,而且知识阅读量大。梁思成报建筑系是林徽因推荐的倒挺意外的。而且他们的两位父亲真的教育思想很前进。林觉民承认他的女儿很天才,在那个年代可以带女儿去欧洲拓宽见闻。梁启超更是对梁思成的建筑学习产生了深远影响,给在外求学的梁思成寄了《营造法式》,还劝儿子多培养兴趣。培养的孩子也个个优秀。
看完之后无语凝咽 心中思绪万千 好像什么都不足以表达我的心情。我好爱,好爱梁林,爱林徽因的才情,爱林徽因的直爽可爱,爱林徽因的幽默,爱林徽因的铮铮风骨,爱林徽因的心态,爱林徽因的侃侃而谈,爱林徽因的容貌。她真就是我心目中女神的样子啊。嗑他们的爱情,嗑他们的势均力敌,惺惺相惜,我觉得在他们人生的前50年也是顶幸福的,虽然有很多波折,有流亡,但我觉得那个时候没有东西冲击他们的精神,无论如何,精神上梦想上事业上是顶有希望的顶幸福的,顶勇敢的。世界上真的有这么色彩斑斓又优雅至极的人呀,好幸运,在23岁能通过纪录片的方式简简识得先生的风采。 致敬!
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梁思成和林徽因的成功,有很多功劳来自父辈的见识和指导。梁启超给梁思成的信,林给林徽因的信,里的胸怀见识,不是平常人家有的,希望我以后可以是这样的父母,给孩子从小的启发。时代造英雄,优秀的他们还是受到当时政治的压迫,以及身体的影响,感叹,环境对人的重要,想到天佑喊麦,正是赶上了当下这个包容新事物和初期的红利,成就了自己。今天找陪驾练车,短短两小时相处下来,他觉得我心里有主见有想法但是不善于表达,然而,如今正是个语言表达的时代,我需要提升这个能力了。
4.17两节,有一个好父亲,补课了好多建筑和历史知识,原来是梁启超的儿子。4.18六节,大都是介绍历史,人物的命运跟历史紧密相连。还有就是感觉对林的人物刻画太少了点。1父亲,2天书,3佛光,流离,荣耀,?7选择,8古城。活在和平年代的人太幸福了,看这个对历史发生过事情感觉不像书本呆板,很有感觉。国家跟人也一样都需要觉醒,觉醒的契机……身心淬炼,要走一个很长的过程。讲建筑的东西很多,增长见识,重温历史。看完很唏嘘。人终究是环境的产物。
非常喜欢“人文清华”讲坛特别节目《穿越时间的距离,跟随梁思成林徽因探寻中国古代建筑》,这两天发现了两位学者的纪录片,欣喜至极。节目里倒是有提到他们风餐露宿的情节,等看完记录片才知晓跟战乱动荡相比,路途波折、席地而睡,不过是艰苦研究的冰山一角,不值一提。这对伉俪学者一同度过留学海外的青葱岁月,携手遍寻祖国大地上的古建筑踪迹,时光烙下他们朝气蓬勃的身影,直至今日依旧熠熠生辉,后来俩人成了一齐躺进医院的“难夫难妇”,看得人悲愤心酸。
在一个大时代背景下两个人跌宕起伏的命运,让我感受到了当年的文人.学者亦或是科学家的一生,在美国最高级的学府,他们来去自如,学习着建筑,文学。回国后,成为东北大学,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开拓者,在抗日战争中,也受过疾苦,建国以后,享受过最高级学者的待遇,也受过左倾主义错误背景下的打压,无论什么时候,都没有放弃过对于建筑史巨著的编纂,梁林留给世界的是中国建筑史,是一段美好的佳话,没有人能再成为林徽因,了解了林徽因是我的幸运。
这部的文案写的巨好,好多句子甚至想抄下来,他俩真的是绝配,看完很想去李庄看一下,而且我以前完全不知道林徽因是这么有趣活泼乐观的人,甚至在解放前他们的思想就已经非常超前了,最后一集真的给我看哭了,梁思成在大会上检讨反思自己热爱了一生的的学术成果,看得我好难过啊,北京古城的拆除看得我好心痛啊,如果环城公园的设想实现,现在北京已经是完全不一样的样子
了解了梁启超对子女的教育 了解了梁思成林徽因的才华情趣 波折又单纯的学者人生 梁思成主要做了两件事 开创中国建筑体系课程和翻译营造法式。最后一集看得让人唏嘘不已 以梁的才华地位声望 在ZZ面前还是要委曲求全 违心的说着歌颂讨好执政者的话 才得以换取自身安稳。一生都在致力保存古建筑和传统 却在愚昧的大众和统治者面前一捅就破
太感动了!两位大家的人生故事,令人惊叹两位先生对中国建筑师作出的伟大贡献,人格魅力四射。梁林先生是真正做学问的,林先生作为才女也是当之无愧的,美貌是她最不值得一提的东西。可惜战火和病魔使两位受了许多苦。但即便是在那样的情况下,梁林依旧没有停止做研究。纪录片也让我看到了一批他们同时代的学者,始终与祖国同在。
很羡慕,他们找到了一生都挚爱和追随的建筑和艺术,让自己的热爱和才华都闪闪发光。很感慨,时代的一粒尘落在个人身上就是一座山,民国、抗日、新中国、大跃进及文革年代让我们看到了他们一生中的起起伏伏,却也难以摧毁内心的热爱。如果他们活在和平年代该多好呀,也许会有更多的建树和传奇。
各方面都非常好的纪录片,尤爱那些大量引用的书信,还原了历史中活生生的人。梁林二人的经历也是那一代学者的缩影,才华横溢的他们本能取得更大更多的成就,但长年的战争让他们研究停滞、颠沛流离,后来政治挂帅下的城市建设、批判运动更是摧残他们的艺术信仰。斯人远逝,只留下无尽惆怅。
每一集都泪目,学有所成,满腔学术抱负,却因为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研究都变得异常艰难。没有梁林中国的建筑史要何人才能系统的编写出来呢?国难时期,流离失所。到最后建国,一生都在建筑文物上倾注心血。我们赞美他们的爱情,也怜惜他们的苦难,但更敬佩他们为中国建筑历史上留下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