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主演:马龙·白兰度 / 索菲娅·罗兰 / 悉尼·卓别林 / 蒂比·海德莉
导演:查理·卓别林
语言:英语 / 法语
地区: 英国
编剧:查理·卓别林
类型:喜剧 / 爱情
上映时间:1967-01-05
别名:来自香港的伯爵夫人 / 香港伯爵夫人
用户标签:卓别林,美国,马龙·白兰度,美国电影,喜剧,CharlesChaplin,1967,Charles_Chaplin
片长:120 分钟 / USA: 108 分钟(US version)
imdb编号:tt0061523
马龙·白兰度、索菲亚.罗兰等合演。描述一名美国富豪乘邮轮回美国,途经香港时,一名落魄的白俄女伯爵潜入其房间,意图偷渡美国,结果让富豪发现,二人经谈论之后共随爱河。此为喜剧大师查理.卓别林最后一部作品,亦是他唯一的彩色片,成绩虽然较其代表作失色得多,但仍维持颇高的喜剧效果,而且拍出了一点人情味。可惜男女主角选择不当,趣味性打了折扣。
门一响,就紧张,前面一段开门关门节奏紧凑,饶有趣味。卓别林客串,提醒白兰度关舷窗是全片转折点,之后白兰度因颠簸呕吐致病,罗兰照顾他,台词“我会记住这既紧张又兴奋的一切”暗示后面的发展,典型的日久生情。为了帮忙,生出一个谎言,再用谎言去遮蔽谎言,手忙脚乱,啼笑皆非。结局总算不错。本片除了拍出索菲娅·罗兰胸大之外没有拍出她多少魅力。当然了,大师以此电影收尾必有他的含义,只是愚昧如我暂未领略,夜深也不想琢磨了。整体看下来感觉不错,蛮喜欢。卓别林在电影中作流浪汉时帮助各路女孩,最后一部依然是帮助女孩,绅士自始至终,让人感动。01:43:29,AVI,699MB。至此,“查理·卓别林导演主要作品”14部全部看完
这是卓别林继适应有声电影后,又主动尝试于彩色电影的一部作品,但卓别林注定是只属于那个默片时代的,况且“廉颇老矣”啊,才华不再。这部作品相比卓别林的其他作品逊色很多,失去了原来所有的特色,卓别林的性格着装、笑点、社会反思等等……真的已经完全看不出是卓别林的作品了。这样一个不同阶层的老套恋爱故事,笑点单一到一直是开门关门、换衣服什么的,有点枯燥无趣,人物丰富性、情节冲突、笑点有趣性是基本上没有,可能的噱头就是卓别林自己客串了一个配角吧,两主演选的真失败。
3.6星。最后的一部浪漫爱情轻喜剧也是唯一一部彩色有声电影,卓别林依然在拯救落难女孩,虽被掩盖也能看出片中对世局的隐射。无论是横向与同时代作品,还是纵向与卓别林自己的作品比较,都实在不够出色。事实上,这片结构完整,故事也颇有趣味(尤其是最后),空间的参与叙事也算前卫,只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驾驭卓别林式的肢体喜剧。索菲亚罗兰和白兰度两人也完全不来电。
三星半。卓别林最后一部导演以及出演的剧情片,他本人仅作为客串出现短短十多秒,却用上全片最强烈的倾斜镜头登场,最终以欲言又止的姿态告别了萤幕,我也为此潸然泪下——或许这不是喜剧亦不是爱情,而是一场实打实告别仪式。白兰度与罗兰的戏或许并不搭,最终也在舞蹈声中离开观众视线。而影片中那身份以及爱情的对立,还是对资本主义制度下固化丑陋的讽刺。
卓别林的人文主义在他最后这部美学价值近似为零的《香港女伯爵》里只在开头有过惊鸿一瞥,随后电影急转直下,成为一部就连在60年代都嫌过时的性喜剧。影片的色彩应用让人想起环球公司出品的那些情节剧和轻喜剧,但男女主角的戏路与此毫无共同点,特别是白兰度,一丝性感的男性魅力和挑逗味都没有,还不如洛克·哈德森放得开呢。
影片只有2个真正的噱头,且两者都被反复使用。1的变数较小:只要打开门,就会自动触发一种夸张的逃遁反应。2涉及衣装,准确说是穿衣和脱衣。2个噱头抓住的关键都是同一个心理动因:害怕私密空间被打破,赤裸状态被揭露,因为不仅事发场所与情境不相适宜,而且衣服也不合身。看到卓出现在彩色电影想哭
能够体会生平最后一部作品的票房惨败给卓别林带来的打击,在<马龙听我说>的自白中白兰度甚至将这部作品作为从影生涯中不堪回首的耻辱。没有演员卓别林的作品变成了新时代没落的贵族,也许这部作品可以引发思考,究竟是卓别林作为演员的表演价值还是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成就了无声电影辉煌时代的无数经典
在43:20才首次出现导演查理·卓别林,饰演一名轮渡服务生,确实可以看到他已经非常老了,而显然马龙白·兰度和索菲亚·罗兰也并不太适合喜剧表演,但某些戏点上还是非常能看到卓别林风格的微量元素。卓别林最后一部且唯一一部彩色电影,又见杰拉丁·卓别林,真的好美;片尾还看到了蒂比·海德莉。
没有了卓别林精巧的肢体表演,本片作为一部卓式喜剧已然丧失了灵魂。作为一部爱情片,王老五与大胸女的角色设定太过烂俗,商业片的情节发展、高度迎合观众的结尾,把本片打造成一出华而不实的盛宴!这真不是选对角色就能改变得了的。《王在纽约》结尾卓别林乘飞机离开,其实就可以作为大师的谢幕演出了
马龙·白兰度、索菲亚.罗兰等合演。描述一名美国富豪乘邮轮回美国,途经香港时,一名落魄的白俄女伯爵潜入其房间,意图偷渡美国,结果让富豪发现,二人经谈论之后共随爱河。此为喜剧大师查理.卓别林最后一部作品,亦是他唯一的彩色片,成绩虽然较其代表作失色得多,但仍维持颇高的喜剧效果,而且拍
最后的一部浪漫爱情轻喜剧,卓别林依然在拯救落难女孩,虽被掩盖也能看出片中对世局的隐射。无论是横向与同时代作品,还是纵向与卓别林自己的作品比较,都实在不够出色。事实上,这片结构完整,故事也颇有趣味(尤其是最后),空间的参与叙事也算前卫,只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驾驭卓别林式的肢体喜剧。
我看了也就理解了为什么当时马龙会从一开始的“很荣幸和电影大师合作”到“看到剧本后完全的失望”显然白兰度一口答应下来后才意识到这的确不是一部好的作品,所以憋着脾气拍出来了。结果果然不好。的确当时的媒体因为马龙瞎说大实话的这一点把他批斗的够呛、可我还是觉得他说的是大实话谢谢。
在CCTV 9纪录频道看了一部关于卓别林的纪录片,但是没在豆瓣中找到,片名是喜剧大师的传奇一生。片中提到了很多他的作品,包括本片。据说查理·卓别林和马龙·白兰度关系不好,很难一起合作。据说这是查理·卓别林最后一部影片。1977年圣诞节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年8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