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主演:Lori Cardille / 特瑞·亚历山大 / 约瑟夫·佩拉图 / 贾拉斯·康罗伊 / Anthony Dileo Jr.
导演:乔治·A·罗梅罗
语言:英语
地区: 美国
编剧:乔治·A·罗梅罗
类型:科幻 / 恐怖
上映时间:1985-07-19
别名:活死人之日 / 生人末日 / George A. Romero's Day of the Dead
用户标签:恐怖,美国,丧尸,僵尸,惊悚,George.A.Romero,CULT,美国电影
片长:102 分钟 / 97 分钟(澳大利亚)
imdb编号:tt0088993
僵尸侵染的范围持续扩大之余,人类也加紧进行针对性研究。研究员莎拉(Lori Cardille 饰)和直升机驾驶员约翰等人空降到矿道改建的地下研究中心,罗根医生在这里研究僵尸习性,并得到了一些初步成果。负责中心安全与捕捉僵尸的军人们对暗无天日的地下生活早已厌倦,每天面对同袍死去、消息隔绝、研究进展缓慢让他们暴躁易怒,并在长官罗德(Joseph Pilato 饰)带领下公然反抗项目负责人。精神濒临崩溃的士兵米格尔因僵尸啮咬失去一臂,同时军人与研究人员的矛盾全面爆发,罗德凶相毕露,将莎拉等人赶入满布僵尸的坑道,米格尔则将僵尸放入中心,失控的局势中,莎拉等人全力求生……
本片获1985年加泰罗尼亚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
乔治·罗梅罗丧尸三部曲终章。1.以地下军事基地中追求快准狠的实用价值的军人集团与专注于科学实验和理论研究的科学家团队间的冲突为主线,恍若人类社会的局部缩影。2.探讨丧尸的学习能力和记忆力,尝试驯化丧尸,且塑造了影史首个“丧尸英雄”——爱听贝多芬,有理性,有情感,还会反讽式敬军礼。3.特效化妆十分惊艳,大量解剖与分食场面颇有视觉冲击力。4.女研究员莎拉不仅扛起大梁,而且性格立体多面,兼具勇敢与智慧,又有脆弱时刻,三部曲的确在女性主义道路上越走越远。5.三部曲中黑人男性角色都能力出众,活到最后,这很反种族主义。6.片头密室墙上猝然伸出无数僵尸之手的梦境场景已成经典。7.被称作“弗兰肯斯坦”的狂热科学家果真不顾道德与世俗情境,训练僵尸时提供的书竟是老金的《撒冷镇》。8.片头废弃城市的速写,末世感够强。(8.5/10)
罗梅罗活死人三部曲的收官作依旧是一部带有些许反类型的恐怖片,前半段研究丧尸器官和思想显得颇为学术化,罗梅罗真的有种在自己拿丧尸做研究的感觉,而后半段开始真正的丧尸围攻地下室,非常精彩,幽闭的空间也许是三部中最为突出也最为出彩的。那只有思想的丧尸鲍勃塑造尤其出色,主人被杀,挣脱枷锁之后不忘给主人报仇,那一下模仿军人敬礼简直是神来之笔。血腥度和逼真度是绝对的三部最高,化妆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更加反类型的是主角三人的光环,之前渲染的压抑紧张的氛围,到最后竟然还成为了HE,十分出人意料,三部曲的主角运气真是一个比一个好。与前作的诙谐讽刺不同,这部依然对暴力给予讽刺,但全程非常严肃,也许是没有了阿基多的缘故。虽然80年代兴起一波新潮恐怖片,但不得不承认罗梅罗的丧尸招牌还是非常硬核非常拽。
女主的第三次梦够吓人(她的梦比剧情还吓人)还好当时技术不发达,那些颜料色的血并没有那么吓人,否则身首异处被撕开的场面也太血腥了,前面看得有些无聊,从研究博士被打死那里开始变好看,第三部的女主确实变强悍了,果断、坚强且性格偏强势,她的爱人男反而暴力无用懦弱,最后为了报复,打算牺牲全部人,也是主打人性的一部,但是丧尸场面也足以满足丧尸爱好者的胃口;又引入了新概念,就是丧尸是可以被驯化的,于是乎又给未来的某些丧尸片提供了点子,比如《温暖的尸体》,但这个设定就…对我来说比较扯吧,有句台词印象深刻,Civility must be rewarded.对于人来说也是如此,最后,乔治罗梅罗真得是很热爱正义黑人角色呀,每次聪明的好人都是黑人,从年代上来看也算是思想的开放与先进了
活死人系列第三部,依旧老练的台词让我惊喜。这次梅罗梅把重心放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展现出了同一阵营内在危机愈加严峻之下各人因为学识观念迥异而产生分歧甚至刀枪相向,这背后的核心是前沿科学的高屋建瓴注重理论与百姓哲学的急功近利追求实用的尖锐冲突,其中所象征的社会阶级对立让人印象深刻;另一方面,本片开始了对丧尸的身体构造与学习意识的探究,首创了今天看来也十分有趣的“高智商丧尸”,其不仅具有非一般的学习能力,而且还有情感会卖萌!名为“弗兰肯斯坦”的老科学家潜心于丧尸的科学研究而无视世俗道德,对丧尸的驯化如同万事万物得以进化步入文明的过程,都很耐人寻味。ps:本片对丧尸无法消化却热衷吃人的解释让我联想起《进击的巨人》中巨人物种的设定,后者对前者应该有所借鉴。
这是一部老丧尸电影了,有时想起来了就去看一看,这部电影还是挺好看的,哎,这个研究丧尸的这个医生我觉得他还是心肠挺好的,他没有折磨这个丧尸,对它就像对一个什么都充满好奇心的幼儿园小朋友,嗯,对于一个研究员来说,他想要把对于对他感兴趣的东西都研究清楚,这使他变的很兴奋,可是对于那些没发掌控住丧尸的人类来说是非常可怕的,所以这个基地领导人把那个医生给杀了,嗯,那个人最后也被丧尸给医生报仇了,把他咬死了,这个基地沦陷了,女主和她的伙伴们逃出去了,哎,我是真的觉得那个医生挺好的...(* ̄0 ̄)ノ
罗梅罗标题中带有dead的电影有六部,前三部(拍摄于69,78,85)大幅好于后三部(05,07,09)。前三作每作都带有时代印记,第一部种族问题,第二部消费主义,第三部带着80年代cult片的混乱,一方面,可能导演受到《鬼作秀》影响,电影过于强调血腥和视觉刺激,这其实已经类似山姆雷米《鬼玩人》的特效风格和恐怖氛围。另方面,导演有带着使命感的想拔高主题深度,僵尸的社会性研究,斯金纳和巴甫洛夫的跨族群应用。我们能不能激发僵尸的残次人性?我们在地球的生存意义是什么?这方面拍的极其抽象晦涩。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对比导演其他几部丧尸片,这部就相对平庸,70/100。不过研究和调教的主题,哪怕在现在都算新颖的。血腥部分做的不错,特别几个军人被撕裂的镜头。女主虽强势但真心不喜欢,就是那种强迫别人服从自己价值观的人,还怪别人袖手旁观,个男友还三次出幺蛾子,女主还圣母心留着被咬的他。这里的丧尸速度正常,没有那种夸张的超速,特别鲍勃这个丧尸让人惊喜,竟然学会了对博士的死悲伤、学会了开枪。另外,开头还是蛮惊艳的。“大家现在各自为战,这是关键问题,每个人对人生追求有不同的见解。”
罗梅罗在三个年代拍出的“丧尸”三部曲,虽质量参差不齐,但毫无疑问在剧作概念上都是飞跃式的进展,但本片已经从绝对的二元对立,推向控制与被控制,又进行反制的阶段。三部下来,封闭空间的坚固属性在加强,而结尾人类的被迫撤离就更惊险。而本片失去原有极强的反转式主题表达,大段的僵尸屠杀,完全沦为了视觉奇观呈现,那大洒血浆的开膛破肚,残肢特写,流于形式的官能刺激,也难怪本片口碑会逊色于前作。
不知为什么从第二部开始,片名只写dead而不是living dead。化妆水平提升。军人与科研者在怪兽电影中是永恒的冲突双方。黑人在小基地说的一番话值得品品,可惜记不起来了。挂历上的南瓜地像第一部开头的墓地场景。军人头死前喊了一个名字,是认识那军人僵尸?bug是女主的恋人独自“奉祀”时一行人完全没想去找他。总体来说,味道还是太80年代了,娱乐大于恐怖。
无论是剧本还是娱乐性都是三部里最好的,冲突立体丰富,表面三方势力分化,科学家之间更有不同理念对立,最精彩的是对丧尸生理的详细描述及驯服丧尸实验,可惜的是弗兰肯斯坦博士的结局太潦草,那条线受限于罗梅罗的个人趣味了,女性角色非常强势,这种转变过程在前两部中已经展现很充分,演员也都很不错,是部合家欢R级片,以及,2D你真是好品味
开局视野开阔。对话多起来后,表达各方立场的拉锯,咆哮的长官,像琼瑶剧般的神经质。怪诞的烟雾像调度作者本人的取向性显露。调度人像吊在半空中享受被风吹得摇来晃去,把那些情绪注射器般的推出来。仿佛要叠加到一个情绪的高潮。在此之前反而显得人物之间的紧张感构建调度得尴尬。本片调度者想讲一个什么故事?不知道。消化不来一星表达。
罗梅罗展现人性的经典丧尸片,丧尸造型不错,化妆技术运用到极致,比现在的特效棒多了。这部电影2000年在国内VCD店就有了,小学时没看完,到了初中在网吧终于看完了,片尾那段分尸给我留下很大的心理阴影,记得当时那一段我反复看了好几遍,我是身临其境看的,想象自己被丧尸那样分食,感觉无比的绝望.....
6/10。僵尸鼻祖罗梅罗开始带入严肃的反思,变态军营、幸存者窝里斗的数路被一票后生偷学到烂俗。僵尸开始会听话、享受音乐和报应杀人(行军礼是黑色幽默一笔),就算被咬了割断受感染的胳膊便没事,还真是比这群腹黑活人温顺多了,跟另外两部曲相比,场面小家子气,猛打猛杀的快感少了很多,娱乐性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