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主演:蒂娅·里欧妮 / 乔治·汉密尔顿 / 伍迪·艾伦 / 黛博拉·梅辛
导演:伍迪·艾伦
语言:英语
地区: 美国
编剧:伍迪·艾伦
类型:喜剧 / 爱情
上映时间:2002-05-03(美国)
别名:荷里活大结局
用户标签:WoodyAllen,美国,伍迪·艾伦,喜剧,美国电影,2002,伍迪艾伦,woody_allen
片长:112分钟
imdb编号:tt0278823
这时瓦克斯曼(伍迪•艾伦 饰)的事业并不如意,生活有点潦倒。他常常想起当年自己的风采,那段峥嵘岁月里他曾得过两届的奥斯卡奖。他拼命在无奈的生活中挣扎,幸好有前妻艾丽为他推荐,有机会执导一部新电影。
出资拍片的人正是艾丽的男友,但瓦克斯曼对这位大老板的身份感到十分不满。但为了能重新振作,再次冲击电影界,瓦克斯曼还是作好出击的准备。可是当一切都准备妥当的时候,他无端失明了,他又如何能导演好一部电影呢,疾病却不能阻止瓦克斯曼前进的步伐,他要隐瞒病情,把电影拍完。到头来,老板兼情敌又会否知道他的秘密呢?
一个过气艺术导演为了东山再起,接受了前妻现未婚夫制片人的工作邀约,没想到开拍在即却患上了心理性失明,拍摄过程简直就是灾难。拍摄完后他与儿子和解打开心结重获视力,但电影却在美国好莱坞商业体系里收获观众的一致差评,出人意料的是,电影却在法国收获影评人的一致好评,最终他获得了去法国拍戏的机会,也与前妻重修旧好,实现了过去去巴黎生活的愿望。老头儿真是电影界段子手,失明导演导戏这个都想得出来,这应该就是从“这拍的什么烂片,他瞎了吗?”这种吐槽的话中提炼出的创意,笑死了。剧本遵循了经典好莱坞叙事,结构很完整,只是中段拍摄过程的灾难,瞎几把拍的过程拍的太像闹剧了,他又话痨blablalba,挺无聊的,娱乐性不强。但结尾够劲,反讽式的笑话。能感受到他一年一部电影平时都在不断地写故事创意。真得学习
这个老头自导自演的水平是没话说了,确如他本人自诩的是自恋型人格。幸亏一贯的怪异挑剔碎嘴情绪不稳语无伦次手舞足蹈完美地掩饰了突发的神经性眼盲,老头顺顺利利地瞎糊弄对付着拍完了原本凭借着东山再起的影片。本国评论一团屎,法国代表着欧洲高度赞誉为电影史上最好的美国电影,黑色幽默的生动体现。老头倒是想得很明白,搞艺术的时候不遗余力地搞,面对现实的时候现实地抓住伸出的橄榄枝,就算心知肚明自己的这部瞎拍的剧是坨垃圾,凭着对自己艺术才华的自信和自恋心满意足地带着重新赢回的前妻高高兴兴地受邀去法国拍大片了,爱情事业双丰收,一次完美的触底反弹。
6 / 还是挺讽刺的,如今的伍迪艾伦因至今无解的性侵案而无法在美国市场继续拍电影,“出逃”其它国家继续电影梦,片中的“另一个”伍迪艾伦因为生理性失明盲拍电影遭受美国市场的巨大讥讽,却意外得到法国影评人的一片叫好。而这里的解读可以看作是对好莱坞式电影刻板模式的嘲讽,也可以看作是对艺术流电影毫无逻辑的抨击,也不忘cue一下费里尼。伍迪艾伦对中国元素的偏爱也可窥知,六场危事里的毛泽东语录,本片中的中国人摄影师及翻译,Tiger Lily里的华裔花花公子女郎,还有曼哈顿谋杀疑案床头的超大中文字体。
我难过时很重要一排解方式就是看伍迪·艾伦的电影,特别是他演的电影。这片不仅讽刺了好莱坞一票人,还顺带揶揄了一波法国影评人。剧本怎么这么搞笑,眼盲导演乱拍一通,片场各种乌龙真的要笑晕。这还没完,最搞笑的地方是小老头和他妻子的现任丈夫在酒店房间的那场戏,各种我头晕我敬业我累了我觉得很不错,摸不到椅子在哪里就乱走一通结果倒在人家身上哈哈哈什么鬼,WA在自己的电影里真的超级搞笑,是任何演员都给不了的感觉。结局好可爱哦,是标志性的小老头式可爱,又是一部温温柔柔的电影。
光看名字就知道伍迪·艾伦是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讽刺好莱坞的刻板和无情。一个神情慌张、动作滑稽的小老头不断挥舞着双手,就好像在扇好莱坞的耳光,左右开弓,把好莱坞狠狠羞辱了一番,还笑眯眯地说,别生气嘛,我逗你玩的,实在很腹黑。片中表现最细腻的是当他失明时前妻对她的爱和支持,但又不是盲目的那种,以及他的经纪人对他的体谅和照顾。影片最后一句台词很棒,“每一位丈夫都应该瞎一段时间…”--伍迪·艾伦自编自导自演<好莱坞结局>
2020147 伍迪选取了很多他生活里的素材为创作蓝本,失去视力的导演(Sven Nykvist在拍摄《名人百态》时已接近失明)、与儿子的疏远、对于外国DP的情有独钟(尤其是前三部作品都是和赵非合作)以及被法国人爱得死去活来,比照起来固然有趣,但剧本本身的羸弱是不争的事实,缺乏讽刺性,有点捣糨糊。不过蒂娅·里欧妮是真美,以及中国摄影师那句“实话跟你说吧,李安还等着我拍戏呢”太好笑。
中间的节奏有点太松散了,甚至有些稀松平常。有几点缺陷:虽然失明,却辨别不了说话方向;儿子形象出现太晚,有些太程式化了。其实这片子剧本上还是很伍迪艾伦:失而复得,不懂珍惜,失明复明说来就来,不需要太多的说明,就好像生活的片段。最有意思的是最后结尾:“你会推荐你的朋友去看吗?”“不会,除非他是希特勒。”最后的结局吐槽法国电影笑死我了。另,蒂娅里欧尼绝对是最漂亮的欧美女性面孔之一啊。
啊,伍迪·艾伦的电影真是很少有真正的“好莱坞式结局”诶!看过了这么多“惊险式结尾”,这回的让人有种不一样的舒爽和放松。另外,伍迪·艾伦坐沙发那一段让我在大晚上黑灯瞎火中笑出了声并持续性爆笑,间接性抽抽哈哈哈哈哈!还有就是所谓“心理性失明”,听了医生的简述让人太能理解了!是他心里有信号啊!不消消信号恢复不了,很考验噢!最后,一直一直i伍迪·艾伦的电影!!别停接着刷!!?
边钩针边看,感觉真是老年乐。Sneering at society’s adulation towards celebrities/so called artists. French people love chaotic films made by blind directors. Thank god we have the French.
失明的导演拍出了在美国饱受批评的影片,却因为其混乱的视角,夸张的表演等等看似非主流的地方被法国的电影大咖们称赞为五十年来美国最好的电影?这就是这部电影的好莱坞式结局——和儿子和好、和艾莉重新在一起、成为真正的天才继续拍片甚至实现自己以前想要同艾莉在巴黎度过余生的理想?我觉得或许仅仅艾莉说出那句“我想我一直都很爱她”就已经足够“好莱坞式结局”了。
这是在黑法国新浪潮吗?“剪辑不流畅,人物表演做作,根本没有焦点,完全是一个瞎子拍得”,指桑骂槐功力一流。这真是很伍迪艾伦,絮叨风、要无知女人衬托的自恋狂,自我陶醉在深情中。莫名其妙的中国摄影,莫名其妙地同前妻和好,后半段莫名其妙的儿子……一个闹剧没有圆回来啊,当然也有很不错的场景对话,与前妻说几句工作就怒彻往事,但这种精妙也是寥寥几笔而已。
现实的是否荒诞来自你看现实的心从哪个角度,人最舒服的状态就是你什么也不改变而你所处的环境同样也喜欢你,成功是互相成就,即使你是一颗富有生命力的种子但是没有适合滋养你的土壤,久而久之便会死去…命运有些时候就是无法解释且充满荒诞。最后讽刺好莱坞老板拍片有时是为了泡妞,制片与导演间的博弈,烂片只要发行到位总有奇怪的人会喜欢(法国人)。
作者性极强的《好莱坞结局》显然是在影射流水线式的创作过程。除了显而易见嘲笑导演雇佣制的大制片厂,同时也在讽刺那些带着偏见急于发表看法并盲目作出结论的人。这种先入为主按部就班的固化思维使得交换意见成了一件举步维艰的事,而伍迪认为人与人之间保持密切关系的秘诀在于Play。即游戏、扮演或假装在一定程度上拆除了人们于交流中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