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主演:马修·巴尼 / 比约克 / Mayumi Miyata
导演:马修·巴尼
语言:英语 / 日语 / Icelandic
地区: 美国 / 日本
编剧:
类型:奇幻
上映时间:2005-09-16
别名:挣脱
用户标签:实验电影,MatthewBarney,Bjork,实验,美国,荒诞,Matthew_Barney,电影
片长:135 分钟
imdb编号:tt0446685
这是一部在长崎海湾一艘日本捕鲸船上拍摄的长达135分钟的非主流电影,核心精神是对自我强迫的抵抗和创意之间的关系的思考,形式则是轮船甲板上一尊名为“土地”的巨型凡士林雕塑的塑造和变化过程。在船上的还有两个恰巧来到这里并举行了一场日本式传统婚礼的“客人”,由导演巴尼和女歌星比约克扮演,两人用旁白带出导演的创作主旨。随后他们出席了一次茶道仪式,主人为他们介绍了轮船的历史,这是舱外电闪雷鸣,液态的凡士林流了进来,“土地”化开了。“客人”被困在了密室之中,他们艰难的呼吸,随后拔出小刀,砍下了对方的脚和大腿。两人剩下的躯体中露出尚处于早期发育状态的鲸尾,新生和变化又开始了。
看了三十多分钟的版本还以为是全片,暗自窃喜居然没有感觉到乏味,原来是只看了一部分哈哈。继续找全片看。2月14终于看完了全片,忍耐着无叙事的缓慢镜头,伴随一些海里船上的晃悠,熬到最后一刻终于,终于所有的忍耐爆发了。礼物、蛋糕、储存脂肪?的巨型磨具,制造着马修巴尼的标志性符号——提睾肌。而直到一对男女相互切割下彼此的躯体,找出最鲜美的部位喂食给对方时,他们的身体坍塌了,就好像提高肌符号的坍塌一样,也好像我们人类生食鱼类一样。不禁在想,人的躯体其实就是一个模具框出来的,其实里面是空的,而外面也是空的。(也之前的创作想法不和而谋)。会继续读比较他和博伊斯的书籍,进一步写影评和书评。
冲着比约克去的,琐碎的铺陈很容易让人摸不着头脑,其实它就是一面镜子,你心里想到什么就会显现出来,繁复的细节精致的装点,整个电影就像一开始被包装的那个盒子一样被赋予神秘,情欲就像是刀子,仪式又礼节性的你一刀我一刀,割去彼此的双腿,吸吮对方的骨髓,然后新生出鲸尾。最后完美被破碎,结束
从抑制到癫狂暴戾,包裹在浪漫和末世情绪因子里的实验影像。凡士林雕像与捕鲸船都是自然主义的影射,融化,再造与锤炼都是文明对生态的破坏。当切肤般的自裁救赎后,迎接来的才是真正平衡与和谐的新光明。barney和bjork同时出现在日本文化语境里,带来的奇妙冲击感再强烈不过了。
该如何看待matthew barney的作品是个问题。这部影片至少包含了生成、消解和转化这三个主题。还有其它的,像与日本有关的仪式自裁、庞大的作业过程、钻洞/空间穿越、异质进入、不和谐运动、和谐运动……难以给出确定含义;这可能对现行评论提出挑战
严谨与变态的严谨。前面的秩序跟排列赏心悦目 心情舒畅 然后 是日本式的压抑 到最后达到高潮 戛然而止 无处释放(前半段是强迫症的福音 后面结尾就是秩序者的噩梦了 比约克挺好。btw为啥会想起下水道的美人鱼?♀️?♂️)
它根本没要讲什么,只是一部把0复杂化的电影,非常高级的成人过家家。幻想一个东西,然后把它拆了,或者把它设计成一个很复杂的游戏,相当于童年玩得乐此不疲现在却觉得了无生趣。当然了,结尾满分。
马修巴尼的强项还是在表演和装置,影像本体语言不是他关注的重点。作为一个以电影为媒介的艺术家,我总觉得这是个缺憾。此外,那些白白的东西不应该是鲸脂吗?这样更说得通啊。
观感真是挺不好的 看到一半睡着了? 美国人非要拍日本文化探讨日本捕鲸船⋯⋯另现代艺术老师说结尾是同类相食 我倒觉得是被困的鲸鱼求生存的举动
4.5 比黑暗中的舞者有意思,黑暗中的舞者除了歌舞片段和原声带以外没有留下任何东西(对我来说)除了给bjork打开更多知名度外看不到什么作用
观感真是挺不好的看到一半睡着了??美国人非要拍日本文化探讨日本捕鲸船⋯⋯另现代艺术老师说结尾是同类相食我倒觉得是被困的鲸鱼求生存的举动
死亡新生转换,凡士林的精神状态象征。欲。毁灭中创造,死亡中涅槃,在抑制中找到突破。整个过程都觉得很有趣,甚至还有点想吃小龙虾。
ʕ•̫͡•ʕ*̫͡*ʕ•͓͡•ʔ-̫͡-ʕ•̫͡•ʔ*̫͡*ʔ-̫͡-ʔ,作业之一,不好给分,睡过去N次,太遭罪了。
太過怪誕 邊緣 演繹的片子 Matthew Barney的藝術層次太高了 更像是他和bjork之間的自娛自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