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导演: 亨利·莱尔曼
编剧: Reed Heustis
主演: 查理·卓别林 / 亨利·莱尔曼 / Virginia Kirtley / 爱丽丝·达文波特 / 明塔·德菲
类型: 喜剧 / 短片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1914-02-02
片长: 15 分钟
IMDb链接: tt0004288
谋生之路的剧情简介 · · · · · ·
1914年卓别林出演的银幕处女作。描写一个骗子在社会各种场景里制造的闹剧。
1914-02-02,谋生之路。ThisisChaplin''sfilmdebut.Ifitwasn''tforthat,there''saprettygoodchancethatthiswouldbetotallyforgottenbytoday.Chaplin,inapre-Tramprole,showssomeofthethingsthatwouldeventuallymakehimoneofthemostrecognizablefiguresinthe
好一个骗财骗色袭警抢头条的括号八字胡混蛋呐。和一表人才的男二号/导演站在一起,大头窄肩五短身材的CC,称得上贼眉鼠眼胁肩谄笑了,假袖口忽隐忽现,夹眼镜文明杖小背心长领巾裤腿皮鞋,当然还有黑礼帽也各有发挥,一身上下都有戏。叫人担心的是:骗戒指的道具太小,抢相机的装置太少见,高楼电车报社排字间的城市景观太新潮,以至于当时的和现在的观众都会看懵。1914年,美国,处女作,单卷闹剧。另外串了车祸时的警察一
两星半。卓别林No.1。莱尔曼导演。骗子的骗术与逃跑。卓别林首部荧幕作品,剧情节奏逐渐升华。无奈导演也是新手,剧情显得稍有稚嫩,整体也就较为散乱。能留下最后那幕有轨电车戏。“卓别林的硬板假袖口滑下来要掉了,他举起手杖,袖口又滑回正确位置。那短短一刻真是笔墨难以形容。卓别林和女演员梅布尔·诺曼德是启斯东片长中唯二能做得如此惊喜优雅的演员。——《闪回电影简史(插图第6版)》P34”
彷佛这是最早的从正前方运动拍摄奔跑者形象的电影,典型的启斯东打闹喜剧风格。在几乎无台词的条件下, 通过到位的动作表达,在达成喜剧效果的同时还要使得观众理解剧情发展逻辑,这就是所谓默片的魅力之一,当然也就不难理解卓老师之后对于有声片的态度与看法。另外,最简单的滑稽动作永远能让人发笑,(例如摔跤,趔趄等)。这种笑是发自内心的,因为它坚实的建立在论证了他不如己的事实基础之上。
剧情哪里令人费解了?骗取戒指装上层人士得到妇人垂青,抢走拍下新闻热点的摄像机交付报社印刷出售,共同的利益损失方追讨得利者反被他人误解,两人在追逃中幸福快乐地被火车推离了镜头。没有字幕卡的默片不应该更容易关注于影像本身吗,不然跟读小说有什么区别…亮点是引入了景深叙事,以及正面拍摄人物奔跑的运动方向。哦不不不,亮点是电影史终于迎来了卓别林!!!
世影史:卓别林首部影片在塞纳特的助手莱尔曼导演下拍摄,后者为了对法国喜剧表示敬意,特将自己名字叫作亨利•百代•莱尔曼。卓别林打扮成英国绅士的模样:灰色丝绒礼帽,燕尾服,浓浓的八字胡,鼻架单眼镜,一双漆皮鞋。扮演一个狡猾凶恶的骗子。恶作剧几乎一直是他在启斯东公司时代的特色【6】
备战而看。卓别林的银幕处女秀,在节奏和表演风格上都还没有奠定基础,所以放在卓别林的作品纬度中看感觉一般,和同时期的一些其他片子相比也并无过人之处,不过里程碑意义毋庸置疑。每一位看卓别林影片的人都应该从这一部开始看起,这更像一种朝圣与致敬。
在这部《谋生之路》的电影中,卓别林穿上礼服礼貌,甩着恶人的小胡子,他尽职尽责地跑来跑去、摔的漂亮。即使在这部片中,你也看得到纯粹卓别林式的表演。卓别林的硬板假袖口要掉了,他举起手掌,袖口又滑回正确的位置。那短短的一颗真是笔墨难以形容。
镜头剪接已经让人眼花缭乱,再加上卓别林夸张的肢体语言,便是经典的启斯东风格。两次行骗均成功,结尾以打闹结束。开头固定镜头中的第一次行骗略显冗长,此后节奏一路加快,汽车、相机、有轨电车,几乎是现代喜剧中必不可少的道具。
卓别林一开始形象就很接近人们印象中的形象,两撇下垂八字胡和高礼帽显得身子非常小。默片小动作不是很清楚,所以打起来动作才那么夸张,也有哄抬气氛的作用。突然想到要是现在的人给那些默片按自己想象配音,多好玩儿。
卓别林处女作 导演兼主演亨利·莱尔曼在后期将卓别林多处滑稽动作裁掉了,以防卓别林过于抢戏,此后卓别林尽量把滑稽动作做在开幅或者落幅,这样在最终剪辑阶段难以被删掉。
卓别林的银幕处女作 这时他还没有成为流浪汉夏尔洛,而是一个骗子,骗财,骗色,骗知识产权,总之没有他不骗的。受骗的还都是同一个老哥,俩人一路追打,最后被铲上了电车。
1913最后一个星期拍摄,除了紧迫感什么都没有。华尔特克尔:已经奠定了后来成为永久性的、具有巨大生产力的模式:他把宇宙间其他的一切都用来适合他的一点点自身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