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十年前也就是7、8岁左右偶然在外婆家电视看到这部电影,当时连这部电影的名字叫什么也不知道,但它就这么刻骨铭心的印在了我心里,电影里的内容某些地方让我印象非常深刻,至今无法遗忘,虽然忘了许多部分。十多年后,也就是2017年突然想起了当年的电影,马上上网查,靠着模糊的记忆搜索,还真没想到给我找到了,它就叫《雏菊》,还发现主角竟是全智贤,没想到是我喜欢的演员,真的太激动了那一刻。其实还真说不出小时候看时的那种感觉,只记得这部电影带给了我悲伤,以至于十年后感觉就像昨日才看完的,太印象深刻了,相信再也没有一部作品可以让我如此的印象深刻了,电影里的配乐,演员们的演技,无可挑剔!当然找到这部电影后又再看了一遍,当年的感觉再次找了回来,还是那么的悲伤。
杀手主POV的剪辑师版本怒打5星,女主角警察杀手各自POV一遍的导演剪辑版只值3星。这个片故事线塞得紧满,港式蒙太奇处理较多,不适合沉溺于起伏不大难舍剪裁的意识流叙事。拖延时间却不觉拖延、甚或直截忘却时空逻辑是纯文艺片惯用节奏,留白较多恣意旁白得锦上添花也是文艺片族群特色。《雏菊》这个片周身散发无需赘言的美术气质,却由于类型化的表现方式而不能归为艺术片范式。把一部优秀的商业片作艺术化处理是画蛇添足,哪怕导演本人保留着把故事全方位说清楚的念想,也应考虑故事本身调性适不适配创作者个人心意,毕竟一部电影的诞生是一个妥协的过程。姑且把冗长重构版本当作短版本的多视角注释吧,毕竟看一遍哭一遍只发生在短版本。
正佑和朴义的感情都是明确的,他们的爱情明确地指向了惠瑛,而惠瑛的感情却是不明确的,她的爱情指向一个影子,谁出现在影子面前,她就会爱上谁。正是这样的指向错位,更让一份藏在暗处的守护,显得温柔而伤心。爱情会在各种错位和误会中变得充满滋味,但这样的滋味太烈,可以当零食,却做不到主食的长久。那份可以当主食的爱情往往跟米饭一样,只有一点淡淡的滋味,带一点酸,带一点甜,颜色也不够鲜艳,但你总有办法从中品出万般柔情和千滋百味。不必感慨别处的爱情,就像电影最后的画面一样,惠瑛长久等待的一切,其实早已在身边出现,只要记住一点,不要陷入想象,去爱上一个人,而不是爱上想象中的爱情。
6/10。核心意象的花语一线穿珠提高了影片艺术性,头尾安排几位主演同一屋檐下躲雨、绿颜料浸染一盆雏菊高举天空,希望与生命的暇想暗含诀别意味;挚爱那片原野花海远处小桥流水、一致性的绿与女孩一席粉衣的色彩交相辉映,以及惠瑛举着画用杀手才读懂的唇语无声呼唤制止枪声,黑色郁金香出现美好终结。6年,大概可以称之为我的爱情电影之年,看了好多青春爱情电影。反正剧情是不需要去刻意推敲,求真的,一切的安排都是为了想象中的爱情而设定,适合年纪轻轻的少女,少男看。年轻就是需要这种不现实的梦幻,纯净的,不顾一切的,百转千回的,撕心烈肺的,至死不渝的故事来抵抗即将到来的死水一般的中年
二刷看了导演剪辑版,细节更丰满。第一遍看的时候都没有留意到导演是刘伟强,难怪身份设置选了警察和杀手。老实讲这样带有宿命感又极致浪漫的情节很难拍,用力过猛会烂俗,蜻蜓点水又浮于表面。这部电影有很多巧妙的处理,比如让女主在第一次枪战后失声,从而产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让情感在大段无言的片段里震撼人心。比如善用物而不是口来传达心意。一盆花,一座桥,一幅画,一张照片,一段音乐,一系列的线索把情节步步推进,也让情感一点点产生微妙的变化。最后还是要夸一下演员的表演,真的是于无声处听惊雷。最后的最后,片尾曲很经典。
我蛮少看韩国电影的。起初我觉得电影前半部分很无聊,看到最后我才知道前后都是铺垫,后面的情节都是徐徐展开的。女主惠瑛死的时候我哭了,最后杀手报仇的时候我也觉得很爽。我原以为正佑会是男主角,而在正佑与杀手见面时,杀手自杀,然而我没猜对结局,最后的反转令我赞叹。杀手首先是人,然后才是杀手。尽管他的手里沾了很多血,可是他内心深处还有爱,最诚挚的爱。本来他可以安稳的做好他的工作,也可以一直默默的爱着惠瑛,可是,正佑出现了,起初带着利用她的动机接触她,而她误以为他是送雏菊的人,一切全都错乱了.........
如果是我我会选择爱朴义,因为他的付出,他的隐忍,他的爱更深沉,恋爱中的人不会理智地去想后果,都会像慧瑛一样奋不顾身哪怕面临危险知道真相后的她很抱歉,正如歌词写的那样,原来她一直寻找的爱就在身边,所以最后他的选择是朴义,才会去替他挡枪,可惜命运弄人,没有机会再重新来过了,我想朴义也会后悔当初选择了杀手这个职业,不然他和慧瑛不会是这样的结局,所以无论生存怎样艰难,遵纪守法做个普通人才能收获一个普通人的简单幸福。
1.女主跟警察在一起的时候只是受了伤,失了声,后来知道自己真正爱的人是杀手时直接没了命,果然是“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2.这种不疾不徐的讲故事方式很舒服,很喜欢。3.认识了雏菊,更喜欢上了雏菊,原来它的含义就是心底里的爱。外形就像小小的象征着阳光的向日葵。4.爱她就给她造座桥,学会读唇语,…想法设法的照顾好她。多美好的爱情啊。最后记忆的闪回场景真得忍不住要落泪。
喋血双雄+英雄本色+堕落天使+花样年华+无间道。刘伟强总喜欢在拼杀的场景前,使用大力度横摇的镜头和短但稳定的几个定镜或者手摇制造一个阴森而且杀机四伏的氛围。当然,这个是跟陈光荣的配合下。所以之后在杀破狼和导火线,也能看到叶伟信用了一样的处理。最后郑雨盛抱着全智贤然后混剪回忆的手法,也是港味无穷。如果是王家卫来拍这个剧本,会不会是东邪西毒的现代版呢?
对于一个单纯的女生来说,身边靠近的人是谁,警察或是杀手,惠英可能到死也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我想她的世界里应该是不断的反转与错乱,她爱上了每天送她雏菊的匿名者,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错认送雏菊者,并被错爱的人作为掩护者利用,而真正送雏菊给她的人真实身份又为社会所不容。一个动人却并不美好的故事,甚至有些残忍,不会再看第二遍,但令人印象深刻。
有看不懂的地方,比如惠英到底爱的是谁?原本以为自己爱的是警察的她,在得知杀手才是为她铺桥送她雏菊的人之后,那么快就爱上了一直陪伴在自己身边却对他无动于衷的杀手以至于会为他挡枪而死吗?我不太明白,她到底爱的是真真实实存在于自己面前的人,还只是爱那个对自己好为自己默默付出的从没出现过的“影子”?另外,警察选的角色长得像坏人,没有杀手好看。
那场夏日的雨,将素昧平生的三人交织一处,他们克制着,却又诉说着心意。当暖阳再次照亮大地,雏菊依旧在牧场边盛开,只不过,斯人已逝。伴随着卡农的旋律,影片缓缓地走向了尾声,悲喜交集,任由道不清的情绪静静释放,催人泪下,最终又归于沉静。Future can be changed. 那些散发着淡淡香气的雏菊,也终将找到安身之所,静静绽放……
奔着全智贤来的,结果导演完全没发挥出她应有的水平,全凭气质就让两人男人为她爱的死去活来,全然没有我的野蛮女友里的那种让观众也爱上的感觉,故事也都是十分牵强,在同一个广场发生多起枪击案,这完全都成了战场而不是广场,还好在画风上还比较唯美,最后的音乐略微的挽回了一点分数,不知道郭在容当导演会不会有不一样的效果,反正刘伟强是差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