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恐怖  纪录片  爱情  血战  大陆  科幻  美女  入侵脑  阿凡达  坚如磐石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电影

 
电影译名: Letter from an Unknown Woman
影片导演: 徐静蕾
豆瓣评分: 7.60
影片地区: 大陆
影片类型: 剧情,爱情
上映年代: 2005
影片时长: 89
更新时间: 2019-11-03 06:55
浏览次数: 509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电影演员名单
徐静蕾 , 姜文 , 黄觉 , 焦晃 , 孙飞虎 , 苏小明 , 林园 , 马恩然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电影简介及网友点评
1948年深冬,一名男子在41岁生日那天收到一封厚厚的信,这封信出自一个临死的女人,这故事讲述了一个缠绵的爱情故事,而这个故事的男主人公对此却一无所知。故事始自18年前:一个女孩{13}岁时爱上了住在隔壁的作家。后小女孩因家中变故搬到了别处,但她却始终无法忘记曾经住在隔壁的作家。几年后,小女孩以学生身份回到原来的住处,与作家重逢,将自己的初夜献给了他,但作家对这个曾经住在隔壁的小女孩没有任何印象。两人几次交欢后,作家因事离开,并表示回来后马上与她联系,却从此遥无音讯。女孩在绝望的等待中发现自己怀孕了,因对作家的爱,她决定生下这个孩子。孩子出世后,生活越发艰难,她为让孩子过上优越的生活,不得不依附有钱男人坠入风尘,过着交际花一样的生活。几年后,她终于再次遇到了深爱多年的作家,两人又有一夜的欢愉,但作家仍旧没有认出她来。又过了几年,孩子患伤寒病死去,当年的女孩将往事写进信中寄给了作家。

“她只是他生命里的一朵云彩,倏然投映在他的波心,转瞬即逝。而女人却痴痴牵念,选择将他融进她的骨血,用一生的时间将他铭记。我爱你,本与你无关,它是一种名为思念的病。只在自己的心中萌发,又在自己的心中趋于平淡。说到底,爱情不过是一场风花雪月的绮梦。充满了形而上的内容。沉醉的人痴心绝对,被宠坏的人则毫无所觉,这就是男女之间情爱的真相。电影里女孩对徐先生的爱便是如此,执迷不悟,痛极依然不肯放手。这份爱与她而言,已然成了一种浪漫的病症。在心中纠缠固结。她的坚持和纯粹固然令人动容,但是精神上如同裹了小脚一般,低到尘埃里的姿态又令人唏嘘不已。每个人或许都像她这般,爱过,病过,只是她病的时间更长一些。她用了一辈子的时间来完成这份爱,守护这份爱。她的选择恐不为如今的我们所理解,因为她的故事是不可复制的。”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剧照

没看过茨威格原作,很难想象如果像电影的感觉,这本小说怎么会成为名著。电影又臭又长,中年油腻男作家臆想出来的完美女性标本,这个女的暗恋他一生愿意为他独自抚养孩子,连死也不打扰他,还很文艺程式的定期给他送花,当他读完信后遗憾感慨,夹杂道德优越感和成就感,像抽完雪茄后回味口齿留香,完成一种男性主义的自恋仪式。荒唐的是,一个女性导演竟然认可由男人意淫出来的女性形象和话语逻辑,去拍摄伪女性电影,意在表达一个女孩的成长史和私密情感史?这个女孩孤独自闭,幼年丧父,一生追求童年时像父亲和爱人结合体的男人的认定,如此才能获得自身存在感。最终追求不得,只能通过死亡获得救赎?结果还被徐导拍成了女性的意淫自恋、伪自尊与单相思,真是俗烂。徐静蕾和姜文太吻合电影角色,我几度怀疑他俩借电影在玩暧昧。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剧照

光和影的构图极具质感和故事感。片头片尾那一首悠扬的琵琶曲,弹出了女人对男人不掺杂任何杂质的感情。一个文质彬彬、家境富裕、博览群书、活力摩登的男人往往最受女人的青睐,可惜他是个浪子。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更多是对男人控诉与爱恨交加的感情女孩时期,你无意撞到了我,只是礼貌谦和地对我说了句sorry,我却情窦初开、只身跌入爱河。少女时期,你给我一支白玫瑰。自此以后即使你不再记得我,我也仍然每年在你生日那天给你匿名送去一束白玫瑰,直到我死去。女人时期,你问我,我们什么时候能再见面?我说随时。你单单向我伸出手邀请我过去,我便是在坟墓里也能为你跳出来,只因你呼唤了我的名字。可惜你每每都不不记得我,每每都不守归来找我的约定。我是你无数个女人中毫不起眼的一个,而你却是我的唯一。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剧照

有一些人说 「这部电影让人意识到青春期女孩子一定要好好引导教育」也有人用「舔狗」「渣男」来给他们道德上的定义。我并不觉得这是一件蒙羞的事,也并不是一个应该被修正的错误。纯粹坦荡的去爱,去燃烧,如果就是她的使命和价值,那为什么要阻止一个人的自我实现。别人的爱情走向巅峰又衰落,欲望会消磨,身体会厌倦。可她的爱情永远处在巅峰时刻,永远对一个人有少年般的依恋。从某种意义上讲,她不会衰老,不会死亡,因为她的某一部分永远留在他身上,浪漫和悸动就不会消亡。当一个人代表了一种全新的生活,他更像是一个图腾,在懵懂时遇见一个新鲜的世界,并为之舍弃生死,做一个殉道者,是可以理解的。以及,姜文很帅,痞帅痞帅的,虽然他是那个作家,总是不能让人完全信服的。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剧照

“我相信无论何时 只要你召唤我 哪怕我已经死了 躺在坟墓里 也会突然涌出来一股力量 使我站起身来 跟着你走”感情热烈而生性健忘 一往情深而爱不专一。当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遇到这样的浪子 那注定是一场卑微而执着的迷恋。这不是爱情 是宗教般的体验 来源于父爱的缺失 来源于自卑。“看到我这些话 你不要害怕 一个死者别无所求 她既不要求别人的爱 也不要求别人的同情和慰藉 只对你有一个要求 那就是请你相信我告诉你的一切 请你相信我说的一切 这是我对你唯一的请求。”这既是请求 又是一种表白 这一生 她从来都没有求过他的爱 但到最后 她的心愿无非是:要他相信这一切。她为爱执着了一生 所求不过如此 看到这里也只能长叹一声 情为何物。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剧照

一开始在想,相比于细腻饱满的女主形象,作家是不是太脸谱化了?从出场到最后,都是一副风流书生的模样,1943年做的事跟1930年也没差,而这边厢从一个暗恋你的小姑娘长成了北师大的女学生,到后面给你生的娃儿都打酱油了。其实不管是原著还是电影,关于男主的一切都是经由女主叙述和勾画的,充斥着主观臆想。可以说,作家只是个符号,是一个缺少父爱(可能会有恋父情结)的少女的精神追求。这已经超脱了爱情本身了,更像是一种宗教信仰。只要感受到偶像的召唤,可以抛下整个世界。女主所做的一切,不过是在努力实现自己对爱情的幻想,自我感动罢了。从这个角度看,作家形象饱不饱满就不太重要了,甚至是姜文还是梁朝伟还是黄渤啥的都不重要了吧哈哈哈。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剧照

从那一秒钟起,我就爱上你了。我知道女人们经常向你这个娇纵坏了的人说这句话,可是请你相信我,没有一个女人像我这样死心塌地的爱过你,过去是这样,这么多年过去了,仍然是这样,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比得上一个孩子暗中怀有的不为人察觉的爱情,因为这种爱情不抱希望,低声下气,曲意逢迎,热情奔放,这和成年女人那种欲火炙烈不知不觉中贪求无厌的爱情完全不同,只有孤独的孩子才能把全部的热情聚集起来。我毫无阅历,毫无准备,我一头栽进我的命里,就像跌进一个深渊。从那一秒钟起,我的心里只有一个人,就是你。

有了爱情经历怎么越来越看不懂了还?人和爱情可能形成千千万万种结果,可是到底什么样的爱情是真正的爱情呢?看弹幕里说缺父爱的,说不自重的,说活在幻想里的,可是我们终其一生,要追求的是干干净净的爱情本身,还是和这些东西有所牵连的实质性的爱情?我明白文学作品不同于现实,可不代表现实中不存在文学作品中的桥段。真的是越来越迷惑了,人首先为人,然后有爱情,那么其实爱情麻烦的根源还是人吧,总之想了一堆乱七八糟,没有爱情没有烦恼是真的……反正《琵琶语》和北平的冬天是我心目中最美好的组合。

片子给三星,因为那句"早啊,小姐"我颤颤巍巍的心再次破裂了。爱是一种病,暗恋是病入膏肓,拜托别深爱一个人了。视听很直白,有些地方很好有些地方很差,比如情欲戏的走位,第一次在一起在门口的一追一回头,一牵一躲,都特别到位,再比如第二次在一起前鼓点密集的京剧和躁动的心。有点想哭,但是全被那种文艺腔打退了,特别是后面剧情没立住,假了。"你的声音有一种特别的力量,让我无法抗拒,经过十几年的变迁,依然如此。只要你叫我,我就是在坟墓里,也会涌出一股力量,站起身来,跟着你走。"

电影讲述了一个女子从青春期开始爱上一男人,从而羁绊一生的爱情故事。因为爱你,所以不想羁绊你,所以羁绊自己一生。 女子爱得卑微。时隔几年以后,少女长成长亭亭玉立的女子,偶遇男子然后怀上了小孩,但是还是选择不打扰男子。 女子爱得执著。女子为了孩子能够长成男子那样风度翩翩的男子,放弃自己的幸福,游走不同男人当中以给孩子优渥的成长环境。 女子悲剧式的爱情,另外一面是爱得洒脱。徐静蕾很适合女子的角色, 最后,千万不要喜欢风流才子, 危险!

她毫無閱歷,毫無準備,他一頭栽進她的命里,就像跌進一個深淵。從那一秒鐘起,她的心裡只有一個人,就是他,自此之後,全是他。她在深淵中掙扎成長,蛻變,歴遍滄桑,但他還是他,在深淵之上瀟灑地行走,帶著由無名者送的白玫瑰,卻毫不知道這樣令深淵變得愈來愈深,愈來愈深。她愛他,與他無關,她愛他,更甚於愛生命。我的內心是糾結的,整個故事本該很動容,我卻毫不觸動,或許是我不懂愛,我也需要探究何謂愛。但存在我記憶裡的,將會是那四合院,和那青澀但倔強的少女。

与其说爱上这个人 不如说是爱上了他的艺术品味和儒雅气度,恰巧是那样孤独的童年,那样粗陋的环境,那男人住进了打老婆的大盗旧宅。自己的视若珍宝的书籍破破烂烂,他有那么多漂亮的精装书和外国文学,更让她憧憬与想象。她虽孩子气却有着满身心的上蹿下跳的爱,她把它们整个泼出去了,泼在第一个对她笑的男人身上。她顽固地爱,她带着自尊地离开又放下所有脸面与他共榻。这样的乱世,能真心记住的东西太少了。这样女子,守护在心底的爱太沉了。

原著里那样细腻的心理描写几乎没办法用视觉语言完整地表达出来,这是这部电影最大也是必然的局限。其实我始终觉得茨威格的这个故事的细节设定只能是属于西方的,不是简单置换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就能成立的。东方的作家风流者或有,但印象里总是敏感而深情的,很难把一段情愫忘的一干二净吧。唯一可以自圆其说的或许是战争年代容易给人带来的记忆混乱甚至失落。忍不住要吐槽一下我的轻度脸盲症,徐静蕾的脸的确不太有辨识度?…

更多>同类高分电影推荐
妈妈和七天的时间 彷徨之刃 留法岁月 玩的是古 往事如歌 我所经历的罗布荒原 胡同 草木人间
0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