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片名: 秋之白华 英文片名: qiuzhibaihua 导演: 霍建起 主演: 窦骁 / 董洁 / 郭家铭 / 米紫安 / 伊春德类型: 剧情 / 爱情 / 战争 / 历史 地域: 内地 国家: 中国 发行公司: 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 出品年份: 2011 上映日期: 2011-06-28 中国 剧情简介 窦骁所属的新画面公司昨日证实,“老三”将在片中出演中国现代革命思想家——瞿秋白,而与他演对手戏的则是产后重磅复出的前辈“谋女郎”——董洁,她将扮演瞿秋白的妻子杨之华。在这部电影中,两位张艺谋先后捧出来的明星,将会首次在镜头前大演对手戏。据悉,
2011.6.28 11:28标记“想看”。一个月前的今天,我在影院看完疫情前最后一场电影,之后到现在再未进过影院(都关门了),在这个只有两个数字02组成的日子,我选择看这部片子完成仪式感,也是那种听起来不错想看了很久的。但忒么……才看了10分钟我就快忍不了了!你们要么干脆说方言要么把舌头捋直了行不行啊?!太假太别扭的“平翘舌”不分了!哎,自己选的片子,恶心着也要看完。网路资源硬盘TV播放。2020-2-26更新: 收回我的话!2星改4星3.7分吧。其实那天凌晨看完全部影片后,脑子里莫明总回荡着一句话: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虽说窦骁演得有些刻意地扮成熟但最后就义那段还是挺好的。还查了真实历史很触动。我就想是什么信念让那种境况下的人做了这样的决定,现在的某些gcd你们对得起前辈的鲜血吗?!
翻出這部常州政府投資的電影,也許是因為七一想起瞿秋白關於豆腐的言論,也許是因為窦骁以女婿身份參加賭王喪禮的新聞。秋白,和魯迅一樣的文人書生,不斷在為自己鼓動年輕人從事危險的抗爭而心懷愧疚(怎樣才是為了××好,追究小布爾喬亞的幸福有沒有錯,這些在香港的今天都是問題)。因為肺病以及從事的工作不斷的審視死亡,從而更加珍惜愛人和家庭。因為精通俄文成了“共產黨最初的領導人之一”,卻在後來的黨內鬥爭中被孤立流放,變成魯迅文學上的摯友。當年這些人心懷理想努力的成果,被一個又一個野心家竊取,竊取了一次又一次。4星給導演。他願意忠實的講述一個“人”而不是一個“神”,在這個熱衷造神的年代難能可貴。
05:10,此处场面和台词皆尴尬得不行。06:51,瞿秋白这出场舒服。14:35,南方男人的性格刻画的精准。28:00,光影与运动,两盏灯是亮点。30:00,这个瞿秋白,少了革命者的风骨,多了小生的稚气。34:03,镜头退一步是对的。47:48,镜子用得好。51:48,三条启示的呈现方式。53:13,外景的光影处理。01:01:11,豆腐这一句,情境不对。01:13:16,出前史的契机选的极好。01:20:30,电影与电影之间是相连的,棋子与棋子之间也能成局。01:23:28,一群真的斗士。
拍得真的差。董洁太面瘫了。叙事非常松散,总体更像是二人爱情流水账+革命历史背书。视角前后发生了变化,估计是意欲表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没啥用,因为完全感觉不到二人的契合。而且单以一个人的视角说不定会更好,比如革命青年杨之华嫁了人后就又回到家庭妇女的塑造路子上,失去了人物身上更多的魅力。主角说话文绉绉我就忍了,瞿秋白离开两天一夜后,杨之华见到他说的竟然是“你心中有我吗?你心中有组织吗?” 对革命历史都是蜻蜓点水般说一下,因此所有英雄主义都非常空洞无物。配乐一直在说:你快哭!
在多年以前的电影频道上看到该片的预告,当时就很期待看到这部影片,后来因为什么我也记不得的原因了就没看上,可过了这么多年,我还能在某一瞬间想起个诗意的影片名字,整部影片可以说超出我的预期,本来以为此片会拍的很凄美哀婉,没想到却大大相反,就像在灰色画纸上画了一副色彩缤纷的画一样,尤其是瞿秋白走向刑场的片段,刑场的场景本该是恐怖窒息的,可却是大片大片的绿油油的草地,在满是希望满是光明的氛围下瞿秋白牺牲了,那片绿中有他一生中最向往的“星星之火”的革命热枕和“秋之白华”的唯美爱恋!
4.5,白开水一样的东西,几度看的昏睡过去。革命中的爱情应该是什么样呢?我不知道,但导演拍的让我对瞿秋白和杨之华的爱情悲歌一点共情也没有,这就导致,即使最后看到纽扣和章印这样特别重要的点题之物时,心里也毫无感觉。演员的表演更是灾难了,不是行动迟缓、表情呆滞就等于深刻、沉重好么?叙事结构乍看很有新意,其实是在炫技,叙事视点的变化(先是杨之华的视角回忆,后是瞿秋白的视角回忆),使得前后叙事出现明显的割裂感,此外穿插各种倒叙也使得观众总疏离于故事以外,代入感差。
不过分纠结于真实历史,忽略关于革命的相关情节,重点放在俩人的爱情上,把它当成一部在特殊年代,相濡以沫,互相理解支持的爱情电影,那对我来说就还可以。电影里的光影变换和视觉画面都挺有氛围的,文艺兼具美感。窦骁有点出乎我的意料,这部电影之前,对他的印象是西北汉子,电影里蛮贴合先生的儒雅气质的,不过男女主角的年龄差还是可以看得出来,有点遗憾。
感谢编导没有按以往惯用的革命者模式塑造男女主人公。革命是他们人生的选择。最终感动于瞿秋白先生的人格魅力和那份平静中的义无反顾。缺点,平淡中见隽永火候还差一些;男女主角之间缺乏chemistry,使得最初克服重重阻力的相恋欠缺说服力。窦骁当时的表演经验还不足以驾驭如此复杂含蓄的角色,如果现在再演一定会好很多。
一星给摄影,半星给还原,半星给窦骁的形象。弱人物,人物的性格、选择,看不出成立之处。生硬的史实还原,说生硬,是刻意回避了瞿秋白真实的个人思想斗争,仅仅搬运了一些无争议的“结果”。三人间纠结难言之处淡化处理,把杨之华前夫的形象也弄得过于不堪,雨里抛花,撑伞独去,只为了给杨之华提出离婚以最大的合理性。
“秋白之华,秋之白华”那双新婚时被盖上印章的手,到后来在土里掘丈夫的遗骸,已经苍老的女人的手捧起那颗丈夫离家前缝在新衣上的铜扣,微微颤抖,多少思念、心疼、遗憾。非常触动。窦骁把平和纯净、有所坚持的瞿秋白演活了。摄影满分,风景满分,台词满分。除了有些口音不自然,没有别的可挑。
第一次看是在高中选修课上,但是记忆已经很模糊了,最近为了写作业补了这部电影。电影情节和查到的资料有一些出入,可能是编剧是出于美化人物的需要?整个故事很散乱,感觉剧情太过碎片化,没有把故事说清楚。至于拍摄方面,电影色调偏暗却不是很有质感,演员演技没有撑起那么厚重的历史人物。
画面好美啊~节奏不是革命电影的慢,可能吃过饭看的,中途我睡着了,起来两个人在苏联“最快乐的一段日子”,之后去巴库疗养肺病了。那时候的进步青年,条件都很好呀~吃西餐喝红酒、读书都是日常。瞿秋白真是个文艺青年。生硬的沪式普通话不太习惯。不喜欢自始至终的平静慢节奏。
瞿秋白说“你可以不必如此美丽,有你的智慧就够了;你可以不必如此智慧,有你的勇敢就够了”董洁的一张娃娃脸除了清秋的干净懵懂竟也能有杨之华的果敢坚定窦骁明明是运动少年竟能将文弱之身与铮铮铁骨一同呈现画面灵动美丽小镇舟渡苏俄雪场校园清湖落雪街道原以为会跳看竟然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