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恐怖  纪录片  爱情  血战  大陆  科幻  美女  入侵脑  阿凡达  坚如磐石 

最后的话电影

 
电影译名: 她其实没那么坏(台) / 玩转身后字(港)
影片导演: 马克·佩灵顿
豆瓣评分: 7.70
影片地区: 美国
影片类型: 喜剧
上映年代: 2017
影片时长: 0
更新时间: 2017-06-20 06:19
浏览次数: 435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最后的话电影演员名单
阿曼达·塞弗里德 , 雪莉·麦克雷恩 , 托马斯·萨多斯基 , 安·海切 , 汤姆·艾弗瑞特·斯科特 , 菲利浦·贝克·霍尔 , 斯蒂文·卡普 , 约书亚·哈尔托 , Juan Jose Dubon
最后的话电影简介及网友点评

It centers on a retired businesswoman (MacLaine) who tries to control everything around her, including her own obituary (which she sets out to write herself). Seyfried plays a young journalist who tries to find out the out the truth about the woman, resulting in a life-altering friendship.

『Taking risks is what life is all about, because there was no way you were not going to live up to your potential, so you have to ask yourselves this question: Are you willing to take a risk to do something stupid? Or you willing to take a risk to do something great?』如果一个人很讨人厌,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惹人厌的人是蠢蛋;另一种则是讨厌他的人们是蠢蛋。电影开始这位老太太属于前者,在剧情逐渐开展以后老太太属于后者。是一部救赎的电影

最后的话剧照

一个有钱老太太最后的时光活个好人缘,看完全片给我的感觉还是有钱好,可以说话硬气可以为所欲为的活着,像女编活的邋遢不敢追求自己的梦想,而她想做什么都可以实现,比如:无薪在电台工作,实现最终没有完成的事也是草草结束,也没让不良少女转正,也没给女儿什么帮助,甚至连外孙都没看一下,而前职工和前老公还是对他不错,她的任性一般人受不了所以一辈子没有好评,但她活的更自我更有主见,似乎强迫症和偏执狂的性格。最喜欢的地方是开头采访四处碰壁,但后面越来越平佣,各种人为制造看的不舒服,最后只给女主那些CD,捐了房子整图书馆,小黑什么也没有,就当一个利用的工具。

最后的话剧照

片子的立意和节奏都不错,但成片的效果却非常一般。主要因为三位女性的电视剧演技,放到电影里完全不够用,完成度都是在及格线上下徘徊,但这样的作品关键人物至少至少要达到85分才能成立,才能动人,但是整部片子一个wow moment都没有。另外,最无法忍受的是前段,女二回家她爸拿给她喜欢喝的饮料,拿出来一看就是已经喝过的,一直在穿帮,我寻思着你们电影都拍了,多买两瓶水备着很难吗?大不了灌点水吧,观感真的太差了。细节决定成败,注定了这部电影只是潦草的及格之作。

最后的话剧照

只是我们不知道,当远方从幻想变成脚下的土地,想象中的美感还剩下多少。当银幕上的光影消散,现实中的纷扰再次袭来,只要一场连绵的夜雨与一班拥挤的地铁,就能让被电影鼓舞的心情轻易消散,继续写着没有主题的生活。励志故事的背后是我们不愿承认的颓丧现实,毕竟我们并不像电影中的人物那样片段地活着,甚至不像朋友圈那样光鲜亮丽。如果以一个长镜头对准一个人的生活,不用两小时,就会庸长的可怕。而这冗长、无趣、凌乱却又温暖的生活,大概就是生命的常态吧。

最后的话剧照

知道这片子的人好少,看的人也好少,这是我第一次觉得那些短视频平台应该存在了,只为了推广一下这片子。猜的因为讣告这事,老太太会和女儿丈夫和解,然而并不是主要。没有男主的电影,女主似乎应该是两个。电影还是不同于现实,电影里没有不可理喻。对于阿曼达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以至于我翻看18年看过她的《分手信》标记的也是不喜欢这类型的长像,更何况这部里她的颜彻底崩了。片头的字幕让感觉这片子好多年前的,让想起大概是1957上映的《控方证人》。

最后的话剧照

的时候也不是,可能是因为她无人能敌的睿智吧。她意识到犯错的时候是笑的最欢的时候,但她一生几乎没怎么笑过。她自动请缨当了Disc Jockey ,她像《女王的教室》里面的班主任驯服问题小孩,她看到多年没联系的女儿活得很开心反而因为自己误判她会过的不开心而敞怀大笑……我喜欢她,我想暂停,因为我知道,电影的结局肯定是她的死亡。看着她,我想起我喜欢的那个想去死的男人欧维,他们都执拗地如此“怪异”,他们也都看上去那么“坏”。

人际互动总免不了控制与反控制,输赢≠损益。老太太是个控制狂,甚至要审核自己的讣告,病态味道浓厚;一百多个熟人亲属都受她的惠,却都憎恶她……因为控制不了她?其实单拍这部分就很有意思,尤其是女儿自称事业成功家庭美满很快乐,却断定母亲毁了自己。一辈子都不在意“与家人相爱/受同事仰慕/感动别人/人生高潮”,因为强迫症人格障碍临死做善事,有点说不通。

人之将死 其言也善,harriet死之前才意识到她将得不到别人的爱。她不在乎,因为她相信这不是她的问题;强迫性控制神经症,她不在乎,因为她女儿事业有成家庭美满自己也开心;她在意的是她的补告会怎么写,人生的高光时刻在哪里,王牌又是什么。满满的鸡汤,很多会心的幽默,很多照进心灵的暖光,一星扣在太完美了,人生其实没那么容易。

一个对己对人都过分苛刻的人,确实很难得到别人的喜爱,在女儿眼中这是一种病,她却坚持这是她自己。和女儿见面大笑一场,是爱的最高境界及自我肯定,可惜伊丽莎白却无法领悟,而对于母亲来说,女儿获得幸福胜于一切,没有和解也没有关系。她是强者,也是智者,但也如她所言,大部分人是笨蛋——而她活在一个别人难以接受的世界里。

这是我第一部对于女权这个东西真正觉醒的电影,可以说看了这个电影我决定了要做一个怎样的女性,让我有欲望去争夺我想要的东西,不惧怕,不小心翼翼的去跟他们对话,在家里人偏袒男生的时候去维护自己还有姐姐妹妹,不论发生什么要自己勇气去面对,并且就要这么酷的过一生。另外,这个电影里的乐队真的非常喜欢了

“你不要去过想象中的生活,你要去过真实的人生。”美国似乎很喜欢这种主旋律的电影,把主角设定在将要离世的特定时间点,告诉大家要去过“不留遗憾”的人生。结尾本来满心期待读讣告的场景,感觉这段的表现力比较单薄,有点小失望。P.S.一晚上盲选了两部电影过后才发现居然都收阿曼达主演的,也是巧。

“老年、青年和小孩三代的末路狂花”,主题还是人们总也逃不了的死亡以及陌生人与陌生人之间的那种情感和维系。对于生活,每个人可能有不同的定义,但如哈利叶这样潇洒走一回,从不顾忌他人而只是顺从自己意愿而活的肆意人生难道不是更值得人们的敬佩和羡慕。毕竟,人活一世,最幸福的是从心所愿。3.5

老太太harriet 做的第一次演讲我就被感动了 安 布兰恩 和老太太的三人行就像人生的三种阶段:童年的叛逆和不知控制 成人后失去梦想的平庸 老年没有所爱人的执着的孤单 害怕被遗忘的一生 原来是我们临死前最不想被看到的 老太太的葬礼 泪目 活着过 潇洒过 高贵过 充实过 就好了

更多>同类高分电影推荐
致命邮件:2001美国炭疽攻击事件 法网惊魂 幸福终点站 卡萨诺瓦 冒牌家庭 飞越温柔窝 小人物 罗马帝国第三季
0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