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译 名 爱情与友谊/情人与知己(港)
◎片 名 Love & Friendship
◎年 代 2016
◎国 家 爱尔兰/荷兰/法国/美国
◎类 别 剧情/爱情
◎语 言 英语
◎字 幕 中字
◎上映日期 2016-01-23(圣丹斯电影节)/2016-05-13(美国)
◎IMDb评分 7.0/10 from 5,771 users
◎豆瓣评分 6.8/10 from 514 users
◎片 长 92分钟
◎导 演 惠特·斯蒂尔曼 Whit Stillman
◎主 演 凯特·贝金赛尔 Kate Beckinsale
科洛·塞维尼 Chloë Sevigny
泽维尔·塞缪尔 Xavier Samuel
斯蒂芬·弗雷 Stephen Fry
艾玛·格林威尔 Emma Greenwell
莫菲德·克拉克 Morfydd Clark
詹姆斯·弗雷特 James Fleet
吉玛·雷德格里夫 Jemma Redgrave
汤姆·班尼特 Tom Bennett
贾斯汀·爱德华兹 Justin Edwards
◎简 介
改编自Jane Austen书信体小说Lady Susan,讲述了一个爱慕虚荣的上层社会寡妇Lady Susan为她自己和女儿寻找如意郎君的故事。
女人的一生就是在寻求自己与孩子们利益的最大化,虽然手段上有些不是很光彩,但是动机绝对令人尊重。他不是那种不管不顾的人,也有在各方势力中权衡,比如说女儿这一方面诸多顾虑,手段不能得以实施,也得亏女儿耽搁,那女儿到底是为了拯救,还是为自己谋得如意郎君,其中深不可测的道行到底是掩饰还是直率和优柔性格,明明抢了母亲的男友却表现得像个被害者。母亲和女儿婚姻中到底有没有真情实感,母亲的委身下嫁是为了成全女儿的幸福美好,还是别有用心的一出好戏,毕竟富二代的实力和继承权到后边儿还是一个未知数,比起现成的乡村豪绅,财务自由方面还有诸多限制。男人们迷魂汤似得演绎,处处受制于人,是因为坠入爱情而被人玩弄于鼓掌,还是本身的先天不足,上流社会这股子被女人钻营的操控的习气,又一次得到继承和发扬,却又歌舞升平的令人向往。
服装好看,制作精良,凯特 贝金赛尔演英国古典美人也挺入戏的,但对比2006年拍的《真相至上》, 十年后的她可老了不少。以苏珊的聪慧风流,估计老公死前也没少给他戴绿帽子,老公死了以后更明目仗胆了,勾搭有妇之夫,脚踏两只船,将女儿的追求者纳入麾下,怀着情人的孩子和又蠢又有钱的马丁结婚,而后者还傻傻地喜当爹了。深谙男人心理的苏珊,把周围的男人耍得团团转,一是本性风流,二是生活所迫,毕竟当时的社会给女性的选择权太少,即使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也大多不过是当个家庭教师,要想过富裕生活,只能想方设法嫁个好丈夫了。苏珊一个被债主堵着变卖首饰还钱的穷寡妇,女儿都要嫁人的年龄,还能让英俊的小鲜肉死心塌地,让女儿富有的追求者娶了自己,让情人不顾大哭大闹的妻子堂而皇之地住进自己的新居,也算是女中豪杰了。
书信体小说曾经非常流行,那个时代的书信就相当于现在的社交媒体文艺版,书信体改编成的电影其表达形式恢复平铺直叙魅力减半。从头到尾是个冷笑话,女主角虽是女儿已入豆蔻年华的寡妇,但是美貌依旧巧舌如簧,靠着手腕重新过上了富足且不缺爱也不缺钱的生活,在她自己的价值观看来,人生赢家中的赢家。然而她的生活充满谎言,虚伪,精致的利己主义,只为了一个淳朴的概念“富足地活下去”。那个时代要是有网络,女主还能否如此游刃有余就不得知了。作者刻画这样的人物,取悦读者观众的同时,也在拷问价值观和良心,但终究各有各的活法,为了自己还是受限于旁人的眼神,又是道没有最终赢家的选择题。
整部电影从头到尾都在讽刺吧。高端绿茶玩家。感觉妈妈下了好大一盘棋呢,从一开始就在布局了。为什么她的女儿最后能嫁得这么好,估计就是因为老妈的牺牲。一开始我觉得奇怪为什么她的妯娌对苏珊的女儿这么善良,后来觉得大概很大原因是因为女儿对苏珊表现出的恐惧,让妯娌天然觉得侄女和她是一个阵营的。可见苏珊不仅对男人的心理很了解,同样把女人摸得透透的。苏珊的女儿我觉得也不会那么简单呢。不过女儿也许是歹竹出好笋,或者要伪装就伪装一辈子也是她的厉害了。如果这是母女俩的一场大戏,那么一切都建立在对人心的把握上,是一场豪赌了。 扣一星是因为演员不够好看?
倒时差,第二夜,又失眠了,以前去其他国家都没这么恼火?看完了简奥斯丁小说根据自家故事创作,然后改编的这部电影,里面人物出场和穿插的歌剧片段很独特,但对这部电影有很复杂的情绪,Well, one half of the world cannot understand the pleasures of the other.PS.今晚住在唐人街上,唐人街探案2就在这里拍的,是不是要补看一下这部电影呢?这条路叫亨利街95号[调皮]街对面有个大大的白色佛像。
虽然奥斯汀故意让苏珊夫人怀着曼沃林的孩子嫁给了詹姆斯爵士却让苏珊夫人的女儿嫁给了曾经跟苏珊夫人订婚的雷金纳德。后来还借雷金纳德之口嘲笑苏珊夫人:“这样聪明的女人,竟会嫁给大脑只有豆粒大小的蠢货”。当然最后也没有忘记反讽雷金纳德,他给同样有心计的妻子苏珊夫人的女儿写诗:“而她最美之处在于心,美德的美丽让她更加完美。”真是绝妙。我并不想知道简·奥斯汀的真实用意。我只是看到苏珊夫人这样的女人古往今来都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人生赢家。
女主有时候说的话真的超级对。没钱谈什么破恋爱,谈什么破前途!!女儿想去当家庭教师来养活自己,简直天真至极。这样的女主角生活在那个时代好悲哀,因为没法自己工作养活自己,只能靠男人。可是人家这样子靠法真是太高级了,而且算计男人对她们来说其实游刃有余,不辛苦啊。里面每一个女人都或多或少在manipulate男人,所以谁都没资格judge Susan. 就是这个电影的场景有点随意,不像电影像舞台剧。如果改成舞台剧,应该更合适点。
这个寡妇很绝,真的很绝,全英格兰最会卖弄风情的女人 我在想她是怎样活生生勾搭上小帅哥的呜呜呜,真的是全影最帅的,唯一一个我能看下去的男人。就在想怎么不让她女儿跟他在一起呢,寡妇嫁给那个傻爵士,女儿嫁给年轻的小爵爷不好吗。她怎么忍心让女儿嫁给那个丑人呢!看到小女儿去教堂祈祷的时候遇到小爵爷就有感觉了,嘿嘿嘿,后来真的在一起了!识破了寡妇的真面目!寡妇嫁了傻侯爷,照样家庭会有钱!而且傻侯爷其实人很好哈哈哈。皆大欢喜。
不同于之后的作品都着眼于年轻女性的角度,简·奥斯丁19岁的小说反而是讲述中年女性的诶。和她的其他小说不同的是,其他作品哪怕有一点想违抗社会风俗的心,最终还是会顺从。可在这部作品里,Lady Susan对其的利用就是最好的嘲讽,她的所有台词都应该被抄写并熟练背诵。能把书信体小说改成现在这个话剧结构太优秀了,说真的我觉得比莎士比亚的很多喜剧好看。【Pea brain or pea’s brain让我笑死了
{★★★☆} Jane Austen remains one of my favs。她笔下的人物总能将嘴里的句子编作衣上的绣花,对一些人来说这是话痨的托辞,但幸好于我而言是故事的筋骨--因为奥斯汀的故事永远关于人物。另外,我不得不忍受歌颂Lady Susan的现代读者,将势利与能力划上等号可谓羞辱了奥斯汀仪态优雅的讽刺,但在傲慢与偏见之前、她的讽刺是近乎绝望的。对绝望,我不认为她准备好了。
惠特的剧本很新潮,上流社会的荒唐与现代式的幽默让整个故事更值得推敲玩味,台词字字珠玑,很难让人相信这是改编自简·奥斯汀的小说。苏珊·弗农夫人这个骨灰级的女公关绝对是搞笑担当,阴险又不懂反省,而且还没有廉耻之心,狡猾但又并非脸谱化。凯特·贝金赛尔将这个满嘴跑火车、碎碎念式的狡猾主妇形象诠释得淋漓尽致。幽默讽刺的基调贯穿始终,从人物到服装都完美还原了时代韵味,但还是觉得更适合拍成迷你剧。
为什么分这么低?明明超级搞笑!!不就是台词复杂了点嘛,那也是因为取自原著书信体。音乐也太好听了,风格真的很简阿姨啊,而且也很多精彩的台词,处处都是深深的讽刺!Lady susan确实是一部underrated的Feminism works.简阿姨太天才了,20岁写出的东西包含了6部经典小说的元素。女主竟然是96英版emma
除了舞台剧式一幕幕的表演方式外,内容还不错,建议所有简单的女性都要好好看看。没看过原著,不过如果原著也是这样把这些受过当时教育的有钱人写的要么不知道十诫要么不知道所罗门的话就有点过了,就是ladySusan本身也把第四诫和第五诫搞错了,按照奥斯汀的走向,过头讽刺也是有可能的,但是把大家都写得这么蠢不太符合真实情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