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导演的站位高度、视野和心胸的广度,是非常重要的基础# 什么是大师?站得高看得远就是大师,对社会对人有入木三分的认识,就是大师。在历史的大浪中,个体人生的小船如何迎浪前行?大时代背景如何巧妙的呈现在自己的影片里?又是如何影响到我笔下的个人?05:21,中国人的智慧就在以退为进。23:26,战犯出场,镜头给的很乱。34:59,辩方老头厉害。1968年6月3日河本大佐在南满铁路和京奉线交叉处炸死张作霖。溥仪的出现,戏剧化的一刻。01:04:21,倪征燠不输顾维钧。东条英机这一部分是历史还是杜撰。01:25:44,第二条线完全废了!01:29:34,“我不是复仇主义者,我无意于把日本军国主义欠下我们的血债写在日本人民的账上。但是我相信,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
导演的站位高度、视野和心胸的广度,是非常重要的基础# 什么是大师?站得高看得远就是大师,对社会对人有入木三分的认识,就是大师。在历史的大浪中,个体人生的小船如何迎浪前行?大时代背景如何巧妙的呈现在自己的影片里?又是如何影响到我笔下的个人?05:21,中国人的智慧就在以退为进。23:26,战犯出场,镜头给的很乱。34:59,辩方老头厉害。1968年6月3日河本大佐在南满铁路和京奉线交叉处炸死张作霖。溥仪的出现,戏剧化的一刻。01:04:21,倪征燠不输顾维钧。东条英机这一部分是历史还是杜撰。01:25:44,第二条线完全废了!01:29:34,“我不是复仇主义者,我无意于把日本军国主义欠下我们的血债写在日本人民的账上。但是我相信,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
有不少史实和技术错误,比如:法官誓约只需签字,并没有举手宣誓环节,最后也没有“上帝其助我”(So help me, God)。为避嫌疑,中方法官梅汝璈和检察官向哲濬不会见面,不可能在小酒馆里讨论法庭策略。法庭秩序出了问题,敲棰喊“肃静”(Order)的不应是庭长,而是法庭执行官(Marshal of the Court)。根据梅汝璈的描述,美籍首席检察官季楠绝不是如电影里描述的正义化身。东京审判一票难求,只有被告家属才有权全程旁听,电影中的普通日本人熊一不太可能连续旁听关键场次审判。法庭驻地一楼楼梯前的日英双语标牌“进駐軍專用”(For Military Personals Only),应为Personnel。
没有豆瓣时在2006年看过一遍,还采访过刘松仁。这次写二战稿件重新看了一遍,十余年后,再看觉得还是不错的。东京审判对于大多数中国观众来说,是陌生的。影片的作用在于普及了这段历史,让观众看到了中国代表团撑起了一个民族的脊梁。背后波谲云诡的斗争、日本人强词夺理的狡辩等等,梅汝璈最后直击灵魂的拷问,让人拍手称赞。画外音用的都是《梅汝璈日记》里的话,增加了纪实感。对于小酒馆这样的处理,个人觉得还好,毕竟法庭戏连着给到观众是有点吃力的,法庭戏是难拍的。精彩的法庭戏当然好看,都一直都是法庭戏会吃力,需要穿插一些别的戏份来调剂。刘松仁、曾江、英达的表现都不错。季南检察长也贡献了很多灵魂拷问,精彩!
真是一部让人看了咬牙切齿的电影…首先导演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铺垫情绪,通过情绪去塑造人物,去推动剧情,很明显此类型电影这样的做法是正确的。其次,怪异演员的选择,除了朱孝天以外我觉得都很好,尤其是曾志伟的日本兵和英达让我印象最为深刻。最后关于大量的文戏,个人感觉节奏还是很好的,一步步推着你的情绪往上高涨,直到最后关于极刑的言论更是达到顶峰。但是内容和主题实在是太大了,时长还是很有限的,致使关于庭审的很多细节还是没有展现出来…略感到有些遗憾。另关于大环境下的日本家庭塑造我个人还是很喜欢的,可能是想通过“日方”的角度来展现电影的客观性吧,但是如果不是三角恋就更好了
写着“一部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看的电影”的海报无疑是令人不悦的,倒不是说我打算不看,而是知道至少有10亿以上中国人民看不到、不想看或者无暇去看,需要奉劝的“应该”背后究竟是什么呢? 作为历史事件的东京审判在历史教科书上的确只有短短几行字,对于KMT相关的东西我们一度忌讳莫深或者说一直有所遮掩。上升一个高度讲,并非是中国缺少此类弘扬民族精神的电影题材,但是电影要言符其实
看的是东京审判纪录片,相对于直接枪毙战犯,一场公正,建立在严密证据上的审判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也更能深层次倒逼人们的反思(很遗憾东京审判的彻底性不够);同样一个道理,国际舞台的展示都是建立在维护本国利益的基础上,很难真正的客观的去做出自己的判断(印度法官宣称全部战犯无罪);不管什么如果要去讲究公正、正义,证据的收集都十分重要,现在已经是一个空口无凭的时代。
拍得一般的原因在于想用一部电影的时间去概括东京审判的全貌.....这种大题材的故事换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去讲述更好,可以只针对一件事或一个人,然后抽丝剥茧逐步深入。毕竟东京审判这么旷日持久又细节繁多的事件,像这么拍,只能过一遍流水,哪里讲的都不彻底。不过带我们回顾一遍历史也是用心了,另外最喜欢的角色居然是首席检查官季南....
高中历史论文的题材来源,写了3000多字……虽然高中老师没看但终于在大学派上了用场:)在cctv6上看的,因此没有豆瓣评分先入为主的印象。给我感触很深很深,可能是现在抗日神剧纵横实在想不出什么完整的词句来支撑自己的感慨…只是粗略环顾一下currentsociety,他们看到现在的这一切,会不会失望呢?会不会呢?谁知道呢.
纲要课老师让看的,作为历史类的电影,对历史的反应还算到位,但是没有特别出彩的部分,部分情节不该省略,或许是因为考虑过审的原因吧,有些我想要看到部分是被一笔带过的这是让我没有给满分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则是配音上部分的台湾腔真的很出戏,但是单从电影选题就值得我的平分多一分,综合起来 我给了四分。
5/10。节奏衔接散乱,配乐盖过镜语来烘托情绪,溥仪伪证、天皇免于起诉等与审判息息相关的历史细节都用旁白刻意回避;中国法官所受的情感煎熬和展示智力的争辩,都淹没在酒馆聊天、摔杯子以及愤怒指责的不文明用词上;试图表现日本平民普通的反战反华,用虚假手法塑造一个日本家庭的所谓悲剧毫无逻辑。
我们在面对这部电影前需要具备更多的常识性以及对中国过去,现在的人性和国情来综合整理。我们要知道出席审判的是国民党,造成如此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事件为何国人知之甚少。任何一个导演面对这种题材也会慎之又慎,既要表达历史又要把中国角度放的很高,可惜是正面演技棒很优秀朱孝天等人瞬间让人出戏
题材很好,但拍得并不出彩,导演可能想还原一场正气凛然的历史审判现场,一个劲地去凸显日军政府多无耻,即使是尊重历史,但这种感觉像是看了部伟光正的纪录片,流程化又刻意。其实可以深挖战争对不同立场民众产生的心理创伤和社会影响,把东京审判这条线拍深刻点,感觉有这个倾向却没把握好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