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主演:Kurt Kuenne
导演:库特·库恩尼
语言:英语
地区: 美国
编剧:库特·库恩尼
类型:剧情 / 纪录片 / 犯罪
上映时间:2008-09-28
别名:
用户标签:纪录片,美国,人性,犯罪,documentary,美国电影,2008,KurtKuenne
片长:95 分钟
imdb编号:tt1152758
一个电影制片作记录片在缅怀自己被杀的好友时却发现那个杀死他的女人原来怀着被杀好友的孩子。
导演库尔特极为强大的纪录片,初衷是为缅怀被杀的朋友安德鲁巴格比,他在2001年被疯狂的前女友谋杀了。然而,当库尔特飞越大半个地球去采访杀死巴格比的女凶手的朋友和家人时,发现那个女凶手雪莉特纳,早已逃到纽芬兰逃脱逮捕。由于加拿大法律背后的干预保护,她仍是自由人;在此期间,她透露她怀了安德鲁的孩子。大卫和凯瑟琳(安德鲁巴格比的父母)知道这个女人得为他们儿子的死负全责之后,他们也去了纽芬兰,以便更接近自己的亲孙子。然而这让事情变得更糟。
“就算她杀了人,她对社会也是无害的,因为她已经杀了她想杀的人,是他让她动了杀机,他已经死了,所以她应该不会再杀人了。”听听,这说的是人话吗!我们不再害怕疯狂的犯罪行为,不再害怕那些被罪犯称之为杰出艺术品的死者,而是从人性的根本角度出发,以作为一个“人”的视角来探讨,我们则会更加迷惑,〔雪莉〕犯罪前的心理世界是如何爆发的?更加恐惧,当动机变得模糊,我们该何去何从?果然,任何一个国家的法律,都有自己理想化的一面,可惜大多数情况,所回报的结果往往是失败的,是错误的。司法疏忽,判断失误,以此造就的悲剧,不计其数。所创就的伤痛,是无法挽回的,他们不应该被遗忘,作以警醒,这是我认为重要的一点。〔长片〕 — 〔1分〕 〔2020 Δ 171〕 〔1小时 35分钟〕
一个普通的父亲,一个特殊的父亲。一封寄给儿子的信,一封永远也寄不到的信。看的时候很感动,感动于爷爷奶奶的执着温柔,感动于朋友亲戚们的善良。但我没有什么愤怒,所有的罪过来自于一个人,她是魔鬼,毁了这个家庭。当然这是一面之词,真正毁掉一切的是低效法律,以及法官错误盲目的判断。杀人犯可以自由生活,多么荒诞。。可怜的小孩子一死,爷爷奶奶立马没有了生活的动力,这里让我很痛心。老年丧子,却意外有了孙子,他们很高兴,说这是上帝的礼物。可是他还是被魔鬼带走了,老人之心痛可想而知。总体而言,很纪录片的纪录片,从最亲近的角度,去了解这个家庭,去了解这场悲剧。
无法描述看过影片后的感受,真实事件这几个字像一把匕首刺入心中,难以克制的心痛愤怒。一个疯女人,让善良的老夫妇失去的儿子,失去了唯一的希望小孙子。小孙子的死亡是最让人心痛的,一个疯子杀人犯竟然有资格养育儿子,善良的爷爷奶奶始终无法获得抚养权,杀人凶手迟迟无法被引渡,执法者的不作为让人愤怒,审判的法官和疯女人一样,都是杀手。除了愤怒还是愤怒,我也导演一样,不会也没有必要去理解疯子,这杀手就是该死的疯子。
两起悲剧发生在一个家庭,而且由同一个人亲手造就,可能很多人都承受不了,但大卫和凯特做到了,甚至和这个杀死儿子的凶手共同抚养了孩子一段时间。孩子何其无辜,雪莉真的很残忍。但刽子手的刀居然是政府和法律递过去的令我十分恶心。可能这样的灰色地带灰色事件还有很多,这样能身体力行去努力改变并被世人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而已。公平公正道阻且长,怕是遥不可及吧。
纪录片要真实的记录画面,但是真实的传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才会让作品更有灵魂,如果导演加入对哪位母亲的描写,这个片子就暗淡了,其实哪有什么完全的客观真实,只要是拍摄画面就是作者有选择的,片面的,真正的真实是作者愿意把自己真实的感受融入到影片中,那些看起来虚伪的,毫无实质,无法让人有任何共鸣的影片,是因为作者就没有思考过这个里面有没有真实的自己。
本可以避免的悲剧,好难过。祖父祖母真是有魅力有毅力有能力,希望他们儿子的悲剧能够避免更多悲剧的重演。PSNewfoundland=纽芬兰,第一次用这个地的英文名,完全没反应过来。Andrew最后工作的医院就是StVincentcollege的所在地,如果明年给我offer,我还真不想去这么小的一个镇里生活……
蛇不但喜欢咬农夫,还喜欢隔三差五咬农夫的家人,直到农夫死了也无人帮他们秋后算账。开头是狗血犯罪,中间是家庭温情,结尾居然变成了恐怖降临……所以说啊,如果法律多次钳制不了的罪恶,那连守序善良的白左高知也会毫不犹豫亲手血刃凶手。很少在纪录片里看到如此流畅的高速剪辑,夹杂着书信体风格的旁白,更像是为逝者所著。
激情回忆:一个铁哥们真情实感持续几十年为他那被妻子/未婚妻杀死的哥们的不幸在出生几年后被生母整丢杀死的儿子最终变成致敬二老的一部记录的父子前后死因调查以及婆婆儿媳的娃娃抚养权之争的纪录片。从没想过所谓高尚地为别人不为自己而活,会需也可以很简单:人要理性到冷酷,同时又几处不同的可以安放挂念的地方即可。
影片是如此的跌宕起伏,让我在观影过程中几度怀疑这是一部剧情片,展示了一个nice的胖小伙,一对面对多重不幸的夫妻,一个神经质的女人,最后还控诉了一下加拿大法律系统,特纳的神经质与其他人产生了鲜明的对比。整部片子也展现出影像的魅力,片子充满了制作者对朋友的情感,技术的使用恰到好处。催泪好片
又是一部压抑的片子,真实的故事只会留下无尽痛苦,还有杯水车薪的好的作用吧。但对于事件当事人来说,化痛苦为大爱,推动体制改革……也带不回Andrew和Zachary的生命。导演自己旁白解说的情绪非常真实,好几次哽咽也保留下来。就像是在和亲近的人聊天,但是难以做到完全客观(完全情理之中)
这不单是关于杀人犯与腐败法制的悲剧了。确实,纪录片不应该以主观形式去拍,但死者是他朋友啊!这是一部用爱拍出的片,关于友情,亲情和一个人对身边人的影响。导演的爱体现在家庭式的摄影,节奏和感情控制非常到位的剪辑和音乐,以及故事情节的安排上。同为一个电影制作者,只能为他和片的人物致敬。
情感上值五星,好几次眼泪就涌在眼眶,然而理智地从纪录片角度看实在太过主观。在家人朋友的眼中,死去的安德鲁是个没有任何缺点的完美男人,所有矛头都指向了杀人凶手特纳,紧接着是加拿大的司法制度。从未有人试图去探索这个疯女人的内心世界,一句精神分裂毫无人性就盖棺定论,也是另一种可悲了。
这片子主观?受害者家属有道德义务去了解雪莉的想法?过度仁慈教不会罪人反省,放纵犯人的起因还是法官自认为高尚中立够清醒。相当有心的纪录片,凝聚了作者对事件的悲悯,中间最大的主角应是这对伟大的祖父母。层层推进的讲述有如惊悚戏;众人的口述,让事件轮廓浮现,也难完其满,但能让逝者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