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今年10月10日,是“香港女儿”梅艳芳55岁的冥寿。一班多年的忠实粉丝,非常有心的花了八年的时间和心血,为了纪念这位百变天后,拍摄了纪念电影
时好时坏,高志森近年太糊了,也许精彩的部分都是梁柏豪拍的?串起整个故事的郭羡妮,演被梅姑打开心扉的自闭小孩,可以在唱片店跟同桌侃侃而谈,都是信仰偶像的功劳,因为被梅姐亲手接过那封信,所以她才有力量跳进垃圾车抢救遗物,再把当年的礼物一份份地物归原主。柔弱教师黄荣杰与铁汉警察杨英伟这一对父子,在《歌之女》舞台剧反串中完成了一次默不作声的出柜(林振强歌词太好,“凝望你找到爱找到我”)。还有,把梅姐扔下的痴心小粉丝,被1:99拯救的古典吉他神童,距离变远的西城秀树粉丝团好友……胡杏儿的老妆很出色,林德信演得质朴。保姆车反过来坐为了正面挥手,留一间房放粉丝礼物,送龙凤镯给好友婚礼被助手私吞,迷恋靓仔,看金庸只关注爱情线,天后始终寂寞的四十年人生。比起《娱乐插班生》,江欣燕模仿嗓音的功力真是不减当年!
很奇怪的一部粉丝电影(好想知道还有没类似这样做出的片),把anita with纪录的经历做出了剧本,从圈外老友、小歌迷、大歌迷、受资助者的故事去串一个“阿梅印象”,当然是不可以当“传记”看,胜在粉丝出品的绝对真挚,绝不会倒胃或想要骂人,阿姐有这班粉真的很厉害很好,不会再叫她受委屈。小女孩和胡杏儿的两条线做得好,有被哭到。江欣燕声演惊人,毫无破绽简直就是原音出来,演员虽不露面,那双手也挑得好用心,因此特写手戏也都好棒。
如果是歌迷一定要带够纸巾入场。故事剧本是由芳心会牵头创作的,有幸与芳心会的副会长聊到这部片子,她也是影片中郭羡妮饰演的角色原型。片中的故事个个真实,片中的“垃圾”也是有她牵头拾回,没找到原主的物件也仍然由她保存。她还说帮我找找有没有我27年前交给梅姐的信(我已经记不得当年落款用的什么名字了)。也许影片不符合主流大片的评价标准,但是歌迷的爱和诚意太重,在我心里是满分电影!
芳心会真的有心了,从遗物入手的创意和不露面却有声的阿梅令人惊喜。那年我才三岁,甚至都来不及认识你,你就已经化为图像和声音了,但你的笑容、你的情谊,让我一直觉得你仍旧活生生地存在,存在我们的心里,是我们最珍贵的爱人,在一息间改变我一生。中间出现的阿梅照片和最后的似是故人来看一次哭一次,Anita我们天上见。最后,好期待内地上映,如此有诚意的电影。
剧本和剪辑本身我就不评价了 毕竟作为电影来说是一点都不合格的 但作为粉丝怀念偶像的小日记 还挺棒 粉丝的心日月可鉴 如果恰巧追逐的偶像对粉丝也日月可鉴 双向的爱 那就真的是赚大了 这辈子值得 偶像是个自身能发光发热的人 同时也会影响很多人 我喜欢的五月天也是如此 追他们一辈子 值得
2019.01.12 Cinema City朗豪坊根据真实故事改编,梅姐一只留着粉丝给她的信和各种礼物,围绕着这些从“垃圾堆”抢救回来的纪念品展开。比较喜欢胡杏儿演的追西城秀树小姐妹和古典吉他手的故事,“香港女儿”音乐剧部分有点过于煽情。现如今能拍这样一套有诚意的戏不容易了~
马马虎虎可以看,其实当越看多所谓港片港剧以后可以发现,几十年来,香港社会一个特点是保守传统和开放新潮一直都并存着,并没有多少改变,所以当下的青年中依然如此,只是某种分化比过去更加强烈把,时代不同,今天的人已经没有过去那种耐心去倾听和扭转了,连过去那一代明星做榜样的都无了
2020-87。这也算返券文化吧,第一个故事就是企图用教师身份强制学生做自己喜欢的事,和那些篡改历史的黄尸教师没什么区别。本来我看总计80多分钟的时长觉得比较精炼,结果发现真是没什么内容,拗不出更多情节了。片头的独奏和第一个追车故事的切换,还不如中学生拍的视频专业。
总觉得梅艳芳算不上我这代的偶像,但她的人生还是很精彩的,可能也是太成功,命里托不住就早早逝去了。电影拍的一般,线索有点新颖,但从演员和剪辑,感觉差了些。当年好友的线,挺有感触,朋友之间还是别差的太远,但做朋友这事,真的也要讲缘分,过了一定年纪,交朋友难。所以要珍惜。
在看武林怪獸同一天, 幸好緊接看這個, 才極速對香江電影恢復信心,從心出發, 特別那個半夜同車的小影迷歌迷才最感動,不愧是梅小姐.特別要多謝江欣燕小姐, 她聲演梅姐毫無破綻,直如梅姐復生......多謝邵音音小姐.胡小姐.郭小姐.林生演出......
完全是歌迷在梅艳芳死去15年后写给她的情书,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剧本写的相当成熟,导演也是新人,可能是取材都来自于歌迷的真实事件,感情非常真挚,如果不是主演之一林德信强行扮演高中生太过违和,几乎就是完美。一部影迷电影做到这样的专业水准已经相当厉害了。
不是梅姐粉丝,但真的有被感动到。虽然这是一部粉丝向的纪录片,外人可能很难体会。但我在梅姐身上感受到了什么是当代最正确的偶像与粉丝的关系,那就是“真诚和尊重”。ta们应该是从事着娱乐职业,用艺术给粉丝示范怎么好好经营自己的人生的领路人。
这不是致敬,也不是自传,这是纪念。纪念有很多种方式,这是拍给梅姐歌迷的电影,也是送给梅姐歌迷的电影,以此纪念梅姐,也让歌迷借此机会怀念梅姐。还要要求多高的制作水准去完成吗?(虽然个人认为剪接和结构安排还是可以再修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