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恐怖  纪录片  爱情  血战  大陆  美女  科幻  入侵脑  阿凡达  坚如磐石 

雕塑小姐电影

 
电影译名: 被误解的女性
影片导演: Jennifer Siebel Newsom
豆瓣评分: 8.90
影片地区: 美国
影片类型: 纪录片
上映年代: 2011
影片时长: 0
更新时间: 2018-10-13 00:30
浏览次数: 301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雕塑小姐电影演员名单
Cory Booke , 玛格丽特·曹 , 凯蒂·柯丽克
雕塑小姐电影简介及网友点评

主演:Cory Booke / 玛格丽特·曹 / 凯蒂·柯丽克
导演:Jennifer Siebel Newsom
语言:英语
地区: 美国
编剧:Jessica Congdon
类型:纪录片
上映时间:2011-01-20(美国)
别名:被误解的女性
用户标签:纪录片,女权,美国,媒体,社会,documentary,2011,documentary
片长:91
imdb编号:tt1784538

纪录片“Miss Representation”纪录了一大批令人钦佩的、有影响力的女性的见解。它强调媒体对女性狭隘的、常带有轻蔑性的表述,不仅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女孩陷入危机,如饮食失调症、自残、忧郁症等,还对另一个问题负有更大责任,即在美国所有有权力和影响力的职位中,女性的代表性极其不足。该电影还特别提到媒体向年轻女孩传达的令人失望的观念:一位女性的价值取决于她的青春、美貌和性感,不取决于她想当领导的意图或她的领导能力。

思想启蒙的纪录片,女性在媒体角色中被物化,被性化,被白痴化,被…(想到DG女模特如何用筷子的广告),资本主义为利益而推进,媒体广告充斥肉弹和滑稽情节只为激发特定人群的购物欲,女性综艺节目两女必有一争,女性只要苗条和漂亮的面孔就是完美,这个肤浅的理论误导很多正在追求人生目标的年轻女性误入歧途,掌握媒体话语权的核心阶层只有少的可怜的女性,而男性也被塑造成不能懦弱和要强势,电视媒体正在塑造人类的意识,人类意识推动社会,不断恶性循环的发展状态!人类在历史洪流中只能存在一瞬间,那么在这一瞬间的意义是为自己,为别人而努力改变?正是每个人的选择不同,对自己和对世界的欲望不同,也导致历史洪流时而波涛汹涌一泻千里,时而风平浪静享受和煦阳光。

雕塑小姐剧照

意义大于内容的纪录片。导演对于leadership的过分强调,实则传达出一种潜在的暗示,仿佛不能做到最好,没有成为leader就不能称之为powerful、独立的女性。就其呈现内容的形式来看,和那些该片所抵制的广告宣传片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不过是用一个新的标签替换旧有的标签。实际上,我们真正应该警惕的恰恰是这种贴标签的行为本身,应该竭尽全力避免的是,让平权成为所谓的政治正确,只有这样才不至扭曲这件事情原本的、最初的意义,使其能够真正带来具有深远影响的良性改变。

雕塑小姐剧照

虽然它的技术很平常 但为其所展现出的内容还是决定给个高分 大众媒体对女性的描述常常以刻板印象主导 而这其实给女性带来了很多影响(饮食失调、抑郁症、自残.....) 而这些往往是并未暴露出来的 是被人们习以为常的 里面还有句让我印象很深的话:turning a human being into a thing is always the first step to justify violence on them

很好。美国也是父权社会。媒体传播塑造文化和价值观,用数据说话,在美国,媒体巨头参与决策权的14-16名,2-4名是女性,也意味着是男性决定在向公众投放什么信息。越往上,女性参与的数据就约惨不忍睹。后面有影响力的女性建立互助项目,引导年轻女性努力,自强,很激励。关于外貌与体重。“如果女生能把考虑体重的注意力放在其他任何对世界有价值的事儿上.......女性在几个月内就能解决所有问题。”

当你被洗脑的时候,你意识不到自己正在被洗脑,反而奉之为传统和习俗。当你被物化的时候,你浑然不觉,反而开启了自我物化和对同类的物化。当你在逆境中对同类变得刻薄的时候,你难以意识到自己的群体正在逐渐走向衰弱和狭隘。当你幡然醒悟的那一天,却发现自己满身塑料,难以回归本质,在压迫性的令人窒息的社会洋流中无依无靠地漂泊。不去自己奋斗而轻而易举得到的东西永远是不牢靠的,他们都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道阻且长 最根本的还是要有更多的女性意识觉醒 而媒体在这方面责无旁贷。当社会资源 无论政治法律还是各行各业的高层由男性主导时 bias打破的阈值太高 所以需要更多的female leaders. 客观差异确实存在 可是当满屏的丰胸纤腰大长腿 侮辱智商的消费主义广告 打破了两性平衡 就需要矫枉。女性社会真的很理想 当然男性也很可爱 没必要树立敌对冲突 人人都可以自由选择ta的人生

性别与传播学的课上看的,总体是非常有启发的/强有力/感动/有说服力的。美国社会与国内再女权问题上的现状/观点极为不同,但仍能从美国社会的一些现实去联想/映射国内的现状。中文名翻译的不是很喜欢,但确实很难想到一个更好的表达。觉得自己还是成长在一个相对平等环境,但是还是会不断意识到很多已经被自己默认是正确的情况,但实际是不公平,想到还是很震惊的。改变很难,但还是要去努力去做去尝试。

非常empowering的电影!因为是2011年的纪录片,所以里面这个媒体和性别偏见的塑造的关系在我看来已经不是什么太新鲜的观点了。有趣的是学到了原来二战后是靠电视节目吸引职场女性回家的。以及广告里的刻板塑造还是为了卖产品为了赚钱,说到底还是资本主义啊。好在这纪录片知乎的这个decade,我们还是能越来越多地看到变化,荧幕上的女性形象也多样化起来,也算是小小的进步了!

要做纪录片作业的时候偶然找到然后看的,我觉得真的太好了,每一个女性都应该看一下,从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然后是媒体中的女性角色,再到女性的领导角色,最后还考虑了男性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很多我从来没思考过的问题,都开始认真想一下了,片子讲的是美国,但国内的情况也没什么不同,只是我们习以为常,习惯了被媒体这样。虽然误打误撞学了新闻,但这其中和我也有很深的关系。

男性大声反驳斥责之时,就是我们找到了正确的方向之时。现在有些反对观点特别有意思,不讲这么多年女性遭遇极端,却讲女性反抗行为极端,选择性视而不见,还没有真正做到两性同等呢就嫌女性的发声声音太大不够温和。我看同个导演讲遭受歧视刻板印象男性视角的纪录片可没见这么多“片面”、“极端”、“煽情”、“主观”等反面评价,父权社会人间真实2333333

作为一部片子也许不甚完美略有点self-indulgent但是片子传达出的信息应该被所有人听到在RallyDay的前夜和室友一起看这部片子的意义可能在于提醒我们感恩Smith让我们能够接受并努力改变这个世界上的不公平让我们不断反省对自己的观点与对世界的认识IAMAFEMINIST,ANDALWAYSWILLBE

意义大于讨论本身。不过今天的PannelDiscussion很有意思。一个前VJ说,现在她在当导演,真是一个男人的世界啊——要和很难搞的Tech打交道。我倒觉得不是因为Techd难才是雄性的世界,而是大众的传统认知里觉得女性不适合tech:这一点才最难搞。下午刚刚见客户,客户才知道前几天的网站都是一个女生在弄

其实中国的女权从来就没有激进过。在无数女性被扼杀在子宫被忽视被差别对待被当作性爱玩具被剥夺资源被暴力被强奸被杀死的时候可不可以不要再说,“中国已经男女很平等了”“女权矫枉过正”这种话啊,就是很残忍很没有良心啊。每天每天都想哭,想大喊,想说脏话。我只想求求不配说话的蠢货闭上嘴。我只想让无耻的人都死光。

更多>同类高分电影推荐
致命邮件:2001美国炭疽攻击事件 法网惊魂 幸福终点站 卡萨诺瓦 冒牌家庭 飞越温柔窝 小人物 罗马帝国第三季
0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