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重磅打造的纪录片
这里面的每一个工程从工程的量和难度来讲,都可以比肩长城。完成任何一个工程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技术。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帮助我们理解了长城这个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形成过程。就是要动员上万人参与到工程施工建设当中,并且有精细化的分工,有国家力量支持。这样的超级工程也只有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可以做到。任何一个人超级工程都是极其复杂的,因为这是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过程,看似是简单的变大,其实对技术的挑战是成倍的增长。像记录片里面的说的,任何一个失误都会变成灾难,任何一个细节可能会放大几十倍,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任何一个功能模块都要做到万无一失。超级工程不仅仅是简单的制造而已,他对精度、难度要求提高好多倍。一个工程师能参与到这样的超级工程当中本身就是一种荣耀,会影响成千上万人,当然也会面临重大的挑战。
“办法总比困难多”1.港珠澳大桥,上海中心大厦,北京地铁网,海上巨型风机,超级LNG船2.看完后惊叹于工程师的牛逼和技工的牛逼,一个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和建筑都完美建成,港珠澳去年建成了,30分钟经济圈,海底隧道的修建过程牛逼,盾构机牛逼。上海中心大厦牛逼,BIM模型,水循环,风力发电,幕墙结构。北京地铁,1956年中国第一条地铁,当时为了备战而修建,建成地铁没KM造价高达10亿,08年奥运仅用40分钟,完成10万人运输,香港拥有最高效的换乘方案,家乡也将在今年进入地铁时代。海上巨型风机的安装过程太牛逼了62m的叶片。LNG超级液态天然气运输船,15w吨重,2亿美元造价,殷瓦材料,一次运输上海可用1个月。3.人类文明真伟大,看得激动,片中的人物推动人类发展历史“中国制造”
旁白、配乐、色调、节奏都有借鉴西方科技类纪录片,效果很好,属于积极的尝试,正面的借鉴。2020年考古,港珠澳大桥、北京地铁和上海中心大厦已经成为完成时,亲眼目睹但很难想象凝结其中的人类劳动、技术难题、自然阻力。对北京地铁9号线国图站下车对面换乘的便捷有感触,以前以为是始发站的原因,设计师和工程师了不起。好奇盾构机的工作流程和刘慈欣的《山》里面构建的泡世界(地核世界)谁先谁后,科幻小说打入现实。香港辜负了飞跨于三地间的大桥,陆路通行比水路时间上大幅度缩短,价格相应地贵出一倍,短期内很难回本,相信必然利在千秋。再继续加强深圳往返珠海的公共交通(客运汽车太少),深圳、珠海、澳门三城联动,香港就很难在经济上恢复曾经的辉煌了。我很爱香港这座城市,同时对大部分民众也是真的失望。
撇开宣传色彩,这个系列或许是近年来专题类电视纪录片最有活力的一支。李炳是个全能型导演,他很清楚操作这种题材需要具备的审美和技巧。狂奔一样的剪辑,五花八门的同期声和抠到单词只字的解说词,让成片既有不明觉厉的煽动性,又意外地有点时髦。如果你扒过《超》的解说词,会发现最高频的字是“最”,以及“这样”、“这是”类似带有方向感的词。而如果你试着这样采同期,会发现同样需要大量时间的准备和蹲守。这套西方玩法其实极少有人吃透后用回来。我们需要一些好玩的、能发挥媒介优势的科普片,需要这样的幕后思路。
我之所以会看,一是因为目标是想成为工程师(尽管并非面向国家大型基建),二是因为前三项工程与我有渊源。在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的那天,我正在香港,遗憾没能亲临。16年第一次去上海,我看到了那座最高的楼,走近才知道名为上海中心。多次去北京,很多昔日的好友也在北京,北京地铁将我从中关村送到后海,将ta从大钟寺送到国贸,其中一定不少故事。6年已过,当年工程已建成,体验过成品,再回顾之前建造的点滴细节,难题的攻克,大家真棒!
昨晚偶尔看了几分钟第二集《北京地铁网络》,停不下来了,真的超牛逼。节奏快,内容密集,信息量大。理性与感性结合,阴阳结合,既理性,又文艺。剧本好,线索清晰,配乐棒,制作精良。跟美国探索发现记录片,BBC纪录片不分伯仲,甚至更好。根本就不像是中国拍的纪录片,从没见过中国有这么新颖的。
抛开这些工程本身,单从纪录片的技术层面上看,很烂……一堆废话解说词,劲爆(贬义)而不合时宜的配乐,各种凌乱的镜头,整体就很粗糙随便,看得出来摄制组不是不知道该怎么拍(毕竟和伟大工程巡礼名字都这么像),但拍出来就让人感觉是乱来的……简直白瞎了这些工程
1、全集听到无数次「世界上最大」、「其他国家还没有建造过」、「世界上建造难度最大」、「要求误差不能超过 xx 毫米」感觉这些人才能被称作真正的工程师??2、LNG 船是迄今世界上唯一被允许使用自身运输的货物驱动航行的船支3、规模宏大但都面向未来
所从事的工作很多时候思维很飘,更多呈现一种浮在空中的状态。但是学习和生活必须要沉下来,静下来,脚踏实地才能更好地体会生活。看这种纪录片总是能感受到这种沉淀的感觉,没有沉淀、没有积累,没有琢磨与锤炼,是完不成这样的工程的,人也如是。
这是我看的第一部比较完整的纪录片。那还是2013年,高一时,李建军老师在每周天的放映时间给放的。印象中最深刻的当属上海中心大厦以及北京地铁,把中国的大国风范越来越强的综合国力展现得淋漓尽致。此生不悔入华夏之感油然而生。
咱们工人有力量,所谓国士无双不仅仅是专家院士,这些在普通岗位默默劳动奉献的工人们自然也当得起,更别说有不少工人在自己的领域也是登峰造极,除了钻研大半辈子的老工人们,还有很多年轻人,让我感动,也觉得汗颜
刚刚看完港珠澳大桥,因为我自己的师兄实际参与了大桥建设五年的时间,所以对这个桥也是特别的关注。管中窥豹,从讲到的那些关键技术就可以想象这个桥的建设是多么的困难,真心的想为奋斗在一线的工作人员致敬!
揭开了基建狂魔面纱的神秘一角,央视的纪录片越发成熟了,对小白也是相当友好。毕竟,在这个空前复杂世界,随着分工愈发精细,科学愈发尖端,最新的科技成果对普通群众来说已经跟魔法或者说巫术没什么区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