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中国被划分为34个省级行政区域,它们是又由大约1500多个县组成。
近年来,中国内陆的官员,大都面临着两大问题:一是怎么吸引投资,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二是要想尽一切办法去化解因社会发展而滋生出的各种社会矛盾。
本片讲述了一位即将离任的县委书记,在离任前三个月内发生的故事。
周浩,曾经服务于新华社、
重看完《大同》就再来看看《书记》。……被调任15个月后,郭永昌被双规。2010年5月,消息传来,郭永昌因贪污受贿被判7年。(双规是中国共产党在进行纪律检查方面调查的一个措施,是指共产党党员在接受检察机关调查前的党内调查和限制人身自由,是一种隔离审查,主要目的是防止被调查人拖延时间、逃避调查,甚至串供、外逃。-百度百科)—— 2018.05.06 → 2020.07.26:终于也来修改关于《大同》的观影记忆了。→ 耿彦波:哎,大同已经过去了。人生就是这么一个过程,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任谁在一个地方。我在这个地方做5年啊,大同一般市长是2年,平均一年半时间,做到我这个(份儿上)也还算幸运的。我给你说内心话啊,其实我这个年龄走到今天,我对做官这个已经没有什么概念了,也没有什么想法了,我主要就是把一方面的事把它做好就算了。……
郭书记太自信了太想留下执政痕迹以致认为可以通过纪录片来“展示自己”,只不过后来的发展太始料不及,不过纪录片何尝不是一种记录下来的“执政痕迹”呢。对“人民”的态度可以从农民工堵政府大门一场看出来, “人民”是随时可以变成“敌人”被“坚决打击”的,没能力解决体制造成的后果,但还是有能力去”解决“这个后果的受害者的。做了11年官的郭书记已经把官场潜规则当成明规则来看了,所以可以大胆的在镜头下酒桌上对着下属说着将来这个税那个税四六分还是统统给你们。批条子是用一把手的权威代替严苛的法制,实在是人治,后患无穷,能够处理当时当地的民生问题,却也留下很大隐患。郭书记下属讲了个政治非常不正确关于河南人的笑话:北京人不是很牛逼吗,左邻右舍都是政治局委员吗,河南人出一千万北京人去摆平把毛主席像拿下来换我爷爷的像。
权力,留下政治痕迹,总觉得郭书记是个疯子,而且不是狂魔理想的疯子,而是人格不健全的疯子!为官不易呀!!!对于周浩的纪录片,都是比较真切、实在的,敢于披露,不做干涉,只是郭书记相比耿市长,作风就没那么强硬了!得知09年被双规,其实在这部纪录片里可以看出,郭对权力的渴望,“县太爷”,而且说不知潜规则,一个身处潜规则中的人,只可能说是不懂,而不是真不懂,若真不懂,那么就是一个潜藏的毒瘤,从他退还赃款,连十万是谁送的都记不清,你说他拿的脏钱会少吗?懂得不多?所以,10年因贪污受贿被判7年,而且,郭的酒品实在是不行,一沾酒,就没了理智,没了地位,回想耿书记,斥骂建筑商,作风凛冽,却不常见酒桌,唯一一次有印象也是离职时,而且可以看得出身边书记不怀好意,果真就领了盒饭……
2020-5-23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周浩很给力,为我们拍摄了两部官场记,真不是一般稀缺。以前看《大同》看得感慨万千,如今看《书记》那是千万感慨,原本以为平铺直叙的讲述完我们的好书记,真没有想到,居然有大大的彩蛋,好书记的光辉形象瞬间崩塌。每个人都有很多面,像县书记这样的人面比普通人就多得多,多到自己有时候都分不清自己是谁,很多时候看似在生活,实则是在演戏,扮演一个自己需要的形象。官场历来是最复杂的地方,只有身在其中才能体会个中滋味,绝对没有容易的活,在官场根本不可能做自己吧,如同在洪流中游泳,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因为一不小心就可能溺水。郭书记的率真,让片子得以丰满,让我们窥觊中国官场的一个小小小缩影,知足!
内容太有趣了不得不打五星。1郭书记在片中部分时候基本1分钟一个违纪 2.和耿市长比起来最大的不同是政治意识上,耿市长是很有政治意识的,像抹美国人一脸蛋糕和跟台商扯着嗓子唱红歌他肯定不会干的,太自降身份了,而且在镜头前会更拎得清什么该做和该说。郭书记做这么就县级干部和他自己说的一样,不懂政治,只会做实事。郭书记不是坏人,群众有问题他愿意好好处理,也不会收了钱还不办事,为固始发展也确实有做实事,但是他落入了县太爷这个角色的框架中太久,已经没有多少抱负了,也慢慢失去政治意识了。3继续激起了对中式开幕式,中式KTV的反感。片中的两位台商也很有趣,一个负责一本正经做生意,一个负责插科打诨搞气氛,实为优质组合。
好与不好的定义真的很微妙 片中郭书记给人感觉很多方面都是好的 正气 但在另一方面 却不能保有正气的举止 喝酒 醉酒 唱歌 书记的形象一落千丈 但隔天又跟恢复原样处理上访的民情 这种转变让人觉得很微妙 到底是真的作风端正 思想跟行为都在同一路线的领导人才配得上是个好的领导人 还是说像郭书记这样 自由主义思想 保有自己的做事风格 该吃该喝该处理民情就处理的领导人也能配得上是好的领导人呢 这个问题 每个人可能都有不同的答案 但又值得去思考 如果郭书记不在周浩导演开始拍片之前犯下违反规定的事情 这部片呈现出来之后 又会是什么反响呢?又会有什么思考呢?还是说就是一部真实的纪录片而已 仅此而已呢?
以小窥大,见怪不怪,官场就是趟浑水,鲜有不湿鞋的景观。确实,本纪录片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在于题材带来的高光,胡温时代背景和双规大潮下的客观记录。说是客观,但也怪诞,与其说这是一种规则,我更相信这是被大多数官员平常化的自我感动:达者济世的仁心和好大喜功、贪污行贿、贪杯恋盏这些背道而驰的元素,竟能揉杂成和谐的“大爱”。大概这就是官场的魔幻之处。粗燥的镜头表达下,流淌的则是难以根除的魔幻。最后轿车上吐槽北京人的对话还挺妙的,郭的人物形象立体丰满了不少,心态上的松弛和紧绷、情感上的失落和畅然,还有洋洋得意的自满和自己当孙子时的卑微,穿插交织着狂骤习卷而来,伴随着钝感十足的汽鸣戛然而止。
谈奉献谈为人民服务终究不是这个会那个会上的大话空话就是领导在位者们的自我感动。”执政痕迹“?就跟想和异性睡一觉一定要留下个种似的····(我党研究下”无为“而治?)政府就是个大现金流的运作,这倒也不能说什么,做得好官和做坏了官只剩下度的问题。可能老百姓并不想要工业新区,不想要每个官来都修次路,不需要什么家属楼?万一老百姓只想要农田绿野安生生活呢?政绩和百姓生活就分开了,这就很本末倒置。另外,为啥政府里女人少。多少事是在酒局上敲定的,女人能熬吗;还有那套大老爷们儿的思维方式和直白的段子,有位女士在咋好发挥呢。但郭书记值得感谢一下,没有他我们怎么能够了解到和反思呢。
郭书记是矛盾的,这不怪他,因为这个体制本身就是矛盾的。他忙碌他豪放他伪装他炫耀都在这镜头之下,看完觉得他好可爱。片中官场真实的两面性结合我在体制内目前观察到的一点东西,非常写实。郭书记算是个好书记,老实说做官太难了,我们体制下的底层官员若论红色收入根本比不上一个中型企业高管,付出那么多,没点儿情怀撑着真是不行的。我甚至感觉,贪污是可以原谅的,只要别贪得无厌,郭书记这样肯干实事,爱“留下自己的执政痕迹”的官员,他的创收真的少不了。说白了贪一点怎么了,他应得的。郭书记帮养猪人推算母猪出栏时间,给外商过生日抹蛋糕,在ktv高唱红歌一曲这些细节都很耳目一新。
片子里表面上的点长短评都写到了,能看到更多东西的人一般选择不说,这也是本片的稀缺之处。招商引资、信访、来来往往的办事者、开会酒宴KTV、基层官员们带着黯淡的脸色凸出的肚子打着官腔,很多东西我们头一次见到,又似乎已经再熟悉不过。郭永昌为何会同意导演拍摄,是我最好奇之处。是小概率事件,还是情怀,还是自信或自大想留下政绩,还是上任闲职看空往事,还是已经自知自身难保?乡镇财税改革那一块,呼应周飞舟的《以利为利》。周浩,周飞舟,周雪光,周黎安,从外向内观察,将中国随处可见又不为人知的规则勾勒出,且能得到交叉印证的人们,都值得敬佩。
很推荐书斋里的学生看看。我真心觉得做基层领导的难度太大了,做领导人所需要打理的东西真是方方面面,每一份文件、合同都牵涉到太多人的实际生活。虽然片中的书记仍然是有私欲的(这很正常,每个人都有私欲),但确实是真心想为地区做点贡献,所以才引进工业区、大楼盘。最后还是双规了。入世难,不得不谨慎戒惧,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官与官、官与商互相宴请、勾肩搭背地劝酒的场面在意料之中,想了想,官场对女性实在是不友好。不过反腐、八项纪律之后,这种风气应该降低了些吧。(我这个小白其实没资格评价真实的zz,我就是那种活不过片头的)
若是十年前我看这部影片,可能会破口大骂这个狗官贪官!可是今天的我,甚至觉得郭书记已经很可以了。身边贿赂的例子还少见吗?从上学的贫困户名额,事业单位的破格录取,买卖土地,生意关照…当官是真的不容易,要找到其中的平衡点才是核心所在。别的短评说的“膨胀”、“丑态”等词汇,在我混迹名利场多年后,居然完全没有体会到,哎。(没有说贪污受贿是正确的意思)最后,奈何本人没文化,一句卧槽行天下,周浩牛逼!郭永昌牛逼!
本想写周浩作品的另一个比书籍小的师长的纪录片,但是发现豆瓣找不到,恰好看到这个,也是看过的。这个导演好厉害,能如此近距离的抓住两个极其典型的人物,有代表性的人物。这真的是特色,文化的结果?还是体制机制的结果?还是历史的偶然?不知道,但我相信历史会给出答案。我不必这么快就为争议添柴。这位书籍的龌龊,记忆犹新,但是那位师长的果敢和内心的澎湃更是早有耳闻。迅速崛起的国家背后,有多少这样的起起伏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