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罗曼菲,自大学时期翩然起舞、赴纽约学习现代舞、返台于舞蹈系培育提拔年轻舞者、担任云门舞集二总监、以迄学生布拉瑞扬在台东设立舞团。她的现代舞独树一帜,桃李天下、处处舞踏,「为了让多一点人跳,她为学生创作了多支大型舞作」。病痛临终她仍在彩排最后一支舞作,既是白蛇也是黑天鹅,一袭舞衣从黑褪淡至灰;当年一鸣惊人的
私心给五星。对于一个非科班出身的舞者/编舞是充满了无限的敬畏的,这种外文系出身也体现在了她的编排、动作的理解之上吧,“她的动作不只是动作,还有动作背后的意涵。”P.S.在片中看到了年轻的布拉瑞扬,真的好帅。台湾作为一片现代舞的传播地,总有一天要自己去亲身体会一趟。P.S.2,在其中一位老师家中看到了《海上花》的海报被框起来,一下子触了电
因为是很尊敬的人推荐的片子,所以沐浴更衣,泡一杯茶,正襟危坐地慢慢看了。能感觉到比起客观和真实,编导想要更多地显示出曼菲美好的一面,我们也确实在她的友人那里看到了一个通透、干净、才华横溢的人。作为一个舞者永远活在51岁,说不好是一件幸事还是不幸。舞蹈是易碎品。艺术都是易碎的,正因如此,才值得呵护,才得以永恒。
很美也很乱,音乐撑起,照片撑起,以往质量很差的录像撑起,同为舞者,相比pina的纪录片,多了赞美,却少了舞蹈本身。剪辑有些地方跟着话走,跳跃难免,转场有时会用一些技巧切,例如跳舞与院子里喝茶聊天,画面堆采访。故事流于表面,找一堆人来夸赞她,却都未让我记下她的脸与她的舞蹈,或许相反。
北影节 知道罗曼菲源于蔡康永提起她在离别前有情大家一起参加舞会和她告白 加上对云门的好奇 以及最近的舞者情节 还是去看了 一生献给舞蹈的人 用身体去表达情绪难得远超过语言 特别还受到自然规律的影响 新舞者的部分有些冗长 开篇结尾是亮点 映后导演说不知道为什么拍了这部片 莫名其妙
很感动,4.5星,多给半颗表示敬意和拉分。临时决定来的,想不到赶上了导演陈怀恩活动场,感觉赚到了!剪辑清晰不沉闷。8th北影节D15-13.三里屯美嘉5号厅。柜台打票小哥真笨差点儿害我不能按时进来。这场迟到人太多!还自拍、还开闪光!鄙视!据说北师大服装学院来了一帮学生估计安排的。
【北京电影节展映】台湾舞蹈家、云门2创团艺术总监罗曼菲传记纪录片。主人公已去世多年,如何处理素材和访谈是导演的难题。成片以访谈曼菲生前友人为主,以低画质的曼菲生前舞蹈录像带为辅。后者成为全片重要的点睛之笔,很是动人。而前者的剪辑选择有些泛滥,最后很散很拖沓。有几处很催泪。三星半
第一次是罗大佑的《舞女》,知罗曼菲,想这首歌的词与调,罗当时是依照《挽歌》写的吧。第二次是《生活月刊》曾轰轰烈烈地发过云门舞集专刊,林怀民的《江湖岁月》自然绕不过罗曼菲,惊异罗曾与世上最帅光头尤伯·连纳(《真假公主》男主)合作过,而光头1985年也死于肺癌。后半部情绪都起来了。
北影节 知道罗曼菲源于蔡康永提起她在离别前有情大家一起参加舞会和她告白 加上对云门的好奇 以及最近的舞者情节 还是去看了 一生献给舞蹈的人 用身体去表达情绪难得远超过语言特别还受到自然规律的影响 新舞者的部分有些冗长 开篇结尾是亮点 映后导演说不知道为什么拍了这部片 莫名其妙
肢体动作怎么可以这样美,简简单单踏步旋转,弯身扭动,看的人都能感受到行云流水的般自由舒畅。跟随屏幕,内心不知不觉也变得优雅。要找她的作品好好欣赏。特别是《女人心事•弗里达》,《喜宴之后》,虽然目前最喜欢的片段都是舞者在舞台以外的地方随心所欲的舞蹈。身后所有人一致称颂,太难得
悲伤的很节制,摄影和剪辑都很成熟,像是一群朋友谈一个熟悉的友人,回忆一段值得被记忆的事。如果后半段把和主线无关的枝蔓去掉,控制在90分钟之内叙事会更紧凑些。每个行业都有最好的时光,曼菲盛开在台湾现代舞最好的时光里,对她的回忆,像一条丝线把那段理想闪耀的日子串联起来。
第一次知道罗曼菲,源于蔡康永在《奇葩说》讲到他有一个舞蹈家朋友将生命与死亡比喻成Party与提前退场的客人,那位舞蹈家就是罗曼菲。从最精神百倍的状态到生命慢慢消亡的历程,罗曼菲绝大多数时候都笑靥春风,用心提携后辈,善待友人。所以片里所有人物讲起她来都会心一笑。
像在告別式或者追思會播放的片了,映後才知道是雲門邀請導演製作的。基本上就是舞者表演加上學生、好友緬懷,已逝世的曼菲是個幾乎毫無缺點的人。我個人是覺得這部片沒有要提供社會討論什麼事情,就是單純紀念這樣。然後攝影師張皓然真的好棒!每顆鏡頭都超美,空拍也親自上陣!
“舞蹈其实是最早出现的。但又是最难被理解的。人没了它就没了 很脆弱… ”到最后 才感觉 看的不是舞蹈 是人生 正如曼菲说 有的人提前离开了party 想送你一支玫瑰 给热烈爱着舞蹈的美丽的你。生命如此美好 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