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主演:梅赛德丝·卡布莱 / Julio Diaz / Jhong Hilario / Maria Isabel Lopez / Mark Meily
导演:布里兰特·曼多萨
语言:菲律宾语 / 塔加路语
地区: 菲律宾 / 法国
编剧:Armando Lao
类型:惊悚 / 犯罪
上映时间:2009-05-17
别名:男孩看见血地狱(台) / 爱你爱到杀死她 / 吉那蒂 / 少男地狱一夜 / 少男错入地狱 / The Execution of P
用户标签:菲律宾,菲律宾电影,BrillanteMendoza,2009,Brillante_Mendoza,戛纳,犯罪,布里兰特·曼多萨
片长:105分钟
imdb编号:tt1423592
一个新婚的年轻警校学生,为了赚钱而答应晚上帮忙学长出任务,没想到一夜恐怖而残忍的行动直击,让他完全难以面对自己的将来。曼多萨以手持摄影和剧烈晃动的跟拍,彷彿模拟-真实发生的暴力事件,在道德的黑白界线间游走。大量直接、血腥的性爱与杀戮画面,令人不忍卒睹,让观众既考验观影极限,又饱受心灵震撼。影片在当年的坎城影展,备受争议地-夺下了最佳导演奖。
第62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提名)布里兰特·曼多萨第62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最佳导演布里兰特·曼多萨
同样的情况下,第二次又差点被弄吐,我决定为曼多萨新建一个“晕车电影”的名词。其实这个立意蛮契合前半段的行驶状态的,于马尼拉街区间的游走,语意上的调转和环境音的“刹车”,摸寻方向而最终失明。虽然有所不适,但一直深信着这种抖动和眩晕是导演对现实感到的痛楚和不解的折射,对于曼多萨来说更是如此。黑夜将马尼拉市郊变为了一个噬人、恐怖、罪恶的巨大洞穴,自此影片一直到结束都处于一团暗影之中。Peping由猎奇心理慢慢化为惊吓的转变十分玩味,身份置换的巨大反差既撕裂了角色所处的微观世界(既可以是小屋,也可以是回程的道路),也分割开因为“在场”而遭受的压力和新的意识发生。后半段的配乐似来自幽冥,凝重而短促,缠绕在镜头之间。结尾以为安睡,又猛的一次震颤而惊醒,之前恐怖的一切重新浮现,这一镜头的处理简直神来之笔。
菲律宾导演布里兰特曼多萨的社会现实主义作品,夺得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基纳瑞”在菲律宾语中意为“虐杀”,概括暗合影片暴力主题。生子新婚的年轻警校学员为了赚钱意外卷入一场黑帮组织的报复性先奸后杀肢解分尸行动;他曾想独自逃离却迫于恐惧而留下(价值观堕落);他梦想成为一名执法警察但事实上成为谋杀帮凶(身份迷失);亲眼目睹血腥残忍的奸杀场面让他饱受心灵震撼,彷徨惊恐慌张无措失魂落魄让他只能从众行事(一段浓缩的男性精神成长史)。手持摄应的运镜方式,几个长镜头的调度彰显功力,各种元素(媒体记者取材、警车驶过和撞死动物)的植入编排巧妙,借男孩之眼呈现夜幕笼罩下的菲律宾底层丛林社会景观(混乱躁动);摇晃抖动的镜头运动营造如同纪录片般的真实感(噪音),同时契合人物慌乱心境。直接赤裸的强奸和分尸场面震撼人心。
非常喜欢布里兰特曼多萨的电影,《情欲电影院》中的青年和未婚先孕的女孩最终结婚生子,并作为本片的主角,继续了这场惊心动魄的生命体验,导演关于影像的继承和延续让人感动。回到本片,剧烈抖动的手持跟拍镜头、音效和逼仄空间(车厢)、黑夜共同营造出令人窒息的紧张气氛。结尾处出租车意外爆胎,青年下车,却拦不到别的车辆,镜头之下充满了对青年未来何去何从的诘问;最终,犹豫之后的Peping还是上了换好备胎的出租车,“出路”戛然而止。“魔鬼在人间”,未来,从来不存在。
分尸太假,我简直是目不转睛地看着这个所谓的血腥场面,but,看得很欢乐啊,一个破人偶简直就是丢脸啊,预算低也不能玩成这个B样啊,既然是戏眼核心也得高度拟真吧,曼多萨唯一优点就是展露了第三世界底层的“真实”,当然不限于警界和菲律宾,有种草根美学的特质,表现在电影开头和买毛蛋和事后切肉上。一样的愤怒,李沧东的力挺当然是从意识形态上进行的,技法来说:“最有效的就是从时间和空间上1:1还原现场”.最终,还是被生活逼迫上车。结尾这笔很余味。
那叫一个“黑”,前后割裂的跟两部片似的。这次曼多萨倒是放弃了空间上的流动性,没有了同年《祖母》里角色的兜兜转转,转而对准与前期作品更趋同的封闭和单一的车内与屋内,这两部分占了近7成,当然可能开头20分钟的“风情”展示对于这部片来讲已经足够。和不少拥有大师像的导演一样,曼多萨得学会适当藏一藏,最佳导演拿的还是挺水的,照这样50%的主竞赛基本都能拿。不过像曼多萨这种同一年两部片子分进戛纳和威尼斯还有收获的导演,确实值得持续关注。
片头三分钟,“城市印象”的最佳实例,东南亚的边缘小城镇,潮热、肮脏、破败、贫困又野蛮的底层社会,只有最简单的丛林法则盛行,人们被原始欲望所驱使,终日如牲畜一般苟活着,触目可见的腐败和堕落,漫无尽头的暗夜里执法者本身也在做着无法无天的勾当,厕身其中涉世未深的善良少年也很难不被环境所污染,后面的阴暗血腥的残忍剧情不看也罢
“神圣车行”,车上的戏的确是关键,氛围情绪断崖式急转而下。达内的手持抓人,与人物状态一致,曼多萨的手持似乎更关注空间有临场感,所以痛感也很切身,三池崇史园子温的血腥分尸是快感大于痛感的。李沧东那年力挺他,想想也有道理,他们对民族与苦难都有着内省和审视。但对比和人物心理外化是不是有些太生硬浅显了。
3.5/5 --- 2009年坎城影展最佳導演 / 血色菲律賓, 手持攝影全片, 以白晝開頭以晨曦結束, 中間在黑夜中駛向永無止盡的夢靨. 風格大膽暗黑冷冽, 驚世駭俗畫面殘暴寫實. 牽動極具爭議性敏感神經, 披露菲律賓醜陋面. 無懸念入選非本年度佳作行列, 並已默默愛上這位導演......
不冷静克制也少对电影本体的反思,电影观落后与欧洲电影生硬的影响并存。但当"ihaveachild"对无"mercy"的世界没有任何动摇,人还是以砧板上白条鸡的姿态被剁成一块一块。处理尸体竟然扔的满大街都是,动作背后心中的虚无和对社会规则的蔑视完全戳中我。李沧东的力挺真是标准白羊男会做的事儿。
拍得就像发生在自己身边一样,没有控诉,只是呈现事实,这需要十分精准的影像文法,绝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拍出来的,不规则流动的影像总是从一个主题转到另一个,渐渐勾勒出菲律宾生活全貌。你满足于家庭幸福,对政治一无所知,政治早晚会来找你;偷小费给朋友、上课不听讲的男孩,一夜间长大了,或者说,变老了
三星半,前后风格严重割裂,虽然都是极力制造临场感,白天通过捕捉环境因素和多线索铺陈定下现实基调,晚上进入单一视角的代入式体验,现实变成了纪实。曼多萨的电影多少都有看着别扭的地方,但手持技法太纯熟了,心理压力+真实暴力带来的绝望强过不知道多少恐怖片。整体性不强,但给最佳导演我是认的。
马尼拉罪恶一夜,戛纳最佳导演实至名归。题材很惊悚,晃动的手持摄影捕捉男主每一个表情巨细无遗的变化,微观心理进程丝丝入扣。曼多萨在这部影片最厉害的地方在于运人一段,氛围营造的极致和逼仄空间内精妙绝伦的场面调度,探索出一条不可能完成的影史段落。当然,现实捕捉力度与事件的冲击力让人不适
最后10分钟是为点睛。天亮以后这段又回归到DAILY民俗,但经历过恶潮汹涌的黑夜后,这次天亮完全不一样了,其实我也想冲进盥洗室冲把脸,妈的,刚才这一切都是真的么?这片没有第三段的话,真的不容易接纳,只能让人想黄秋生和八仙饭店,回归跳出以后,内心复杂情绪就像那被翻炒在锅里的蛋炒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