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恐怖  纪录片  爱情  血战  大陆  科幻  美女  入侵脑  阿凡达  坚如磐石 

半岛台调查:破碎的梦想—波音787电影

 
电影译名: 破碎的梦想—波音787
影片导演: Marc Shaffer / Colin McIntyre
豆瓣评分: 7.20
影片地区: 美国
影片类型: 纪录片
上映年代: 2014
影片时长: 0
更新时间: 2018-10-01 00:41
浏览次数: 56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半岛台调查:破碎的梦想—波音787电影简介及网友点评

本片是半岛电视台制作的调查纪录片,讲述了半岛台记者对波音-787客机投入使用以来严重安全问题的调查故事。利用要员采访、幕后调查等手段,揭露了波音公司在787客机设计、生产过程中的种种问题。

《半岛台调查: 破碎的梦想—波音787电影网友评论》

刚好看了BBC的747,觉得不过瘾就找来这连着看。非要说什么“利益相关”的话,BBC和半岛没什么敌对关系,他么夸747也夸380。就纯叙述而言,至少人家有内容啊,不是暗戳戳地偷拍和附会。有内容也经不起调查,譬如747首秀其实跟787差不多,也是模型,而且也延迟交货。。反正,煽情讲纪录片不太合适吧

敢不敢拍一集A380.论据片面证人有限说服度不够,纯黑飞机制造商。任何机型都不是一开始就是完美的,飞行使用中不断完善成熟,每一个完善和规定都是血的教训。A380事故更多,连门都是漏风的用纸巾堵住这难道不是更糟糕?B787确实是我坐过机型里最安静最舒适的,马航的B777-200如此成熟不还是摔了。

有点偏黑了。对大部分流程,文件,人物发言和FAA裁定结果采取偏面性描述,造成偏向影片观点的错觉。拿得出的所谓事实证据全是匿名。好不容易找了个敢露名字的波音前员工说了半天,看完本片后对比看了波音关于此事的声明,又是半岛被打脸。任何一个新机型刚运行时都是小故障不断,逐渐修补完善的。

技术造假、游说政府、资本营销、问题掩盖、降低标准,连自己的内部员工都说不敢坐波音787,因为他们知道这堆Sxxt是如何搭起来的,一个月之内产能提升到10部飞机,由此可见利润和销售永远是各大公司的第一目标,安全性,只能是第二位。不知道以后空军一号会不会用787。

很少看到半岛出品的纪录片,这次主角是梦想飞机:波音787。尽管说有些为了黑而黑,但问题肯定还是存在的。最大的可能就是将这样整机分拆开来生产和研发,效率提高的同时其质量问题几乎就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各个供应商之间达标的能力也未必一样,这些都是波音必须解决的课题。

除了锂电池问题,其他对于研发投入、生产、外包、质检、公关、延期的质疑并不是那么经得起推敲。当然有质疑的声音出现是一件好事,希望波音没有真的蠢到砸自己的招牌。

还没坐过787,但是这个纪录片真的颠覆对波音的了解…不知道有多大程度是真多大程度是假,只知道苍蝇不钉无缝的蛋,但是波音为了自己的商誉也不应该过的太过火吧

技术造假、部件外包、品控废弛、政府游说、资本营销、问题掩盖、降低标准、只顾工期......噩梦一般的787。然而这飞机确是目前最先进的多电民航大飞机。

片子没给出特别实锤的证据,做空之难。可谁能想到,美利坚的长子,在新冠疫情中最先躺下。过去的荣光,不复存在,你变成了too big to fail.

我倒不觉得这是一部够客观够“冷血”的纪录片,更像是一个对商界利维坦的檄文,开篇把它定义为绝对的恶,然后搜集了很多证据来证明它的十恶不赦。

逮住锂电池问题不放,为黑而黑,新机型一开始都是有BUG后及时修订逐步成熟的呀,看看隔壁A380的故障记录?

并没有看到太多实锤但是最后采访787负责人那段实在太爽了哈哈但绝大多数媒体都会为了维护关系而投降吧

五年已过,结果发现很多都是真的,faa和波音沆瀣一气,为了利润可以改标准加快制造速度。

更多>同类高分电影推荐
致命邮件:2001美国炭疽攻击事件 法网惊魂 幸福终点站 卡萨诺瓦 冒牌家庭 飞越温柔窝 小人物 罗马帝国第三季
0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