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7/10。俄国人在重塑民族自豪感的时候显然带着另一种偏见来贬低十月革命,红军随地吐痰,野蛮地逼迫旧俄军官聚拢到一起再集体枪毙或坠石溺杀,革命之前军官们则过着十分人文的生活,结尾酒杯破碎的慢镜头一转,苏联时代灰暗的片场舞厅,演员拙劣的舞姿隐去,变回那个金碧辉煌、俊男美女携手起舞的酒会,错误暗示十月革命是俄国辉煌的倒退。影片对高尔察克的神化充满双标,当水兵逼迫军官交出武器,忠心耿耿的下属将手枪和军刀整齐地交出,轮到高尔察克自己却将军刀抛入海中,把旧秩序的维护者上升为悲壮的爱国情怀,还有和安娜频繁的约会和通信,不顾原配被儿子问到父亲什么时候回家的大度与心痛,丝毫没有出轨的愧疚感,只一味渲染婚外恋的深情执着(多么讽刺)。开场将高尔察克在日俄战争中取得的水雷布置胜利,移植到一战也隐蔽了沙皇俄国的战败之耻。
太凶残了 英雄美人,哭得本王一把鼻涕 #旧贵族的自我克制和管理#布尔什维克政变的过程,俄国内战。#“他们(高尔察克、科尔尼洛夫、邓尼金和弗兰格尔)首先是深深爱着他们的祖国的爱国者,并不带任何私人企图地寻求救国之道。他们是不懂得政治的谜题的,也准备与任何政党的任何人联手,只要他们确定这个人真诚地想解放俄罗斯…并愿在战争结束后由一个人民选出的国民议会决定将采用何种形式的政府。”#1917年俄罗斯二月革命后支持临时政府。十月革命时,他正在日本。回到俄罗斯 参加在鄂木斯克的西伯利亚临时政府,成为14名内阁部长之一。1918 1118发动政变,成为该政权领袖 自称最高领袖 自行晋升军 驱逐了内阁中的社会革命党人,建立反共主义政权临时全俄罗斯政府,自任全俄海陆军队总司令。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
战争片要想拍好,就真刀真枪的干打点硬仗,别在这整没用的。这女的跪舔,又卖惨又吹上帝同在,又在这说外国人坑自己,又把苏维埃整的跟猪一样的敌人似的,你怎么就没打赢呢?经费全都花的跟女主谈恋爱上了,多拍几个陆战场景也行啊。场景设置也很白痴。你白军,拿着协约国的钱和装备,占据了全国3/4的国土,还有一大堆支持者军队和外国皇协军,怎么一干硬仗就没子弹了拼刺刀,这苏维埃就有机枪了。这装备对比不对吧?你那么好的条件,怎么就把家底儿败光了,那红军就在你们一堆围剿的时候整来装备了。然后还搁这卖惨,护士又被杀了,将军又被冻得砍脚,你把人家红军战士塞到火炉子里活活烧死的时候怎么就不拍呢?还有在这抹黑人家外国人。给你钱给你人,来军事顾问,大冷天的,看着队友带不动,自己溜了有错吗?
高尔查克可以说是帝国末期最后一批贵族精英中的佼佼者。帝俄的贵族军官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身先士卒,损失殆尽。高尔查克也和同僚们一起效命疆场,战后征尘未洗又投入到另一场守护国家未来的战争中并不幸牺牲其间。他的存在本身便是那个时代帝俄贵族所有美德的体现:勇敢,爱国,责任,不屈。随着以他为代表的那群旧俄罗斯精华的凋零,俄国的精神也死了,沦为了“爹国”,周遭四邻也因此受池鱼之殃,最终更是造就了一代更比一代墙的“奇迹”。上将的悲剧不仅是他那个时代的悲剧,也是我们所有人的悲剧。
一度以为安娜这个角色是高尔察克和谢尔盖等人眼中理想俄罗斯的拟人形象,所有的情话都是献给祖国的赞美诗,但似乎导演真的很想拍一部歌颂出轨的乱世奸情,这就很草。后半段我是没看出来高尔察克的英雄史诗感,倒是对谢尔盖有种强烈的敬畏感。ps 我真不知道哪来的中二少年天天把死人这种事情赖在几个人头上,爱国搞政治理想当反对派这种屁事是不会死人的,人只有被杀,才tm会死。别天天装什么正义的小伙伴给死了几十年的人发声,仗都没打过谈什么怜悯。
卖国白匪军头高尔察克,这种片子也还有人捧,是不是想给中国的北洋军阀也翻翻案?引用一句评价高尔察克的话“站在旧制度角度上,他背叛了沙皇,站在新制度角度上,他对抗了红军,站在人民的角度上,他是一个剥削者及无能的统治者,站在军事角度上,他是一个将军但不足以胜任元帅,站在历史的角度上,一个失败的旧军阀而已。”毛子能给尼古拉二世这种人封圣拍出这种电影也就不足为奇了,普沙皇执掌权柄近二十年,别的不好说,民智倒是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倒退
红军和白军在上帝面前没有区别,灵魂都是俄罗斯人,的确很符合普世价值观,但明显与那个时代不符吧。电影有点过度渲染白军的悲情和红军的残暴,比如赤卫队清洗海军军官之类的,实与历史大相径庭,男主高尔察克也被严重洗白了。不过不电影中海战和战列舰还原度还真是挺不错的,故事也很令人唏嘘~结尾处女主晚年试图参加拍摄的那场电影应该是66年的《战争与和平》吧,感觉她的气质还真与66版中宫廷女官安娜帕夫娜挺像的~
相比10集电视剧集的量,压缩成2个小时的电影如果没有重新做细致剪辑,那按原场面调度来剪只会让影片显得情节跳跃,人物线断裂,跳掉了很多重要的历史情节。为电影气氛调节的考虑而让爱情戏高占比本无可厚非,可像苏俄内战这种极端野蛮残酷的事件,就让风花雪月反而显得很破坏影片历史气氛的统一,给人一种主角不够承担得起领导责任的错觉
豆瓣上评论颇佳,甚至对电影本身有不同意见的都给了4星甚至5星,这无非是向这位被埋没的英雄,俄国少有的“死国可乎”的义士的致敬。但抛开历史本身,这部电影的视角的确太过简单,就如某位评友所以,高将军”倘有魅力,绝非爱情“。爱情占据了太多的比重,把英雄再次埋没了。所以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平庸的电影归平庸的电影
电影很不错,但2个小时根本塞不下这段复杂的历史和众多人物以及白军和红军的战斗,哪怕是那个时期的风云人物高尔察克也塑造的太单薄,很多篇幅都用来叙述他的婚外情,当然,这是一部商业片,向市场妥协是取得票房的关键,像我这种喜欢这段历史的也不敢奢求太多,但我依然要强调,不管怎么拨乱反正,红军永远最强大!
你说这电影里白俄将士英勇爱国,列强支持,人民拥戴,贵族生活也十分多彩,而"可恶的"红军则彻底反过来,可后来怎么就突然一切归苏维埃了呢?整个电影偏向性太强而有失客观,光想塑造霸王别姬的悲壮却没说项羽这个英雄干过不少混事。但电影里的战争场面还不错,加上个出轨情节倒也符合沙俄贵族爱乱来的特色。
片中赤祼祼的无耻价值观,上流社会是优雅高贵的,无产阶级粗鲁低俗,红军就是土匪,十月革命是场灾难,出轨理所应当,被戴绿帽的丈夫和妻子无怨无悔支持爱情,宗教贯穿全文,仿佛信教就能得救。想象一下青天白日旗到处高挂、蒋公逃到台湾是英雄末路,共产党成了流氓土匪——历史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着眼于“爱情”部分,翻案意味深重,意图塑造悲剧英雄形象。历史还原度不强。当然,我个人不认可这其中所谓的“爱情”,艺术改造太过。特别是红军射杀白军护士(此时响起的背景音乐是《向斯拉夫人告别》)、行刑后高尔察克落入洗礼池,和近些年东正教复兴以及反苏倾向有关。不过布景和演员还不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