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译 名 登陆之日/我的征途/我的路◎片 名 My Way/D-DAY/마이 웨이 /マイウェイ 12,000キロの真実/Mai wei.....South Korea (original title)◎年 代 2011◎国 家 韩国/日本◎类 别 动作/剧情/历史◎语 言 韩语/日语/俄语◎字 幕 中文◎IMDB评分 7.3/10 from 115 users◎文件格式 X264 + AC3◎视频尺寸 706 x 330◎文件大小 1CD 1.63 GB◎片 长 2 hour 17 min◎导 演 姜帝圭 Je-gyu Kang◎主 演 张东健 Dong-gun Jang 小田切让 Jô Odagiri 范冰冰 Bingbing Fan 度智涵 Ji-han Do 金仁权 In-kwon Kim 李妍熙 Yeon-hee Lee 金熙元 Hae-won Kim 姜申孝 Sin-hyo Gang 李忠烈 Chung-ryoul Lee 韦智雄 Ji-ung Wi 郑妮可 Nicole Jung ....客串 金秀路 Su-ro Kim 吴泰景 Tae-kyung Oh 李浩延 Ho-yeon Lee 尹锡元 Hui-won Yoon Han Seung-Hyeon Jin-seok Yang Jong-yeol Jeong ◎简 介
1、傻逼儿时来到朝鲜生活认识同样爱跑步的男主。傻逼的爷爷被男主父亲B递来的包裹炸死,B被抓进监狱放出来时已经瘫痪。男主当车夫挣钱因跑得快被前奥运冠军看中邀请男主去参加选拔赛;2、选拔赛上男主得第一但主办方作弊将第一给了傻逼,在场的朝鲜人为男主抱不平发生骚乱,事后男主等人被抓去与苏联打仗。休息时男主等人遭到狙击手冰冰袭击,男主抓住冰冰后将其带回营地;3、傻逼来到营地当指挥刁难男主,男主拒绝傻逼的命令被关入地牢,在队友的帮助下男主带着冰冰逃出,大批苏联坦克袭来男主回去报信,一场大战后男主和傻逼成为俘虏,冰冰为救男主牺牲;4、男主和傻逼被带到西伯利亚做苦力。苏军让俘虏去打德军,一场激战后男主和傻逼幸存。二人逃离途中阴差阳错被德军带到诺曼底,诺曼底登陆战役中男主死前将自己的朝鲜身份给了傻逼。
出身不同的两家子弟,漂流于战火连绵之乱世。从敌对到兄弟,不变的是对赛跑的热情。以大局视野串联二战不同时期,对多方势力的刻画,镜头语言野心十足。登陆之日为名,故事跨度却长达20年。战争场面承袭"太极旗"的残酷暴力,明媚日光与纷飞大雪,都比不上主角戏剧化的四次重逢。有前作珠玉在前,这部在桥段设计上与之十分相似。一场接一场血肉混战,远不如前作由枪战到肉搏的层次感分明。姜帝圭想讲超越国界与时代的坚毅,但无奈时长受限,杂糅多国战事,远不如单纯刻画南北差异来得集中。战俘营中的人性对峙,狂兽般的嘶吼逼近走火入魔。情节各种悲惨,只是煽情过度有些夸张,手法亦是前作重演。家国情怀在后半段被弱化,人物关系转变甚快,而范冰冰的角色基本不起作用。其实挺希望此片能换种战争视角,带来不同感觉,然而却并没有。
三星只能给场面,男主金俊植的行为总让我想吐血:1,日军营地。同伴们半夜冒死把男主和冰爷救出后,男主因为另一个朋友还在营地又跑回去了!你把同伴们冒死救你的成果喂狗了?他们为了救你还多带了冰爷这个“累赘”,几次差点被射灯团灭,你TM就这么跑回去了?求队友阴影面积。2,三番舍身救辰雄。辰雄是谁?欺压朝鲜的殖民好战分子!你忘了你爸送错快递被这个“新主人“给打废了?所以你救回去是为了提现你的圣母仔,还是让他回去继续欺压同胞?前一秒苏军战俘营单挑要致对方于死地,后一秒苏德战场飞身扛炸弹?这转变反正我是懵了。3,苏军战俘营。道德绑架众泰,老乡偷吃东西,他救是情分,不救是本分,就被你逼到黑化。忘了这帮人是当初为了帮你讨公道才被连累到这的,人家来这是活该?价值观不正三星都嫌多
剧情:二战。双男主。本来只是喜欢跑步的俩孩子,但因为各自背后的国家和时代背景,拿起枪反目成仇最后又和解互相帮助,鸣人最后终于死了,佐助穿着鸣人的衣服在奥运会夺冠。 1.这俩倒霉孩子是真的倒霉,当日本兵被苏联打败;被苏联兵俘虏,当苏联兵被德军打败;逃去当德兵吧,又赶上诺曼底登陆。仗着主角光环熬死了身边所有的配角。 2.范冰冰一支枪压得一整个德军分队不敢抬头,后来又步枪轰飞机,成功把抗日神剧的氛围带到了这部电影中。 3.小田切让演技在线,张东健演技感觉和范冰冰一档。 4.战争场面的拍摄相当好。就是故事也太不真实了。就语言方面而言,男主你韩日德语种无缝切换,最后因为聋了连唇语都能读是不是有点过分了。
影评都是讽刺挖苦电影的,这部电影确实有槽点,但意境深远,战争很残酷,几乎不讲人性。有意思的是,电影中朝鲜兵位于食物链的最底层,被日本兵压迫,但日本被苏联打成狗?,男主二人组成为苏联战俘/苏联兵,而苏联又被德国打成狗?,没办法,又变成德国兵,而德国又被美国打成狗?...现实中这位朝鲜人又成为了美国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被中国志愿军俘虏。。囧。。现在谁在食物链顶端清楚了吧?
抛弃激情线和莫名其妙的范冰冰外,从一个军迷的角度看战斗场面描写的还不错,特别是横跨欧亚大陆的主要战斗场面都给到了。但有几个问题,其一,诺门坎苏军没有步坦协同?日军摆出冷兵器作战的对称阵型?指挥官不不指挥在这瞎吼?然后步枪大打飞机那就不提了,按理大口径子弹是能把人打碎的,在诺曼底的海滩上还需要伞兵?而且二十多个人围两个,真当兵力充足啊?但是瑕不掩瑜,本片还是很优秀的。
电影节奏感不行,高潮处太多以至于处处是高潮,让人看得想睡觉。个体的人物原型其实不存在,当时被俘虏的亚洲裔德军士兵并不少,灵感真实来源是这个特殊的群体。当然这也是让我觉得不满意的一点,就“东方营”里的“朝鲜人”,这个电影本可以把故事拍得更历史而非电影内容的如此戏剧,两方张力互相撕裂的后果就是两方都不讨好。当然可能真的有这样的传奇,但是导演和编剧的把控能力实在有点差。
电影中展现了战争残酷,但现实会比这残酷十倍,百倍。战争中最不值钱的就是人命,最宝贵的也是人命。自己到战争中可能第一秒就挂了,能活到战俘营,能成为众泰其实也是不容易的。活下去最重要。想到三体中的一句话,战事至此吾辈当奋力杀敌,但与各位的性命相比,各位尽力就好。珍惜现在,不要有战争吧。以我浅薄的知识感觉主要是诺门坎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
一个日本军官,一名被强行招募入伍的韩国日本雇佣兵,经历了诺门坎战役、莫斯科保卫战、诺曼底登陆战。从诺门坎战役的敌对状态,到莫斯科保卫战互生怜悯的缓和状态,到诺曼底情同手足的朋友状态,这些都完美诠释了一句话:“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少些对国家政体的歌颂,少些煽动战争的言论,少些对集体主义的崇拜(自己好好的生活不香么)。
如果客观一点的话电影可能有三分多吧……题材很好,能发掘出来这样的历史原型并且与民族性结合是非常有价值的选题。但战争场面实在惨不忍睹,全程感觉这么大的制作全被浪费了……大部分镜头全程致敬(姑且算吧),而导演自己发挥的战争场面(比如t-26大战武士冲锋)则观感奇差无比,毫无代入,成功用浮夸的场面编排和视觉效果把这个母题从叙事角度中剥离………
这是一段一个朝鲜人在二战中打酱油的经历。影片创意不错,根据真实历史故事加以拔高改编。不过也有一个漏洞,在诺门罕战役中,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在等级森严的日本军队中是不可能获得大佐(上校)军衔的。此外,苏军临时拉了一车壮丁穿上苏军军装就去打德国人,每人一杆步枪和几发子弹,旁边有政委鼓动,后面还有督战队的机枪,这个场景像极了《兵临城下》。
这次在他身后追逐的不是野牛群,而是飞机大炮!不是只有一个片段,是整部片子都在对他狂轰滥炸!但是他愣是能够凭借自己的飞毛腿坚持到了最后,我本来以为他能一路跑到伦敦的,结果导演残忍地将马拉松变成了接力赛,基情不止,梦想不息。至于小田切让,虽然他不娘,但不知道为什么他身上总有股“受”的气质,特别是他被打被虐,总是带着股男色的性感,怪了。
从朝鲜的马拉松赛场到蒙古的战场,日军战败被俘虏至苏联冰天雪地的劳改营,德军入侵苏联后被迫替苏军冲锋,逃至德国,却被派到诺曼底修防御工事。不论是日本人、苏联人、德国人,都在逼迫他人卖命。利用区域的转换,完成了一次次身份的转换,二人的兄弟情消泯了以往的恩怨。这恩怨并非个人的,而是国家的、民族的。反战主题明确。难得的大场面、大格局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