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导演: 冯小宁
编剧: 冯小宁
主演: 陆毅 / 夏雨 / 杨立新 / 孙海英 / 龚洁 / 更多...
类型: 剧情 / 历史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2-07-06(中国大陆)
片长: 120分钟
又名: 甲午大海战 / 1894·甲午大海战
1867年,李鸿章(孙海英 饰)上书,清政府下令建立船政学堂,由洋人讲授西洋海军知识。邓世昌(陆毅 饰)前来报考,得刘步蟾兄妹相助,一鸣惊人。1877年,邓世昌送同学们赴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深造。4年之后,邓世昌代表朝廷迎接同学凯旋。他在伦敦街头偶遇刘步蟾妹妹(龚洁 饰),并教训了挑衅的洋人。毕业会上,邓世昌、刘步蟾与伊东佑亨(夏雨 饰)、东乡平八郎的对话,为日后两国海上交锋埋下伏笔。李鸿章组建北洋水师,向光绪帝(郭家铭 饰)启奏向英国定制的铁甲舰,得到了慈禧太后(吕丽萍 饰)准奏。与此同时,日本天皇号召朝野捐俸也购得了铁甲舰,伊藤博文还奉上了侵略的奏章。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杨立新 饰)率刘步蟾、邓世昌等 “镇远”号、“致远”号将士出访日本,遭遇长崎事件,大战一触即发…
以前一直以为这部电影是电视剧,虽然12年就看过,看完才知道是一部电影。后来在找一些甲午海战资料的时候经常看到这部片子的片段,我一直惊讶于2012年的时候居然还有这种拍摄方法,还是停留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感觉。军舰的确是模型,真实感差,而且海战基本没有细节,就是对轰。剧情很差,也不够打动人。很多年一直记得的一幕就是邓世昌落水,狗狗去救,最后邓世昌和狗一起淹死的镜头。当个科教片看吧。如果是八九十年的片子我给四星,可惜了夏雨和陆毅了,实在不明白为啥接这个电影。看在中国电影在这甲午海战方面的缺乏,给个鼓励吧,三星。希望以后有人能拍出甲午那段历史真正的精髓。昨晚又看了一遍,本来是想随便回顾下的,奈何实在没多少趣味,也仅仅只是回顾下。没有趣味。
这个电影太让人失望了,本来想给2星,为北洋海军英魂加一星。电影只能说是勉强合格,失望的原因在于相对老电影《甲午风云》,在拍摄技术如此先进、资金如此充足、史料资料如此翔实的基础上,却没有交出一份更优秀的答卷。除了电影画面和部分史实上的bug外,再没什么进步了。尤其是最后陆毅饰演的邓世昌在驱舰撞击时,非要设计一个pose,结果导致人物看似英勇豪迈,视死如归,实则流于表面,缺少精神支持,完全被《甲午风云》中李默然老先生沉着的眼神和坚毅却不发一言的面容秒杀。夏雨饰演的伊东佑亨也太轻浮了。可以说整部影片只能算很一般的流水线作业,不够用心。
这段历史真的太沉重了 太伤了 妈的太伤人了 我哭的喘气困难。。。 邓世昌到最后 连想同归于尽也没有能力做到啊 三艘舰艇加起来两枚主炮弹。。 买炮弹的钱被贪污 维护舰艇的钱被拿去给慈禧祝寿 那种无力 那种悲愤 ?太惨了真的太惨了 我们这个千疮百孔的国家 经历了无数比甲午海战更悲惨的历史 走到今天 在联合国拥有了一票否决权。。。我们真的站起来了?(不过客观来讲电影bug确实很多 就不吐槽了 三星给它勾起我对这段历史的回忆)
其实这部电影在客观上来讲还是有一点进步的,至少中国人敢拍失败的战争了,里面慈禧,光绪帝,逃兵等角色的塑造看出有讽刺意味,就是拍的太假太做作,导演跟本就没有足够的知识和功力来驾驭这个题材,甚至导演根本不了解这段历史,只是一味的照搬历史书上的内容,最后再让日本人说几句:“如果中国团结的话,那将会是一条巨龙”之类的话,场面上升华了意义,实则虚伪,然而海报上什么史实揭秘,太无耻,最终只会侮辱历史,误导群众,浪费好题材罢了。
感觉像在看ppt,以大背景作为基调,大的没处理好,小的也失了。电影画面最大的场景也就船和圆明园的船楼,没有亮眼的地方。细节处理不够仔细,人物形象不够丰满,男主和小妹的感情以及男主和太阳狗的感情都没有明确的点,眼神的交流,节奏的处理似乎不够。现代人没有存在感,可有可无,“以今衬古”是个好方法,但对今的影响,感受都没有表现出,在我们眼里那只是个没有情感寄托的火柴人。
8:08东乡平八郎TogoHeihachiro怎么着都不该按拼音念吧,简直逗逼,其他海战特效、道具的硬伤也比比皆是;这片子纯粹就是贩卖廉价狭隘民族主义的地摊作品,除了一味甩锅给慈禧根本没有对体制的反思,还顺带不停地拉钓鱼岛问题出来遛,殊不知68年发现石油后中日才开始争夺钓鱼岛,历史常识贫乏丢人之至
夏雨加一星 穿制服严肃脸好帅 而且演得真细啊 陆毅跟他对戏气场全输中学历史课本式故事 邓世昌也典型的高大全 海战场面根本分不清谁打谁 演员喊得也听不清说啥 本应是高潮但重复且混乱 倒是能对比日本国情已经算好的了 一些情节和场面过假注定的悲剧 历史本身让人盈泪 突出的同学各自为国战场厮杀确实唏嘘
剧本就是当年《北洋水师》电视剧的剧本。不晓得冯小宁导演对原创女主有多热爱,不仅在电影剧本里保留了这位女主设定,连衣服都和电视剧里的一模一样。此片里演技最好的就是那条狗狗了。可一回看电视剧,貌似还是电视剧里的狗狗更帅气。孙海英和吕丽萍两口子的表演比起电视剧版里顾岚老师和袁玫老师差了不止一个段位。
挺好的题材,爱国主义教育电影整这样也是醉了,第一就是搞出个现代人的旁白,你不能简单地讲故事?第二,战争主要是男人的事,何必生硬地塞进一个女人,那种感情戏重要嘛?第三,何必言必称天朝当代如何强盛,老实讲一段国耻,警醒世人不好么?第四,甲午战争后60年收复台湾,尼玛,你算数都不会啊?
“此去西洋,深知中国自强之计,舍此无可他求,背负国家之未来,求尽洋人之科学,赴七万里长途,别祖国父母之邦,奋然无悔……”每每看到这句话,都有一种想要流泪的冲动,像是一下就回到那个沧海横流的年代,看着他们奋然无悔的身影,那是一种穿越一百五十年的记忆,是一个逝去一百五十年的幻梦……
把纪录片和故事片风格融合在一起不是很好做,败笔的典型就是土耳其的《恰纳卡莱之战》。本片还融进了某种时政宣传的色彩,在风格呈现上更有了大杂烩的味道,感觉是有些浪费这个史诗级题材。不过回忆录的线索还比较可取。民族主义色彩太重,主题的单一(如同《辛亥革命》)是影片缺少纵深的主要原因。
甲午海战,日本海军的的头号功臣“吉野号”,此舰乃是英国制造,原本为大清定制,后来因为慈禧要过60大寿,海军衙门便将这笔预算转为了礼金。日本打听到这个消息后,举国募捐,而募集到的银两可以购买三艘“吉野号”。此时的慈禧,却昏睡在戏台前,国家麻木,民族不仁。
又一个把恢宏的历史拍得可笑的垃圾片子,细节不行,画面不行,情节漏洞太多(再加上恶心的模仿的老桥段和没必要,不可信的巧合),台词老套俗气。最关键的是表现的内涵很肤浅,对那段历史没有什么深刻和独到的思考。报希望看的,最后心中充满失望。哎,啥时国片能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