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4月26日凌晨的1点23分,随着前苏联乌克兰地区传来的一声爆炸,彩色的火焰冲上千米高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爆炸,这也是人类和平是用核能以来最大的一次惨剧。事故造成31人当场死亡,爆炸后的核能严重泄漏导致上万居民送命或致病,至今仍有被放射线影响而导致畸形的胎儿出生。当日抢险的消防士兵更是用生命和健康为代价避免了核电站的二次爆炸。但令人震惊的是,前苏联政府选择了将事故消息打压保密,而全然不顾此时的辐射尘已经随着大气外泄到了东欧地区甚至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地区……
纪录片借用当时摄影师拍摄的照片以及档案影片,重映了当年在切尔诺贝利事故现场紧张进行的大作战,每个抢救阶段一一再现。
先看了19年HBO迷你剧《切尔诺贝利》之后再来看06年这部纪录片。纪录片里照片等实物资料的展示和亲历者的口述让人感觉更进了一步。HBO的短剧侧重于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传递思想和情感,有强烈的还原色彩。而纪录片“The Battle of Chernobyl”传递的是一场战争仍在继续的事实,“battle”对抗,需对抗的既有切尔诺贝利核爆炸所造成的仍再进行的灾难,也有技术进步与威胁并存的核发展可能出现的恶果。去对抗的主体既有国家,也有渺小的生命个体和整个人类文明。纪录片希望唤起来更多的努力,因为这些被隐瞒的不被重视的恶果很可能会对整个人类构成巨大的威胁。一些辐射危险可能暂时难以被看见触摸,停留在人体上通过一些参数来表现,但当这些触碰到后代,却成为了可怕的畸形、残缺。17年新石棺完工,部分回答了纪录片的末尾却没法为灾难画上句号。
非常真实的事故现场照片和当事人采访资料了,没有什么感情色彩,单纯就是残酷地陈述事实和数据还有结果。戈尔巴乔夫全程面带微笑像讨论八卦一样接受采访引起了心理不适,甩锅的一把好手,言语中处处透露着“当时我什么都不知道,我一直催科学家去调查,但没人告诉我这么严重,要是早知道这么严重我不会放任那么多民众蒙在鼓里白白受辐射毒害”的高风亮节。权威和集权炸翻了这个世界,那么就由我们的“国家英雄”们去发扬伟大的牺牲精神,顶着超过人体可接受量几万倍的辐射去送死,第一现场的消防员受到巨量辐射,半个月逐渐从皮肤腐烂到内脏,最后骨肉分离,眼睁睁看着自己成为腐尸,还有上万一张“奖状”和100卢布就被打发回家等死的“国家英雄”们。“风往逆时针方向吹走了,民众没有危险。”“可防可控,不存在人传人。”你品,你细品
“总得有人去做这些,不是我们还得是别人。”新冠肺炎疫情下也是如此。我希望这样的英雄可以少一点。看这个纪录片时我嗓子仿佛疼痛起来,看到最后,后背开始冒冷汗。这个核反应堆无法阻止只能得过且过过一天算一天,这太可怕了。虽说纪录片里说核爆炸影响的是欧洲国家,没来亚洲。但是,我常听人说,以前得癌症的人都稀奇,很少有。现在却习以为常简直成了普遍高发病,是不是这类事故导致还真不好说。只能说越长大知道的越多,越觉得生活才没有我以为的那么稳定美好,有可能明天突然一场灾难人类就灭绝了也说不定。就像这次疫情,好好地像往常一样逛着街呢谁能想到就感染了致命病毒呢?世事无常,世事难预料,活好每一天吧。四月15日左右又看到新闻说山火距离核电厂只有一公里了,附近辐射值增加数倍,我只想说,危险从未远离我们。
看完片子我先查了福岛核电站事故,其次是中国有多少核电站。片子里一方面震惊于处理事故的高危性,预备队一大批一大批年轻人用生命往里填,那600名死去的飞行员,英雄是无法道尽内心对他们的情感的,而且感觉苏联军民都有一种向死而生的单纯感、洒脱感;另一方面自然是官方的迟钝与隐瞒,不知道是不是我理解问题,关于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以及影响国际上苏联政府是坦诚的,国内对于那些逝去的英灵与受害者数量却是隐瞒的。这是两方面让我感到恐惧的。震撼画面纪录片用的是相当克制的。
恐怖惊悚最为震撼的剧情来自于真实性。这部纪实性纪录片在切尔诺贝利事故二十年后通过解密得以构成制作,平实的叙述客观事实就足以让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切尔诺贝利是整个欧洲乃至世界的梦魇,足以摧毁一切所到之处。冷战、苏联的高度政治保守背景,秘而不宣压不住核子威猛地辐射,随之也错过最佳处理时机,直接或间接促成了数以万计生命的告结,前赴后继奋战在一线的“生物机器人”和死神零接触,极高致命性的铀棒就在脚边,与自杀无异。事故余威仍在继续,着实震撼恐怖。
2006年的纪录片画质不清晰了,但是七彩的粒子从反应堆冲上天际的时候,很美也意味着死亡。隐瞒和谎报,工人没法推卸,只能第一时间往前冲,当时伦琴已经超了几十,上百万倍。虽然他们并没完成灾难的发生,以后用他们的生命买单。联想到冷战时期的核威是慑确保相互摧毁,这样双方就不敢发动核打击。美苏在悬崖的细绳上玩平衡术,代价是整个拖下地球。切尔诺贝利的普里皮亚季,那些抢救核电站的军人因为核辐射死去,那些入侵阿富汗的军人他们健康,有一个看得见的晚年。
是因为我太累太困了吗,看这纪录片一直迷迷糊糊的……英语作为旁白和字幕,还是有点出戏,如果是俄语旁白,中文字幕会更好一些吧,但又是美国人拍摄出来的优良纪录片……En……多少有点美中不足,不完美。但,2005年、06年就能拍摄出这部纪录片,也是很棒了!能了解历史,看到自私的基因,意识到人在灾难面前是如此渺小与脆弱,以及思考生命的意义……纪录片的意义就是让人反思现实吧,and片中那位询问辐射数值的老妇人让我印象深刻,虽然只有一个侧脸的画面。
人类应该怎样与核能源相处?人类并没有完全掌控住核能源,而一旦发生意外,就是巨大的灾难。切尔诺贝利,至今还是一座ghost city。连机器人在这种条件下都会发生故障,只能让人类上,而纪录片里直接将做清理工作的后备军叫做“生物机器人”,感觉有些讽刺,这种情况下人的生命只能化作无情的悲剧。影片里听到最多的话是somebody had to do it,为你们的国家英雄致敬。很可惜数万名受到辐射病影响的士兵和百姓。
切尔诺贝利事故,刷新了人类对核武器危害的认知,但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悬在全人类头顶。只是当潘多拉之盒打开时,被黑暗吞噬的依然是普通的你我他。总得有人去做,不是我们就是别人,总得有人成为邪恶的献祭品,不是我们就是别人,但从来不是打开魔盒之人。06年的这部纪录片侧重的是灾难造成的毁灭性后果,19年的电视剧版则是从各个人物角度出发,反思事故背后潜藏的制度危机。推荐《潘多拉》和电视剧《切尔诺贝利》~
看完了纪录片也看完了电影,真实的还原了这场灾难的前因后果,纪录片毕竟更加真实与电影,电影里有更多美化人性的层面,会感受到消防员,煤矿工人,清理人是在被诱骗的条件下开始的清理工作。佩服摄影师是如何不顾个人安危搭乘直升飞机在距离核反应堆三百米的地方拍摄下那张满是被高强度核辐射影响却真实完整记录现场的照片,为我们留下这些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这场灾难带给人们是悲伤的,但也有教训和反省。
比去年夏天看HBO制作的《切尔诺贝利》时感触更多。上次是惊骇,这次是悲哀。爆炸后,民众仍蒙在鼓里,继续着五月节的欢庆;治愈人数奇迹般地下降,原来是人为改动了标准,把人体能接受的辐射值提高到原来的五倍;救灾时,把顶在一线的清理人称作英雄,二十年后却无视他们的困境。有些人却像讲故事一样,面对镜头,谈笑风生。谎言就像放射性物质一样越来越多,越滚越大。
看到最后,才知道这件事远没有结束。盖上的巨大新“石棺”,并不能完全保证一直稳定不塌。如果哪怕一点点的不可控自然灾害发生在Chernobyl, 事情会怎么发展呢?令人瑟瑟发抖,加上最近看的our planet,觉得人类一直在拆东墙 补西壁,好在现在人们可以根据建模、数据来做预测。也许我们现在所认知正常的事情,几百年后也变得不应该了..
看完之后太沉重了,整部纪录片里出现最多的一句话是"总得有人去做这些事",向那些英雄致敬。没有看电视剧,而是选择看纪录片,因为纪录片更真实,美国拍的切尔诺贝利总是有他们的意识形态在里面,并不客观。当年隐瞒大家的事实这件事并不能全怪苏联,西欧那些国家为了自己的利益选择欺骗人民,真是太可恶了!希望以后再也不会发生这种灾难性的事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