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恐怖  纪录片  爱情  血战  大陆  科幻  美女  入侵脑  阿凡达  坚如磐石 

残缺影像电影

 
电影译名: 消失的影像 / 遗失的映像(台) / The Missing Picture
影片导演: 潘礼德
豆瓣评分: 8.00
影片地区: 其它
影片类型: 纪录片
上映年代: 2013
影片时长: 95
更新时间: 2018-10-01 00:42
浏览次数: 568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残缺影像电影演员名单
兰德尔·杜丝 , 让-巴蒂斯特·普山
残缺影像电影简介及网友点评

我们总是以为已经看到了、想到了世上所有的画面。几年来,我一直在寻找缺失的画面。这是一张由红色高棉在统治柬埔寨时期拍摄于1975年及1979年之间的照片。这一张照片并不能证明红色高棉的暴政,但它足以令人思考、反思及还原历史真相。我在祖国的档案、证件及宣传资料里寻找无果。现在我知道了,这张照片的缺失自有其理由,我停止了寻找。这张照片是否淫秽下流,毫无意义呢?我决定自行制作一张照片。今天我向大家展示的,并非一幅画面,而是用电影手法对调查过程加以记录。某些画面本应缺失,由其他画面来代替;这里有生命、斗争、痛苦、美丽、消失脸庞的悲伤、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有时甚至是优雅和勇气:但绝不是遗忘。

第8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第66届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 一种关注大奖第26届欧洲电影奖最佳纪录片(提名)潘礼德

一部每个人都值得一看的纪录片。影片中的不少场景对我们来说不是很陌生,而是太熟悉。潘礼德用粘土人偶(非动画,静态而简朴)与微缩布景来补足消失的影像,配上沉静有力、时而略带反讽的旁白,从个人记忆视角出发,回溯童年往事,更显得残酷而惊心。残缺影像,一个我听过的最诗意的电影名,却包蕴着人类历史上最邪恶、愚蠢而荒诞的罪行之一,一如安杰伊·瓦伊达的《残影余像》,那是狂热极权背后的阴惨哀歌。或许,有些影像注定永远缺席,但我们不能忘记!| 在巴黎,或别的地方,那些喜爱我们口号的人,那些读书的人,他们见过这画面吗?还是它们遗失了? | 没有真相,只有电影,革命是一部电影。| 1975年4月17日…的金边,就像末日预言中的场景,无人的房屋,无人的街道,无人会爬的楼梯,鲜血染红的河流。(9.5/10)

残缺影像剧照

勉强及格。所谓残缺影像,是没有胶片记录但铭刻在记忆中的画面。潘礼德再拾红色高棉题材,用伴随全程的画外音,配上黏土小人复现的场景(偶尔也插入些真实影像资料),讲述自己一家作为金边市民在彼时的经历。全员黑衣,禁止说话,一贫如洗,强制劳作,来访的张春桥和耿飚,S21的医学实验,被改装成水车的汽车(作为资本主义的物件正在赎罪),百万人口浩荡,努力实践一哥波尔波特的“高贵的野蛮人”之理想。这片子的形式其实不太行,用黏土小人来代替红色高棉留下的高压集权或尸坑影像,看点肯定是不够的,但潘礼德用了一种冷调、抽离的叙述基调,像只俯视大地和历史的寒鸦,具备了某种诗性,尤其难得的是,经历了这一切后,他还能注意到今日柬埔寨街边挖坑的苦工,这份对自己和家人的悲悯,已经投射到了人类本身之上

残缺影像剧照

很克制,也需要观众调动自身感受力与对历史的“想象”……观影过程中多次出现猛烈拍打镜头的激浪,有时警醒观者(我),有时甚至会将观者真正的卷入其中而挣扎……导演(历史亲历者)以一种带有心理创伤的“儿童化成人”的姿态,用个人记忆(家庭史、个人史)去型塑并完整那些被迫缺席(被篡改、“深埋”甚或是消毁)的历史~形式的选择上,导演作为幸存者,将个人于红色高棉这一黑暗时期的记忆“注入”并“封印”在一个个“静止木讷”的人偶(那些被消失的人们与记忆)中,唤出了集体的隐痛、抵抗与缺席于历史之中的“事实”,就像导演不带任何情绪的独白:“有时候,沉默就像是尖叫~”

残缺影像剧照

8,潘礼德以个体回忆的方式继续挖掘着红色高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用泥偶来还原当年场景的方式有点笨拙和粗糙,不过形式上其实是有某些左岸派的影子的,大量旁白加静止画面莫名就想到了《夜与雾》。缺位的真实泥偶影像是静止、冰冷的,而红色高棉那些政宣画面却那么鲜活地被保存和纪录下来,这某种程度上也是这部电影的价值,每个人的回忆都可以成为那段历史的另一个纬度,它们不应该被忘记。对红色高棉,潘礼德的感情还是挺复杂的,只能说无产阶级式的农民暴政(红色高棉基本的政治基础就是底层农民)一旦走偏带来的一定是灾难(电影有我朝文革彩蛋,切莫错过)

残缺影像剧照

用黏土小人填补残缺的影像,用口述历史的方式作为旁白,作为揭示「真实」的方式,作为抵抗时间对记忆的侵蚀。值得一看,尤其是那些似曾相识的东西。其实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拒绝看纪录片和传记。因为自觉很难分辨哪些是直接记录下来的真实,哪些是被选择、加工修饰过的内容。即使现在还是心有戒备。但本片最后的一句话还是非常打动我,他说:This missing picture, I now hand over to you, so that it never ceases to seek us out. 永远不要停止探寻真相。

残缺影像剧照

触目惊心 汗毛竖起 天理难容 不能遗忘一个盛产死尸和行尸走肉的地方 剩下的人都生不如死饥饿和恐惧是控制人的武器你可以对抗自然 对抗文字 对抗仇敌有本事不用大自然哺育我们的一切东西你可以对抗文字 所有宣传口号有本事也不要用文字体现仇敌的东西都不准用 装药片的可乐瓶也不要用 没收的私人物品也不要自己用 仇敌的房子也不要用 逼人看的录像机也不许用用饥饿和汤勺去对抗仇敌的方式 你们也真敢想 安卡从不犯错 安卡就是一切那好不好让安卡到身边来 一起待一阵子残缺影像 我会让我的孩子们都看见

残缺影像剧照

“A political film should unearth what it invented. And so, I make this picture, I look at it, I cherish it. This missing picture, I now hand over to you, so that it never ceases to seek us out.”

开始是带着大屠杀题材的影像的处理与表达究竟有何进步的预期去观影。配乐完全是恐怖类型片的方式。这种“造人”的互文表意取巧又生动。既不是理性哲思的探讨为何、如何发生与结束、自身的特殊与共同又在哪里,也不是个体的感性、剧情波折的处理,是复杂的展露,看,这片土地究竟发生过怎样的事情。初级阶段的表达,如果有前赴后继对于同题材的不断探讨或许能更进一步吧。结尾的部分有了些改变与不变的相关的思考。

柬埔寨的乌托邦往事,太过沉痛,没有影像,只能用冷静的旁白和可爱的泥塑来展现那种残酷。个体成了号码,不再有父母,只有集体农场,建立一个独一无二的社会,伟大的大跃进,亩产三到七吨,再也没有饥饿,通过净化来征服的口号,城市里只有中央委员会,母亲为了孩子喝干净水走了两公里以及不再进食,军事学校和工业学校,那些无法再教育的人就是我们不共戴天的仇人,波尔布特语录。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一部来自柬埔寨的神作,充满着痛苦的创意,一个民族的创伤记忆被刻在了破碎的胶片上。本片获2013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而那一年我们生产出了小时代,大闹天宫,私人订制等片。不要说什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了,自己不争气再有钱艺术也不会扑哧扑哧的自己冒出来,相反苦难的民族历史下反而能催生无数悲天悯人的济世佳片,比如天朝建国前的那些影片,比如这部。

共産主義是“一种与自由、繁荣和人类生命尊严不相容的政治理念”。“过去一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地的共産党极权政权杀害了一亿多人,并让无数更多的人遭受剥削、暴力和无以言状的摧残。在假冒解放的名义下所展开的这些运动系统性地剥夺了神所赋予人民的自由敬拜和自由结社的权利以及无数其它我们珍视的神圣权利。国家使用强迫、暴力和恐惧,压制了渴望自由的公民。”

3.5 那些残缺的影像终究还是无法修补,只能凭借微观塑造的粗糙人偶,试图窥探属于那段历史的真相,旁白的声音始终淡然,再现或许只是再次撕破那道淌满血液的伤疤,刺痛麻痹了偏激,只能一次又一次的凝视与铭记。历史本身就是电影,它帮我们记载着一切。会过去,不忘记,那些无声的控诉与寂静的呐喊才是最有力的,最振聋发聩的...

“Apoliticalfilmshouldunearthwhatitinvented.Andso,Imakethispicture,Ilookatit,Icherishit.Thismissingpicture,Inowhandovertoyou,sothatitneverceasestoseekusout.”

更多>同类高分电影推荐
夏天的滋味 聂鲁达 冰的融化 阿尔卑斯的激情 魔鬼深夜秀 猎人们 慢慢 至关紧要的岁月
0网友评论